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青梅专利>正文

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123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盲人行走工具领域。该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两侧面的顶部焊接有斜坡板,所述斜坡板远离壳体的一端与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面开设有条形孔。该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通过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定位装置、回位装置、升降装置和助行装置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训练盲人直线行走的速率,也可以适应多种身高的盲人进行训练,同时,增加了盲人训练直线行走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了盲人直线行走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6月21日,申请号为CN201810643757.0的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
,具体为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盲人是指有视觉障碍的人,同时盲人还分先天盲人和后天盲人,目前,不管是先天盲人或是后天盲人,眼睛在刚开始进入到黑暗世界的时候,盲人们本身是不具有直线行走能力的,这样就需要通过后期的专业训练才能够慢慢掌握这项能力。目前,现实生活中对于辅助和训练盲人行走的装置,大多数都是拐杖,而仅仅通过拐杖辅助盲人进行走路,并不能够很快锻炼盲人直线行走的能力,而且盲人在没有看护人进行看护的时候,这个时候进行走动盲人就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盲人本身的身体健康,以至于降低了盲人行走装置的安全性,这样也进一步增加了盲人训练直线行走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解决了盲人行走装置安全性低、增加了训练直线行走难度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板,所述壳体两侧面的顶部焊接有斜坡板,所述斜坡板远离壳体的一端与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和壳体内腔底面的中心处均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壳体的内腔并位于行走装置的左下方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右下方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右端并位于行走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回位装置,所述壳体内腔的左侧和壳体的顶面均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助行装置。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有固定架、第一固定轴承、滚筒、传动带、第一从动槽轮、减速电机、双槽轮、固定杆、第二固定轴承、第一驱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二从动槽轮、第一驱动皮带、第一从动皮带,所述壳体的内腔并位于壳体底面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正面的顶部均镶嵌有第一固定轴承,前方第一固定轴承和后方第一固定轴承的内腔均插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部均套装有传动带,最右侧滚筒前端固定杆的表面套装有第一从动槽轮,所述壳体内腔底面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前端输出轴的表面套装有双槽轮,所述减速电机的右侧并位于壳体内腔的后面焊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前端的表面套装有两个第二固定轴承,所述左侧第二固定轴承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右侧第二固定轴承的外全面套装有从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正面均焊接有第二从动槽轮,所述双槽轮和左侧第二从动槽轮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一驱动皮带,所述右侧第二从动槽轮和第一从动槽轮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一从动皮带。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有固定板、第一气缸、第一活塞杆、推送架、推送板、凹槽、通孔、定位杆、第一稳固弹簧、第一稳固杆、第一稳固轴承、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槽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二稳固杆、第二稳固轴承、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槽轮和第二传动皮带,所述壳体底面和固定架底面的左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右端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送架,所述推送架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送板,所述推送板的上下两侧并位于固定架的底面和壳体的顶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推送板两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凹槽左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稳固杆,所述第一稳