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组件及插入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22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及插入式结构,其包括:主散热件,其用于吸收并传导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至少一个辅助散热组件,其与所述主散热件的端部连接;所述主散热件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组成的整体可部分/全部插入到预定部件内,且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与所述预定部件内壁抵持。述散热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可以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组件及插入式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散热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组件及插入式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插入式结构设计中(如手持式热像仪的机芯组件插入到外壳),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散热方式:1、如图1a所示,发热元件P安装到内部组件100上,内部组件100插入到外部组件200内部,此时可在外部组件200外表面设置散热组件300,如导热泥、导热硅脂等,但该种散热组件300的设置方式破坏了外部组件200的完整性,且不利于进行密封;2、如图1b所示,散热组件300首先贴附于内部组件100的外周面,然后随同内部组件100一起插入到外部组件200内部,此时外部组件200内壁与散热组件300接触,以实现散热,但在内部组件100、外部组件200插接的过程中,散热组件300有可能会发生位置的移动甚至脱落,进一步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因此,急需针对插入式结构设计开发出一种散热组件,以此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及插入式结构,所述散热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可以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其包括:主散热件,其用于吸收并传导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至少一个辅助散热组件,其与所述主散热件的端部连接;所述主散热件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组成的整体可部分/全部插入到预定部件内,且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与所述预定部件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主散热件与辅助散热组件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悬臂,其包括与所述主散热件连接的横向部以及与所述横向部连接的纵向部。优选的,所述纵向部为弹片结构。优选的,主散热件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后与所述横向部连接,以使得所述纵向部与所述弯折部之间形成变形空间。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组件还包括:辅助导热件,其贴附于所述纵向部表面;以及辅助散热件,其连接所述纵向部表面,且将所述辅助导热件夹持于所述辅助散热件与纵向部之间。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与主散热件之间的主导热件。优选的,所述辅助导热件和/或主导热件为导热泥或导热硅脂。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插入式结构,其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外部件以及可插入所述外部件内的内部件,且所述内部件上设置有上述散热组件;所述内部件插入到外部件内后,所述散热组件的辅助散热组件与所述外部件的内壁抵持。优选的,所述内部件为手持式热像仪的机芯组件,所述外部件为手持式热像仪的外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散热组件可适用于插入式结构(如手持式热像仪的机芯组件与外壳的插接设计)的散热,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散热效率高,同时,该散热组件位于外部件的内部,不影响外部件外观的完整性,且辅助导热件夹持在所述辅助散热件与纵向部之间,由此保证插接安装时辅助导热件不会移动、脱落。附图说明图1a为现有插入式结构设计中,外部组件外表面设置散热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1b为现有插入式结构设计中,内部组件外表面设置散热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散热组件的纵剖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内部件的整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中外部件的整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包括:主散热件1,其用于吸收并传导发热元件P1产生的热量,具体的,所述主散热件1与所述发热元件P1接触,或与发热元件P1之间形成均一间隙,且所述均一间隙的宽度为0.05-5mm;至少一个辅助散热组件2,其与所述主散热件1的端部连接;所述主散热件1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组成的整体可部分/全部插入到预定部件P2内,且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P2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与所述预定部件P2内壁接触(两者优选通过抵持的方式接触,由此通过抵持时的相互作用力固定两者的相对位置,避免辅助散热组件2在预定部件P2内滑落)。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加工制造,所述主散热件1可与辅助散热组件2一体成型。如图2所示,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包括:悬臂21,其包括与所述主散热件1连接的横向部211以及与所述横向部211连接的纵向部212,且所述横向部211、纵向部212相交连接,两者同样可以一体成型,同时,所述横向部211和/或纵向部212为导热材料(如铝等导热金属等)制成,且所述纵向部212为可朝向所述发热元件P1弯曲的弹片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有2个,且两个横向部211对应连接所述主散热件1的一端,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P2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的纵向部212与所述预定部件P2内壁抵持;发热元件P1产生的热量依次经主散热件1、辅助散热组件2的横向部211、纵向部212传导至预定部件P2,再由预定部件P2通过热交换传导至外界环境,以此实现高效散热。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主散热件1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11后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的横向部211连接,以使得所述纵向部212与所述弯折部11之间形成变形空间12,由此,当所述纵向部212受到挤压朝向所述发热元件P1弯曲时,所述变形空间12可以提供弯曲空间冗余,便于对部件进行插接安装。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元件P1与主散热件1之间的主导热件3。同时,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还包括:辅助导热件22,其贴附于所述纵向部212表面;以及辅助散热件23,其固定连接所述纵向部212表面,且将所述辅助导热件22夹持于所述辅助散热件23与纵向部212之间。其中,所述辅助导热件22和/或主导热件3可以为导热泥或导热硅脂,所述辅助散热件23可为片状结构,以增加热交换面积,且其全部/部分为导热材料(如铝等导热金属等)制成。本实施例中,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P2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2的纵辅助散热件23与所述预定部件P2内壁抵持;发热元件P1产生的热量依次经主散热件1、辅助散热组件2的横向部211、纵向部212、辅助导热件22以及辅助散热件23传导至预定部件P2,再由预定部件P2通过热交换传导至外界环境。同时,该种结构下,辅助导热件22夹持在所述辅助散热件23与纵向部212之间,由此保证安装时辅助导热件22不会脱落。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结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具有内部空间的外部件S1以及可插入所述外部件S1内的内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件,其用于吸收并传导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至少一个辅助散热组件,其与所述主散热件的端部连接;所述主散热件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组成的整体可部分/全部插入到预定部件内,且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与所述预定部件内壁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件,其用于吸收并传导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至少一个辅助散热组件,其与所述主散热件的端部连接;所述主散热件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组成的整体可部分/全部插入到预定部件内,且插入到所述预定部件内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与所述预定部件内壁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件与辅助散热组件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悬臂,其包括与所述主散热件连接的横向部以及与所述横向部连接的纵向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部为弹片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主散热件端部弯折,形成弯折部后与所述横向部连接,以使得所述纵向部与弯折部之间形成变形空间。


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崇英黄晟王鹏周汉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