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频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13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跳频滤波器。该跳频滤波器包括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第一电容谐振模块,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一耦合模块连接,用于对去噪后的电信号进行选频;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和多个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与各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均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并联的可调电容和第一电感。实现了跳频滤波器小型化高功率设计,还实现了跳频滤波器电容的宽频段、高精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跳频滤波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跳频滤波器。
技术介绍
跳频滤波器通常用于发射端低噪放的前级或接收端低噪放的后级,充当可调谐带通滤波器的功能。它是一种扩频技术,它的突出优点是保密性和抗干扰性强。广泛应用在对抗敌人电子干扰、侧向定位、截获和窃听等主要跳频通信中。目前,传统的跳频滤波器可以通过改变带通滤波器中的电容实现频率的调节,常见的有两种电容改变方式:一种是变容二极管实现频率可调,另外一种是PIN二极管实现频率可调,但存在以下的问题:变容二极管承受的电压低,相应跳频滤波器输出的功率也较低;PIN二极管承受的电压高,但实际情况下并联多级PIN二极管使得产品体积较大,且依靠电容调节频率电容的精度也较高,因此,实现小体积大功率的跳频滤波器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跳频滤波器,以实现跳频滤波器小型化大功率设计,还实现了跳频滤波器宽频段、高精度调节。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跳频滤波器,该跳频滤波器包括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第一电容谐振模块,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一耦合模块连接,用于对去噪后的电信号进行选频;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和多个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与各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均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并联的可调电容和第一电感;可选的,还包括阻抗匹配模块,所述阻抗匹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连接,用于使选频后的电信号最大功率输出。可选的,所述可调电容为电容调节芯片,所述电容调节芯片包括第一输入引脚、第一输出引脚、控制引脚以及多个电容单元,所述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定值电容和开关,所述多个电容单元并联于所述第一输入引脚和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第二定值电容、第二电感以及PIN二极管,所述第二定值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第二定值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PIN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PIN二极管的阳极接地;多个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可选的,所述预设值为3。可选的,所述第一耦合模块包括电感、电容以及变压器中的任一种。可选的,所述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电容和电感,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感的连接点为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作为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第二端和接地端,或者,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作为接地端和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第二端。可选的,还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谐振模块及第二耦合模块,所述第二电容谐振模块与所述阻抗匹配模块串联。可选的,所述第二电容谐振模块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的结构相同。可选的,所述第二耦合模块和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的结构相同。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耦合模块与第一电容谐振模块相连,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然后第一电容谐振模块用于对去噪后的电信号进行选频,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和多个串联的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可调电容和第一电感。采用第一电容谐振模块中的可调电容与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中的PIN二极管相结合的方式,电容调节芯片控制开启关闭不同容值大小的电容,使得串联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的个数减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跳频滤波器体积大的问题,实现了跳频滤波器的小型化设计;另外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中采用PIN二极管,PIN二极管能承受较高的电压,使得跳频滤波器在小型化设计基础上实现了大功率的输出。电容调节芯片控制开启关闭不同的电容,调节电容值灵活,实现宽频输出的基础上还提高了电容调频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电容的内部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的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阻抗匹配的内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跳频滤波器包括第一耦合模块10和第一电容谐振模块20,第一耦合模块10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第一电容谐振模块20与第一耦合模块10连接,用于对去噪后的电信号进行选频。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电容谐振模块20包括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21和多个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22,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21与各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22均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21包括并联的可调电容211和第一电感L1。可选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电容的内部电路图,参照图3,可调电容211为电容调节芯片,电容调节芯片包括第一输入引脚RF1、第一输出引脚RF2、控制引脚(图中未示意出)以及多个电容单元,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定值电容C1和开关K1,多个电容单元并联于第一输入引脚RF1和所述第一输出引脚RF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容单元集成在电容调节芯片上,电容调节芯片控制开启和关闭不同大小的电容,避免了传统方式中第一电容谐振模块中仅采用变容二极管进行调节电容选频时,需要重新调整不同的电压的弊端,这样采用电容调节芯片调节电容调节频率更加灵活,提高了电容调节的精度。同时采用电容调节芯片能够承受高压,也实现跳频滤波器的大功率设计。其中,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跳频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选的,在可调电容211的一端接入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第一耦合模块10电连接,这样接入的第三电感L3和可调电容211整体成容性,然后与并联的第一电感L1起到谐振的作用。可选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的电路图,参照图5,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22包括第二定值电容C2、第二电感L2以及PIN二极管D1,第二定值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1相连,第二定值电容C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以及PIN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作为控制信号输入端,开关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多个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22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值。可选的,所述预设值为3。其中,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22可以包括电感,这样第二谐振子单元22与电感起到谐振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跳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n第一电容谐振模块,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一耦合模块连接,用于对去噪后的电信号进行选频;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和多个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与各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均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并联的可调电容和第一电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跳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耦合模块,所述第一耦合模块用于对输入的电信号进行去噪处理;
第一电容谐振模块,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与所述第一耦合模块连接,用于对去噪后的电信号进行选频;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包括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和多个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与各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均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并联的可调电容和第一电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抗匹配模块,所述阻抗匹配模块与所述第一电容谐振模块连接,用于使选频后的电信号最大功率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容为电容调节芯片,所述电容调节芯片包括第一输入引脚、第一输出引脚、控制引脚以及多个电容单元,所述电容单元包括第一定值电容和开关,所述多个电容单元并联于所述第一输入引脚和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频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谐振子单元包括第二定值电容、第二电感以及PIN二极管,所述第二定值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第二定值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以及所述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海平梁远勇徐诗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鸿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