固杆的右端贯穿通孔的内腔并与凹槽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的左侧并位于第一稳固杆的表面套装有第一稳固弹簧,所述推送板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一稳固杆,所述第一稳固杆前端的表面套装有第一稳固轴承,所述第一稳固轴承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一传动槽轮,所述第一传动槽轮的槽内套装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右侧并位于箱体内腔的后面焊接有第二稳固杆,所述第二稳固杆前端的表面套装有第二稳固轴承,所述第二稳固轴承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二传动槽轮,所述第二传动槽轮的槽内套装有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二传动皮带远离第二传动齿轮的一端套装在双槽轮的槽内。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有横向槽、推杆、滑杆、固定管、第一缓冲弹簧、滑块、定位柱、容纳槽、定位块、转轮、定位槽、第二缓冲弹簧、第一拉杆和支撑杆,所述凹槽的右侧并位于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横向槽,所述推送板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推杆,两个所述推杆远离推送板的一端均贯穿凹槽右侧的内壁并延伸到横向槽的内腔,所述推杆延伸到横向槽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右侧并位于横向槽的内壁套装有固定管,所述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右端延伸到固定管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双槽轮的下方并位于壳体内腔的底面镶嵌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顶端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顶端的内腔套装有定位块,所述双槽轮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顶端贯穿定位柱的顶部并延伸到定位槽的内腔,所述容纳槽的内腔并位于定位块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定位块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底端分别贯穿第二缓冲弹簧内腔和容纳槽内腔的底面并延伸到横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拉杆延伸到横向槽内腔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拉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定位块右端的正面铰接。优选的,所述回位装置包括有第二气缸、第二活塞杆和第二拉杆,所述横向槽右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左侧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正面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远离第二活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一拉杆的正面铰接。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有第一稳固柱、升降管、第二稳固柱、升降杆、护栏、第一驱动轴承、螺纹杆、第一驱动槽轮、第二驱动皮带、第二驱动轴承、蜗杆、第三稳固杆、第三驱动轴承、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槽轮,所述壳体顶面的两端并位于壳体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稳固柱,两个所述第一稳固柱顶端的内腔套装有两个升降管,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并位于远离壳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稳固柱,所述第二稳固柱的内腔插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和升降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护栏,两个所述第一稳固柱内腔的底部套装有两个第一驱动轴承,两个所述升降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均与第一驱动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轴承的上方并位于螺纹杆的表面套装有两个第一驱动槽轮,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槽轮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二驱动皮带,所述壳体的内腔并位于壳体底面的左端镶嵌有第二驱动轴承,左侧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与第二驱动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最左侧固定架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稳固杆,所述第三稳固杆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板(2),所述壳体(1)两侧面的顶部焊接有斜坡板(3),所述斜坡板(3)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支撑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面开设有条形孔(4),所述壳体(1)内腔的顶部和壳体(1)内腔底面的中心处均设置有行走装置(5),所述壳体(1)的内腔并位于行走装置(5)的左下方设置有传动装置(6),所述传动装置(6)的右下方设置有定位装置(7),所述定位装置(7)的右端并位于行走