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消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879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1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能箱,属于水利水电工程设备技术领域。该消能箱通过分层消能,各层再分散消能,能够缓解消能时箱体承压过大问题。各流道内消能孔、栅条、消能坎的布置增加了消能力度,同时针对不同流速的水流能够实现自适应式消能。并且,储流平流层的敞口设计能够解决消能时的排气问题。而分层结构以及相邻两个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同的设计也有效的增加了水流流动面积,增加了水流与箱体的摩擦,使得消能效果更加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能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消能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大量的水利工程因运而生。在这些水利工程中,通常都是借助加压水泵给水体加压,使之到达目的地。但很多时候高速水流在到达目的地时还携带着巨大的能量,为了保护下库建筑物,必须在水体到达下库前消掉多余能量。消能的思路是将高速水流的动能快速安全地扩散,使其能平稳地流向下库。消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负压过大问题,同时还伴随着掺气现象,且绝大部分的水利工程为了防止并避免下泄的水流对流道的冲刷,更多的是采用挑流消能,但是这些工程的消力池成本高。现在工程中常用的消能箱是主要由折式消力板、消能隔墙、消能底坎等构成的,但这种消能箱通常在前部分会形成很大的负压,消能时振动大,容易对结构造成破坏,且该种消能箱只能消去固定范围内的能量,适应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能箱,该消能箱能够克服消能过程中负压过大以及适应性不强的缺点,实现自适应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口(1)、多个消能流路(2)、储流平流层(3)、落水槽(4)、储水池(5)和出水口(6),所述多个消能流路(2)自上至下依次堆叠;/n所述消能流路(2)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流道,相邻两个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同;/n相邻的两层所述消能流路(2)中,下层消能流路(2)的每个流道均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上层消能流路(2)的流道下方,且下层消能流路(2)的每个流道的顶面均设置有连通上层流道的消能网孔(7)和/或消能栅条(8);/n顶层的所述消能流路(2)与所述进水口(1)连通,且该消能流路(2)尾部的流道与下一层消能流路(2)尾部的流道在末端位置上下连通,该连通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口(1)、多个消能流路(2)、储流平流层(3)、落水槽(4)、储水池(5)和出水口(6),所述多个消能流路(2)自上至下依次堆叠;
所述消能流路(2)包括依次连通的多个流道,相邻两个所述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同;
相邻的两层所述消能流路(2)中,下层消能流路(2)的每个流道均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上层消能流路(2)的流道下方,且下层消能流路(2)的每个流道的顶面均设置有连通上层流道的消能网孔(7)和/或消能栅条(8);
顶层的所述消能流路(2)与所述进水口(1)连通,且该消能流路(2)尾部的流道与下一层消能流路(2)尾部的流道在末端位置上下连通,该连通处设置有消能梯(9),所述消能梯(9)自该顶层消能流路(2)沿着流路方向呈阶梯状向前向下延伸至该下一层消能流路(2)尾部的流道末端,该下一层消能流路(2)中在所述消能梯(9)的后方设置有消能坎(10);
所述储流平流层(3)呈敞口式设置在底层的消能流路(2)的下方,底层的消能流路(2)的各个流道的底面均设置有消能网孔(7)和/或消能栅条(8),用以将水流引入储流平流层(3);
储流平流层(3)将水流引入下方的落水槽(4)内,并通过落水槽(4)引入储水池(5)后,从出水口(6)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箱,其特征在于,顶层的所述消能流路(2)的流道中设置有消能坎(10)和/或消能隔板(11),所述消能坎(10)自流道的底面向上凸起,所述消能隔板(11)将流道的竖向截面分割成格栅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箱,其特征在于,顶层的所述消能流路中,当流道中设置消能网孔(7)时,沿着流路方向靠后的流道的消能网孔(7)较靠前的流道的消能网孔(7)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箱,其特征在于,顶层的所述消能流路中,当流道中设置消能网孔(7)和消能坎(10)时,沿着流路方向位于消能坎(10)后面的消能网孔(7)较消能坎(10)前面的消能网孔(7)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箱,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消能流路(2)的流路方向,后一个流道的竖向截面的截面积等于或小于前一个流道的竖向截面的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箱,其特征在于,顶层的所述消能流路(2)的下一层消能流路(2)尾部的流道中,当设置消能网孔(7)时,沿着远离所述消能梯(9)的方向,消能网孔(7)变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俞晓东张健陈胜倪尉祥蒋捷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