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110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包括有与市电相连的整流降压电路、与整流降压电路相连的充电电路、以及与充电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整流降压电路包括有整流桥BD1和变压器T1,充电电路包括有充电芯片U1、稳压管ZD1和光耦,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与光耦相连,光耦与地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稳压管ZD1,整流桥BD1由市电供电,并将市电的输入电压整流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所述的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为充电芯片U1供电,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为所述的充电接口提供供电用的输出电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还为所述的光耦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输出符合标准且稳定的电压,同时电路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
技术介绍
充电器主要用于移动设备与电源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对移动设备的供电及充电,应用非常普遍。在现有技术中,充电器一般是通过与220V的交流市电相连,并通过降压整流来实现5V的直流电压输出,以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但是,现有市场上的充电器普遍质量较差,这些充电器会输出高于5V的电压,对移动设备造成损伤;亦或是输出低于5V的电压导致移动设备充电速度缓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出电压符合标准且工作稳定的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包括有与市电相连的整流降压电路、与整流降压电路相连的充电电路、以及与充电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所述的整流降压电路包括有整流桥BD1和变压器T1,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充电芯片U1、稳压管ZD1和光耦,所述的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与光耦相连,所述的光耦与地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稳压管ZD1,所述的整流桥BD1由市电供电,并将市电的输入电压整流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所述的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为充电芯片U1供电,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为所述的充电接口提供供电用的输出电压;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还为所述的光耦供电,且当输出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电压时,光耦接通并产生反馈信号传递至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充电芯片U1接收到反馈信号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升高;当所述的光耦关断时,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未接收到光耦所传递的反馈信号,充电芯片U1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降低。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充电电路还包括有与光耦串联以用于限流的电阻R4,所述的稳压管ZD1连接在光耦和地线之间,且该稳压管ZD1的正极与地线相连,所述的光耦并联有为稳压管ZD1提供电流的电阻R5。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地线包括有初级地线和次级地线,所述的光耦包括有用以产生光信号的发光器U21、及用于接收发光器U21所产生的的光信号的受光器U22,所述的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充电芯片U1和受光器U22均连接在初级地线,所述的发光器U21与稳压管ZD1相连,且所述的稳压管ZD1和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均连接在次级地线,所述的初级地线和次级地线之间连接有用于滤波的电容CY1。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与次级地线之间连接有用于指示的发光二极管LED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光耦和稳压管ZD1,来实现稳压反馈,当输出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电压时,光耦接通并产生反馈信号传递至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充电芯片U1接收到反馈信号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升高;当光耦关断时,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未接收到光耦所传递的反馈信号,充电芯片U1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降低。由此,来实现稳定的5V直流电压输出,从而避免输出电压高于5V所存在的损坏隐患及低于5V所导致的充电速度缓慢的情况,同时本技术的电路简单、合理,可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2、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电阻R4来限流,进而起到保护作用,且在光耦旁并联一个电阻R5,当光耦关断时,能通过电阻R5为稳压管ZD1提供电流,使整个电路更加合理可靠。3、在本技术中将地线分成初级地线和次级地线,由此能够更好的消除变压器T1前后的高压和低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在初级地线和次级地线之间连接电容CY1来进一步滤波,让这个电路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电路图。图中:11、初级线圈;12、次级线圈;13、辅助线圈;21、输出反馈引脚;31、初级地线;32、次级地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附图1,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包括有与市电相连的整流降压电路、与整流降压电路相连的充电电路、以及与充电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充电接口,均为USB充电接口(如附图1中所标记的USB1,USB2)。整流降压电路包括有整流桥BD1和变压器T1,充电电路包括有充电芯片U1、稳压管ZD1和光耦,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与光耦相连,光耦与地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稳压管ZD1,整流桥BD1由市电供电,并将市电的输入电压整流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11,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13为充电芯片U1供电,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为所述的充电接口提供供电用的输出电压;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还为所述的光耦供电,且当输出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电压时,光耦接通并产生反馈信号传递至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充电芯片U1接收到反馈信号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升高;当光耦关断时,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未接收到光耦所传递的反馈信号,充电芯片U1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整流桥BD1的型号为MB10F,稳压管ZD1的型号为TL431,充电芯片U1采用LY95xx,光耦的型号不作具体要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输出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电压时,光耦接通并产生反馈信号传递至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充电芯片U1接收到反馈信号,加大占空比,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升高;当光耦关断时,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未接收到光耦所传递的反馈信号,充电芯片U1减小占空比,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降低。充电电路还包括有与光耦串联以用于限流的电阻R4,稳压管ZD1连接在光耦和地线之间,且该稳压管ZD1的正极与地线相连光耦并联有为稳压管ZD1提供电流的电阻R5。地线包括有初级地线31和次级地线32,所述的光耦包括有用以产生光信号的发光器U21、及用于接收发光器U21所产生的的光信号的受光器U22,所述的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11、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13、充电芯片U1和受光器U22均连接在初级地线31,所述的发光器U21与稳压管ZD1相连,且所述的稳压管ZD1和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均连接在次级地线32,所述的初级地线31和次级地线32之间连接有用于滤波的电容CY1。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与光耦的受光器U22相连。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与次级地线32之间连接有用于充电指示的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1的色管不作要求。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市电相连的整流降压电路、与整流降压电路相连的充电电路、以及与充电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n所述的整流降压电路包括有整流桥BD1和变压器T1,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充电芯片U1、稳压管ZD1和光耦,所述的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与光耦相连,所述的光耦与地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稳压管ZD1,所述的整流桥BD1由市电供电,并将市电的输入电压整流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11),所述的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13)为充电芯片U1供电,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为所述的充电接口提供供电用的输出电压;/n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还为所述的光耦供电,且当输出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电压时,光耦接通并产生反馈信号传递至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充电芯片U1接收到反馈信号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升高;当所述的光耦关断时,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未接收到光耦所传递的反馈信号,充电芯片U1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降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光耦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市电相连的整流降压电路、与整流降压电路相连的充电电路、以及与充电电路相连的至少一个充电接口;
所述的整流降压电路包括有整流桥BD1和变压器T1,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有充电芯片U1、稳压管ZD1和光耦,所述的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与光耦相连,所述的光耦与地线之间连接有所述的稳压管ZD1,所述的整流桥BD1由市电供电,并将市电的输入电压整流后输出至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11),所述的变压器T1的辅助线圈(13)为充电芯片U1供电,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为所述的充电接口提供供电用的输出电压;
所述的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还为所述的光耦供电,且当输出电压低于稳压管ZD1的电压时,光耦接通并产生反馈信号传递至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充电芯片U1接收到反馈信号以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升高;当所述的光耦关断时,充电芯片U1的输出反馈引脚(21)未接收到光耦所传递的反馈信号,充电芯片U1控制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12)的输出电压降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明珠项兰芬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迈弗龙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