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回位装置(8),所述壳体(1)内腔的左侧和壳体(1)的顶面均设置有升降装置(9),所述升降装置(9)的两端均设置有助行装置(10);/n所述行走装置(5)包括有固定架(51)、第一固定轴承(52)、滚筒(53)、传动带(54)、第一从动槽轮(55)、减速电机(56)、双槽轮(57)、固定杆(58)、第二固定轴承(59)、第一驱动齿轮(511)、从动齿轮(512)、第二从动槽轮(513)、第一驱动皮带(514)、第一从动皮带(515),所述壳体(1)的内腔并位于壳体(1)底面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1),所述固定架(51)正面的顶部均镶嵌有第一固定轴承(52),前方第一固定轴承(52)和后方第一固定轴承(52)的内腔均插接有滚筒(53),所述滚筒(53)的外部均套装有传动带(54),最右侧滚筒(53)前端固定杆的表面套装有第一从动槽轮(55),所述壳体(1)内腔底面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56),所述减速电机(56)前端输出轴的表面套装有双槽轮(57),所述减速电机(56)的右侧并位于壳体(1)内腔的后面焊接有两个固定杆(58),两个所述固定杆(58)前端的表面套装有两个第二固定轴承(59),所述左侧第二固定轴承(59)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一驱动齿轮(511),所述右侧第二固定轴承(59)的外全面套装有从动齿轮(512),所述第一驱动齿轮(511)和从动齿轮(512)的正面均焊接有第二从动槽轮(513),所述双槽轮(57)和左侧第二从动槽轮(513)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一驱动皮带(514),所述右侧第二从动槽轮(513)和第一从动槽轮(55)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一从动皮带(515);/n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有固定板(61)、第一气缸(62)、第一活塞杆(63)、推送架(64)、推送板(65)、凹槽(66)、通孔(67)、定位杆(68)、第一稳固弹簧(69)、第一稳固杆(611)、第一稳固轴承(612)、第一传动齿轮(613)、第一传动槽轮(614)、第一传动皮带(615)、第二稳固杆(616)、第二稳固轴承(617)、第二传动齿轮(618)、第二传动槽轮(619)和第二传动皮带(621),所述壳体(1)底面和固定架(51)底面的左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62),所述第一气缸(62)的右端安装有第一活塞杆(63),所述第一活塞杆(63)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送架(64),所述推送架(64)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送板(65),所述推送板(65)的上下两侧并位于固定架(51)的底面和壳体(1)的顶面均开设有凹槽(66),所述推送板(65)两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67),所述凹槽(66)左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8),所述定位杆(68)的右端贯穿通孔(67)的内腔并与凹槽(66)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65)的左侧并位于第一稳固杆(68)的表面套装有第一稳固弹簧(69),所述推送板(65)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一稳固杆(611),所述第一稳固杆(611)前端的表面套装有第一稳固轴承(612),所述第一稳固轴承(612)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一传动齿轮(61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3)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一传动槽轮(614),所述第一传动槽轮(614)的槽内套装有第一传动皮带(615),所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3)的右侧并位于箱体(1)内腔的后面焊接有第二稳固杆(616),所述第二稳固杆(616)前端的表面套装有第二稳固轴承(617),所述第二稳固轴承(617)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二传动齿轮(618),所述第二传动齿轮(618)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二传动槽轮(619),所述第二传动槽轮(619)的槽内套装有第二传动皮带(621),所述第二传动皮带(621)远离第二传动齿轮(618)的一端套装在双槽轮(57)的槽内;/n所述定位装置(7)包括有横向槽(71)、推杆(72)、滑杆(73)、固定管(74)、第一缓冲弹簧(75)、滑块(76)、定位柱(77)、容纳槽(78)、定位块(79)、转轮(711)、定位槽(712)、第二缓冲弹簧(7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训练高效且适应多种盲人行走的盲人直线行走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面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板(2),所述壳体(1)两侧面的顶部焊接有斜坡板(3),所述斜坡板(3)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支撑板(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面开设有条形孔(4),所述壳体(1)内腔的顶部和壳体(1)内腔底面的中心处均设置有行走装置(5),所述壳体(1)的内腔并位于行走装置(5)的左下方设置有传动装置(6),所述传动装置(6)的右下方设置有定位装置(7),所述定位装置(7)的右端并位于行走装置(5)的下方设置有回位装置(8),所述壳体(1)内腔的左侧和壳体(1)的顶面均设置有升降装置(9),所述升降装置(9)的两端均设置有助行装置(10);
