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车,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儿童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拖车或手拉车主要包括下部设有轮组件的拖车车架、设置在拖车车架前部的牵拉杆,拖车车架通常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连接在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上部之间的围框,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相对围框可以转动,为了便于折叠车架,围框自身通常也设置为可折叠的结构。对于拖车要求其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足够安全,且要耐用,因此导致目前大多数的拖车折叠后的尺寸偏大,在用不到的时候很占空间,影响收纳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小的儿童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可折叠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围框与后围框,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之间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收折的底盘组件,所述框架折叠时,所述底盘组件收折且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沿前后方向相互收拢,所述车架还包括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立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可折叠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围框与后围框,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之间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收折的底盘组件,所述框架折叠时,所述底盘组件收折且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沿前后方向相互收拢,/n所述车架还包括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立架与后立架,所述前立架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前围框上,所述后立架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后围框上,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立架的底部,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立架的底部,所述前立架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框架折叠时驱使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设于所述车架底部的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可折叠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围框与后围框,以及设置在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之间且能够沿前后方向相对收折的底盘组件,所述框架折叠时,所述底盘组件收折且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沿前后方向相互收拢,
所述车架还包括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立架与后立架,所述前立架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前围框上,所述后立架沿上下方向滑动地设于所述后围框上,所述前轮组件设于所述前立架的底部,所述后轮组件设于所述后立架的底部,所述前立架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框架折叠时驱使所述前立架相对所述前围框滑动收拢的前联动机构,所述后立架与所述围框之间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框架折叠时驱使所述后立架相对所述后围框滑动收拢的后联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组件至少包括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的后部与所述后支撑架的前部转动地连接,所述框架折叠时,所述前支撑架与所述后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转动收拢并位于所述前围框与所述后围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联动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立架与所述前支撑架之间的前连杆,所述后联动机构包括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立架与所述后支撑架之间的后连杆,所述围框折叠时,所述前连杆驱使所述前围框沿所述前立架向下运动,所述后连杆驱使所述后围框沿所述后立架向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前立杆,每组所述前立杆的下部均设有所述的前轮组件,两组所述前立杆分别滑动地设于所述前围框的左右两侧;
所述后立架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两组后立杆,每组所述后立杆的下部均设有所述的后轮组件,两组所述后立杆分别滑动地设于所述后围框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框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且均沿上下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德锋,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