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体标本摄像的无线脚踏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体标本摄像的无线脚踏装置。
技术介绍
病理学大体标本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教学材料,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标本可对病理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病理学大体标本除了是教学、医疗、科研工作的重要档案材料使用外,还起着记录医学病案的作用。妥善收集和保存人体示教病理大体标本,对开展临床教学和医疗科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病理学标本数据的保存越来越重要,使用大体标本成像系统使得大体标本数字化已成为主流技术。用图像资料方式比文字更便于传播、教学与共享。针对此,衍生了大体标本成像设备。大体标本成像系统是在取材前对大体标本进行图像采集的系统,早期的系统设备需要由病理医生与摄像人员共同完成,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发展为由一人即可操作完成。于是提供了利用脚踏装置代替手术中拍照的问题。目前,脚踏作为一种摄像的控制工具,广泛地应用于所有与视频采集有关的计算机图像采集工作站设备上。特别地,在大体标本摄像中所使用的脚踏控制器多为有线控制,有线的控制结构会造成使用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大体标本摄像的无线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罩壳、脚踏本体和脚踏底座;上罩壳和脚踏本体均固定在脚踏底座上;脚踏本体与脚踏底座上活动连接;/n其中上罩壳包括上罩壳Ⅰ(1)、上罩壳Ⅱ(2)和上罩壳Ⅲ(3),与脚踏底座(7)固定后,其上罩壳ⅠA脚踏端(1-1)、上罩壳ⅡB脚踏端(2-1)、上罩壳ⅢC脚踏端(3-1)位置正下方分别对应A脚踏(4)、B脚踏(5)、C脚踏(6);A脚踏(4)、B脚踏(5)、C脚踏(6)的下底面分别设置有A脚踏弹簧(11)、B脚踏弹簧(12)、C脚踏弹簧(13);/n上罩壳Ⅰ(1)、上罩壳Ⅱ(2)和上罩壳Ⅲ(3)的另一端分别与脚踏本体上的内置盒Ⅰ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大体标本摄像的无线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罩壳、脚踏本体和脚踏底座;上罩壳和脚踏本体均固定在脚踏底座上;脚踏本体与脚踏底座上活动连接;
其中上罩壳包括上罩壳Ⅰ(1)、上罩壳Ⅱ(2)和上罩壳Ⅲ(3),与脚踏底座(7)固定后,其上罩壳ⅠA脚踏端(1-1)、上罩壳ⅡB脚踏端(2-1)、上罩壳ⅢC脚踏端(3-1)位置正下方分别对应A脚踏(4)、B脚踏(5)、C脚踏(6);A脚踏(4)、B脚踏(5)、C脚踏(6)的下底面分别设置有A脚踏弹簧(11)、B脚踏弹簧(12)、C脚踏弹簧(13);
上罩壳Ⅰ(1)、上罩壳Ⅱ(2)和上罩壳Ⅲ(3)的另一端分别与脚踏本体上的内置盒Ⅰ(8)、内置盒Ⅱ(9)、内置盒Ⅲ(10)固定连接;内置盒Ⅰ(8)、内置盒Ⅱ(9)、内置盒Ⅲ(10)对应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开关按钮(8-1)、直孔式充电口(9-1)、USB接收器端口(10-1);内置盒Ⅱ(9)内设置有电池电量指示板(9-2)和可充电电池(9-3);内置盒Ⅲ(10)的USB接收器端口(10-1)内设置有USB接收器(10-2);通过直孔式充电口(9-1)、USB接收器端口(10-1)能够分别跟可充电电池(9-3)和USB接收器(10-2)相连接;内置盒Ⅱ(9)上表面设置有与电池电量指示板(9-2)上指示灯位置对应的指示灯孔洞(9-4),通过该指示灯孔洞(9-4)能够直观的把控当前电池剩余电量;
脚踏底座的截面呈L型,L型一个侧面所在的位置即为内置盒;A脚踏(4)、B脚踏(5)、C脚踏(6)分别设置在内置盒Ⅰ(8)、内置盒Ⅱ(9)、内置盒Ⅲ(10)的内侧壁凸起上;且A脚踏(4)、B脚踏(5)、C脚踏(6)与该凸起通过活动轴连接;使得脚踏被外力作用时能够向下运动;
所述的内置盒Ⅰ(8)、内置盒Ⅱ(9)、内置盒Ⅲ(10)均设置有行程开关芯子(14),A脚踏(4)、B脚踏(5)、C脚踏(6)分别与内置盒Ⅰ(8)、内置盒Ⅱ(9)、内置盒Ⅲ(10)内的行程开关芯子(14)线性连接;且三个内置盒内的行程开关芯子(14)均与无线模块(15)相连接;
所述的开关按钮(8-1)与可充电电池(9-3)相连接;无线模块(15)与电池电量指示板(9-2)、开关按钮(8-1)、USB接收器(10-2)以及三个行程开关芯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体标本摄像的无线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脚踏未被踩踏时A脚踏弹簧(11)、B脚踏弹簧(12)、C脚踏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慧林,冯世浩,孙安玉,翟石磊,解青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