所述行走装置(5)包括有固定架(51)、第一固定轴承(52)、滚筒(53)、传动带(54)、第一从动槽轮(55)、减速电机(56)、双槽轮(57)、固定杆(58)、第二固定轴承(59)、第一驱动齿轮(511)、从动齿轮(512)、第二从动槽轮(513)、第一驱动皮带(514)、第一从动皮带(515),所述壳体(1)的内腔并位于壳体(1)底面的前方和后方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51),所述固定架(51)正面的顶部均镶嵌有第一固定轴承(52),前方第一固定轴承(52)和后方第一固定轴承(52)的内腔均插接有滚筒(53),所述滚筒(53)的外部均套装有传动带(54),最右侧滚筒(53)前端固定杆的表面套装有第一从动槽轮(55),所述壳体(1)内腔底面的中心处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56),所述减速电机(56)前端输出轴的表面套装有双槽轮(57),所述减速电机(56)的右侧并位于壳体(1)内腔的后面焊接有两个固定杆(58),两个所述固定杆(58)前端的表面套装有两个第二固定轴承(59),所述左侧第二固定轴承(59)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一驱动齿轮(511),所述右侧第二固定轴承(59)的外全面套装有从动齿轮(512),所述第一驱动齿轮(511)和从动齿轮(512)的正面均焊接有第二从动槽轮(513),所述双槽轮(57)和左侧第二从动槽轮(513)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一驱动皮带(514),所述右侧第二从动槽轮(513)和第一从动槽轮(55)的槽内均套装有第一从动皮带(515);
所述传动装置(6)包括有固定板(61)、第一气缸(62)、第一活塞杆(63)、推送架(64)、推送板(65)、凹槽(66)、通孔(67)、定位杆(68)、第一稳固弹簧(69)、第一稳固杆(611)、第一稳固轴承(612)、第一传动齿轮(613)、第一传动槽轮(614)、第一传动皮带(615)、第二稳固杆(616)、第二稳固轴承(617)、第二传动齿轮(618)、第二传动槽轮(619)和第二传动皮带(621),所述壳体(1)底面和固定架(51)底面的左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62),所述第一气缸(62)的右端安装有第一活塞杆(63),所述第一活塞杆(63)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送架(64),所述推送架(64)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推送板(65),所述推送板(65)的上下两侧并位于固定架(51)的底面和壳体(1)的顶面均开设有凹槽(66),所述推送板(65)两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通孔(67),所述凹槽(66)左侧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68),所述定位杆(68)的右端贯穿通孔(67)的内腔并与凹槽(66)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送板(65)的左侧并位于第一稳固杆(68)的表面套装有第一稳固弹簧(69),所述推送板(65)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一稳固杆(611),所述第一稳固杆(611)前端的表面套装有第一稳固轴承(612),所述第一稳固轴承(612)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一传动齿轮(61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3)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一传动槽轮(614),所述第一传动槽轮(614)的槽内套装有第一传动皮带(615),所述所述第一传动齿轮(613)的右侧并位于箱体(1)内腔的后面焊接有第二稳固杆(616),所述第二稳固杆(616)前端的表面套装有第二稳固轴承(617),所述第二稳固轴承(617)的外圈面套装有第二传动齿轮(618),所述第二传动齿轮(618)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第二传动槽轮(619),所述第二传动槽轮(619)的槽内套装有第二传动皮带(621),所述第二传动皮带(621)远离第二传动齿轮(618)的一端套装在双槽轮(57)的槽内;
所述定位装置(7)包括有横向槽(71)、推杆(72)、滑杆(73)、固定管(74)、第一缓冲弹簧(75)、滑块(76)、定位柱(77)、容纳槽(78)、定位块(79)、转轮(711)、定位槽(712)、第二缓冲弹簧(713)、第一拉杆(714)和支撑杆(715),所述凹槽(66)的右侧并位于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横向槽(71),所述推送板(65)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推杆(72),两个所述推杆(72)远离推送板(65)的一端均贯穿凹槽(66)右侧的内壁并延伸到横向槽(71)的内腔,所述推杆(72)延伸到横向槽(71)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杆(73),所述滑杆(73)的右侧并位于横向槽(71)的内壁套装有固定管(74),所述滑杆(7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75),所述第一缓冲弹簧(75)的右端延伸到固定管(74)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滑块(76),所述双槽轮(57)的下方并位于壳体(1)内腔的底面镶嵌有定位柱(77),所述定位柱(77)顶端的内部开设有容纳槽(78),所述容纳槽(78)顶端的内腔套装有定位块(79),所述双槽轮(57)正面的中心处焊接有转轮(711),所述转轮(711)的底部开设有定位槽(712),所述定位块(79)的顶端贯穿定位柱(77)的顶部并延伸到定位槽(712)的内腔,所述容纳槽(78)的内腔并位于定位块(79)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713),所述定位块(79)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杆(714),所述第一拉杆(714)的底端分别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青梅
申请(专利权)人:龙青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