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压控制电路和具有其的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1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压控制电路和具有其的按摩器,在升压控制电路中,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接收PWM信号;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电感单元的第二端、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与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模数转换端连接;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放电信号控制端连接;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一端与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二端与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升压控制输出单元包括升压控制端,升压控制端用于输出升压控制信号。本申请的升压控制电路,提高了升压控制稳定性和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压控制电路和具有其的按摩器
本技术涉及按摩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升压控制电路和具有该EMS电路的按摩器。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的按摩器,其升压控制稳定性差、灵敏度和控制精准度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压控制电路,该升压控制电路提高了控制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该升压控制电路的按摩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压控制电路包括:分压控制单元,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接收PWM(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节)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电感单元,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模数转换端连接;放电控制单元,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放电信号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接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包括升压控制端,所述升压控制端用于输出升压控制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PWM信号;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一电容单元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连接;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数模转换端连接;第三电容单元,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模转换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电控制单元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放电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包括: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所述升压控制端。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按摩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两端分别连接有手柄,所述支架上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主控制器、EMS(ElectricalMuscleStimulation,肌肉电刺激)电路和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所述升压控制电路包括升压控制端,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所述EMS电路连接,所述EMS电路与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EMS电路包括:第一波形产生单元和第二波形产生单元,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波形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二端与升压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波形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佩戴控制端,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佩戴控制端,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五端与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五端连接于检测输出端;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具有第一电极连接端,用于输出第一波信号,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具有第二电极连接端,用于输出第二波信号;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五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佩戴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器还包括:按键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按键电路和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稳压供电电路,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第十九电阻,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电阻,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一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管,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开关管,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池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端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压控制电路,基于分压控制单元、电感单元、整流单元、稳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放电控制单元和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结构,可以提高升压控制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灵敏度更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按摩器,通过采用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可以提高升压控制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灵敏度更高。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压控制单元,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接收PWM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接地;/n电感单元,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n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n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n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模数转换端连接;/n放电控制单元,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放电信号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接地;/n升压控制输出单元,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包括升压控制端,所述升压控制端用于输出升压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压控制单元,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接收PWM信号,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电感单元,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
稳压单元,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模数转换端连接;
放电控制单元,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放电信号控制端连接,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升压控制输出单元,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放电控制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包括升压控制端,所述升压控制端用于输出升压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所述PWM信号;
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一电容单元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连接;
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
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
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数模转换端连接;
第三电容单元,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数模转换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控制单元包括: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放电控制端连接;
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控制输出单元包括:
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邓铭恒王储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