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组件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47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板组件及模具,模板组件包括模板、与模板连接的压板、及多个隔水片,模板与压板之间形成多条水路结构,模板上设有多个模仁入子孔,多个模仁入子孔布置在第一圆周上,多个水路结构布置在第二圆周上,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同圆心设置,每个水路结构当中均设有隔水片,隔水片将水路结构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上层水路和下层水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保证每穴入子离运水的距离都相等,不限制穴数,可以进行多穴均匀加热或冷却;此外,本申请的水路结构采用双层水路设计,上下层水路之间用隔水片隔开,使得上下层水路之间通过隔水片可以进行热交换,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加热或冷却效果好,整体温控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组件及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模板组件及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水路是指在塑料模具模架、模仁中利用机械加工出来的贯穿性的孔,通过某种介质(如水、油)不停的在模具水路里面循环,可以达到控制模具的温度,以便更好的控制塑料产品在模具中的冷却及收缩,从而达到控制产品尺寸及表面的要求。现有技术当中,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的模具水路为井字形水路,井字形水路存在以下缺陷:(1)限制穴数,当模具穴数较多时,A1~A8入子孔加热或冷却效果更差。如A1入子孔,其X方向到运水的距离为d2,Y方向到运水的距离为d1,其中d2和d1均大于d(除A1~A8以外的入子到运水的最小距离),所以A1~A8入子孔加热或冷却效果更差,导致模具温差大,整体加热或冷却不均匀。因此为保证模具加热或冷却均匀,即每穴入子离运水的距离要相等,此种井字形水路一模最多开8穴,且只有在2穴、4穴和8穴才有比较均匀的冷却效果,而目前模具的模多为12、16或24穴。(2)加热或冷却效果不好,假设运水进水温度T1,出水温度T2,模具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运水温度下降或上升。由于冷却路径长,进出口温差大,即△T(T1-T2)较大,模温均衡性差,整体加热或冷却不均匀。(3)存在一定加热或冷却盲区,为保证进水处和出水处水管接头不干涉,两者应保持一定距离,因此会导致中间出现一定加热或冷却的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板组件及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模具水路加热或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的一种模板组件,包括模板及与所述模板连接的压板,所述模板与所述压板之间形成多条水路结构,所述模板上设有多个模仁入子孔,多个所述模仁入子孔布置在第一圆周上,多个所述水路结构布置在第二圆周上,所述第一圆周与所述第二圆周同圆心设置,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多个隔水片,每个所述水路结构当中均设有所述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将所述水路结构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上层水路和下层水路,所述上层水路和所述下层水路中的一个与进水通道连通、另一个与出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设置于所述模板上。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水路结构的端部间距位于0.5~3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水路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出水端与所述下层水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下层水路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上层水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运水段和第二运水段,所述第二运水段与所述下层水路之间通过所述隔水片隔开,所述第一运水段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运水段与所述下层水路的进水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水段和所述进水通道位于同一高度上,且所述第二运水段高于所述第一运水段。进一步地,所述下层水路由所述压板的型腔和所述隔水片围合而成,所述第一运水段由所述模板的型腔和所述压板的型腔围合而成,所述第二运水段由所述模板的型腔和所述隔水片围合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隔水片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200W/mk。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上嵌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水路结构的两侧并与所述压板密贴。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压板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模具,包括上述的模板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水路结构布置在第二圆周上,而第二圆周与入子孔所在的第一圆周同圆心设置,保证每穴入子离运水的距离都相等,不限制穴数,可以进行多穴均匀加热或冷却;此外,本申请的水路结构采用双层水路设计,上下层水路之间用隔水片隔开,使得上下层水路之间通过隔水片可以进行热交换,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加热或冷却效果好,整体温控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当中的模具水路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隐藏压板后的装配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的装配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的装配截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水路结构的模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水路结构的简化说明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模板;20、压板;30、隔水片;11、模仁入子孔;a、第一圆周;40、水路结构;b、第二圆周;41、上层水路;42、下层水路;12、进水通道;13、出水通道;411、第一运水段;412、第二运水段;21、第一型腔;17、第二型腔;18、第三型腔;14、第一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6、安装槽;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2-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模板组件,包括模板10、与模板10连接的压板20、以及设置于模板10和压板20之间的多个隔水片30。其中:模板10上设有多个模仁入子孔11,多个模仁入子孔11均匀布置在第一圆周a上,模板10与压板20之间形成两条水路结构40,水路结构40呈半圆形,两条水路结构40布置在第二圆周b上,且两条水路结构40的端部间距位于0.5~3mm之间,使得两条水路结构40围成一接近于整圆结构,第一圆周a与第二圆周b同圆心设置,使得每穴入子离运水的距离都相等。在本实施例当中,第二圆周b位于第一圆周a的外围,即第二圆周b为第一圆周a向外等距偏移的一个圆,以使水路结构40布置于模仁入子孔11的外侧,但可以理解的,在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二圆周b也可以位于第一圆周a的内围,即第二圆周b为第一圆周a向内等距偏移的一个圆,以使水路结构40布置于模仁入子孔11的内侧。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当中的水路结构40的数量不仅限于两个,在其它例当中,模板10与压板20之间还可以形成一条或两条以上的水路结构40,当形成一条水路结构40时,该水路结构40呈未闭合的圆形结构,当形成两条以上的水路结构40时(例如三条时),水路结构40呈圆弧状,且所有水路结构40布置在第二圆周b上,且任意相邻两条水路结构40的端部间距位于0.5~3mm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及与所述模板连接的压板,所述模板与所述压板之间形成多条水路结构,所述模板上设有多个模仁入子孔,多个所述模仁入子孔布置在第一圆周上,多个所述水路结构布置在第二圆周上,所述第一圆周与所述第二圆周同圆心设置,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多个隔水片,每个所述水路结构当中均设有所述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将所述水路结构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上层水路和下层水路,所述上层水路和所述下层水路中的一个与进水通道连通、另一个与出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设置于所述模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及与所述模板连接的压板,所述模板与所述压板之间形成多条水路结构,所述模板上设有多个模仁入子孔,多个所述模仁入子孔布置在第一圆周上,多个所述水路结构布置在第二圆周上,所述第一圆周与所述第二圆周同圆心设置,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多个隔水片,每个所述水路结构当中均设有所述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将所述水路结构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上层水路和下层水路,所述上层水路和所述下层水路中的一个与进水通道连通、另一个与出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设置于所述模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水路结构的端部间距位于0.5~3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路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通道连通、出水端与所述下层水路的进水端连通,所述下层水路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路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运水段和第二运水段,所述第二运水段与所述下层水路之间通过所述隔水片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伟章芬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