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包括运载装置、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所述屏蔽箱的外表面设有放射性射线检测板,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设置运载装置上,所述运载装置的侧面设有放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的放置板,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放置板内,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下方连接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还与移动放射性探测头连接,所述控制显示屏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该检测设备可以实时检测整个机房内的放射性情况,可以检测特定区域的放射性情况,此外还可以对这些所发出的放射性射线的设备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放射性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放射性时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对于放射性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要。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发展,新型放射仪器和装置如射波刀、TOMO、PET-CT等不断出现,主要体现在提高临床疾病诊断分辨率和灵敏度、采用新的治疗手段、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一体化,其特点是放射射线种类多样和粒子能量的不断提高、传统上以放射科为主的放疗装置和仪器逐步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伴随着新型放疗设备和仪器投入使用、临床上介入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医患人员受到射线照射的潜在危险也在不断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构成及所受到照射剂量也转向放射诊断、介入、核医学为主的人员和剂量构成模。由于人们对放射防护安全的重视和防护技术的发展,传统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已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泄露射线剂量率基本上在本底水平,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在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然而介入和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人员不必要的受照和出现剂量超标:一方面是工作性质导致防护复杂决定的,介入人员在铅衣等防护下不可避免受到射线的照射,另一方面,受现有检测技术的限制,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的技术不熟悉,造成工作人员防护意识的疏忽。为解决存在的问题,目前,各大医院主要配备放射性监测仪、报警仪进行放射性水平的监测,以及定期聘请有资质的服务单位对医用机房周围进行放射防护检测。所以需要设计一款方便服务单位对每一个医院的放射性机房定期检测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包括运载装置、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所述屏蔽箱的外表面设有放射性射线检测板,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设置运载装置上,所述运载装置的侧面设有放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的放置板,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放置板内,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下方连接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还与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和放射性射线检测板连接,所述控制显示屏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屏蔽箱的前方,并且所述屏蔽箱的面积大小可遮挡住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和检测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载装置上还设有屏蔽连接管,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的一端通过连接线与检测装置连接,并且所述连接线设于所述屏蔽连接管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屏蔽连接管上设有连接线容置室,所述连接线容置室内容置预留长度的连接线。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载装置、屏蔽箱、屏蔽连接管均采用中子放射性屏蔽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载装置包括可移动箱体,所述可移动箱体内设有储存空间,并且在所述可移动箱体上还设有活动门,所述可移动箱体的底部设有活动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中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设有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可以实时检测整个机房内的放射性情况,同时还设有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可以对机房内每一个特定区域(例如放射性设备的周围,或者一些其它需要精确了解该区域放射性情况的地方)通过人工手持该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去检测该区域的放射性情况,此外,机房内通常是放置一些放射性设备的地方,例如放置一些射波刀、TOMO、PET-CT等,因此还需要对这些所发出的放射性射线的设备进行检测,以判断这些机器设备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为此本申请还设置有放射性射线检测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方向一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方向二的结构图。图中标号:1、运载装置;2、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3、移动放射性探测头;4、屏蔽箱;5、检测装置;6、控制显示屏;7、放射性射线检测板;8、放置板;9、屏蔽连接管;10、连接线容置室;101、可移动箱体;102、活动门;103、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附图1所示: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包括运载装置1、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2、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屏蔽箱4、检测装置5和控制显示屏6,所述屏蔽箱4的外表面设有放射性射线检测板7,将放射性射线检测板7设置在屏蔽箱4上为了防止当测试放射性设备所发射的放射性射线时对检测设备的其它仪器产生影响,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2、屏蔽箱4、检测装置5和控制显示屏6设置运载装置1上,所述运载装置1的侧面设有放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的放置板8,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放置板8内,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2下方连接检测装置5,所述检测装置5还与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和放射性射线检测板7连接,所述控制显示屏6与所述检测装置5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2和检测装置5设于所述屏蔽箱4的前方,并且所述屏蔽箱4的面积大小可遮挡住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2和检测装置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载装置1上还设有屏蔽连接管9,设置屏蔽连接管9是为了防止连接线长时间的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对连接线造成破坏,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的一端通过连接线与检测装置5连接,并且所述连接线设于所述屏蔽连接管9内。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屏蔽连接管9上设有连接线容置室10,所述连接线容置室10内容置预留长度的连接线,预留连接线为了当工作人员手握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时有足够长的连接线使得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可以脱离检测设备更远的距离,减少运载装置1移动的距离。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载装置1、屏蔽箱4、屏蔽连接管9均采用中子放射性屏蔽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运载装置1包括可移动箱体101,所述可移动箱体101内设有储存空间,并且在所述可移动箱体101上还设有活动门102,所述可移动箱体101的底部设有活动轮10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中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该检测设备设有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2可以实时检测整个机房内的放射性情况,同时还设有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可以对机房内每一个特定区域(例如放射性设备的周围,或者一些其它需要精确了解该区域放射性情况的地方)通过人工手持该移动放射性探测头3去检测该区域的放射性情况,此外,机房内通常是放置一些放射性设备的地方,例如放置一些射波刀、TOMO、PET-CT等,因此还需要对这些所发出的放射性射线的设备进行检测,以判断这些机器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装置、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所述屏蔽箱的外表面设有放射性射线检测板,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设置运载装置上,所述运载装置的侧面设有放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的放置板,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放置板内,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下方连接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还与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和放射性射线检测板连接,所述控制显示屏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载装置、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所述屏蔽箱的外表面设有放射性射线检测板,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屏蔽箱、检测装置和控制显示屏设置运载装置上,所述运载装置的侧面设有放置移动放射性探测头的放置板,所述移动放射性探测头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放置板内,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下方连接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还与移动放射性探测头和放射性射线检测板连接,所述控制显示屏与所述检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放射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屏蔽箱的前方,并且所述屏蔽箱的面积大小可遮挡住所述全方位放射性探测装置和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宝,殷美雪,褚南南,李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标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