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包括降压稳压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及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均连接的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如此能在启动线反接或供电方电压较低时进行报警、提示用户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
本技术涉及汽车启动线
,特别是一种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
技术介绍
当汽车的电瓶缺点时,需要通过汽车启动线连接另一辆车的电瓶或外部电源。在连接启动线时,一辆车的电瓶的正极接到另一辆车的负极会导致无法充电或导致其他安全事故,因此要求汽车启动线必须要接对方向。另外,作为供电方的电瓶如果电压过低,也将导致充电失效,用户若不能得知两个电瓶的电压差异,则导致时间浪费且无法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在启动线反接或供电方电压较低时进行报警、提示用户操作的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包括降压稳压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及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均连接的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稳压单元包括桥堆BD1、直流转换芯片U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连接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直流转换芯片U1的电源端VCC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接地端GND接地,定时电容端TC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开关管集电极Swc与驱动管集电极Drive及Ipk传感端Ipk均连接,开关管发射极Swe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开关管发射极Swe还通过电感L1及第三电容C3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并联于电源端VCC与驱动管集电极Drive之间;比较器反向端Com通过第三电阻R3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感L1与第三电容C3之间的节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Q1、变压器、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变压器具有串联的第一绕组T1A、第二绕组T1B及第三绕组T1C;第一绕组T1A远离第二绕组T1B的一端作为第一方波输出端AC-、第三绕组T1C远离第二绕组T1B的一端作为第二方波输出端AC+;第一方波输出端AC-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为三极管;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和电感L1与第三电容C3之间的节点连接,发射极连接于第一绕组T1A与第二绕组T1B之间的节点,基极通过第四电容C4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还通过第六电阻R6及第五电阻R5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与第五电阻R5之间的节点通过第五电容C5与第二绕组T1B与第三绕组T1C之间的节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D2,光耦器PC1、比较器U2、运放器U3、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蜂鸣器B1、稳压管Dz、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二开关管Q2及第三开关管Q3均为三极管;光耦器PC1的正极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入端连接,负极输入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光耦器PC1的正极输出端与比较器U2及运放器U3的负极输入端均连接,负极输出端接地;比较器U2的正极输入端与运放器U3正极输入端连接;比较器U2的正极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电源端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接地端接地,输出端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第三开关管Q3的基极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蜂鸣器B1的阴极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基极还通过第十五电阻R15接地;蜂鸣器B1的阳极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2的正极输入端还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输出端连接;比较器U2的负极输入端还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六电容C6与第八电阻R8并联;比较器U2的负极输入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稳压管Dz的阴极连接于第十电阻R10与第十一电阻R11之间的节点,阳极接地,第七电容C7与稳压管Dz并联;第十六电阻R16连接于运放器U3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运放器U3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七电阻R17与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还通过第十八电阻R18接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包括降压稳压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及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均连接的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如此能在启动线反接或供电方电压较低时进行报警、提示用户操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本技术提供的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包括降压稳压单元10、与降压稳压单元10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20、与降压稳压单元10及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20均连接的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30。降压稳压单元10包括桥堆BD1、直流转换芯片U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桥堆BD1的正极输入端与正极电源端DC+连接,负极输入端与负极电源端DC-连接。第一电容C1连接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且负极输出端接地。直流转换芯片U1具有开关管集电极Swc(1脚)、开关管发射极Swe(2脚)、定时电容端TC(3脚)、接地端GND(4脚)、比较器反向端Com(5脚)、电源端VCC(6脚)、Ipk传感端Ipk(7脚)、驱动管集电极Drive(8脚)。直流转换芯片U1的电源端VCC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接地端GND接地,定时电容端TC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开关管集电极Swc与驱动管集电极Drive及Ipk传感端Ipk均连接,开关管发射极Swe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开关管发射极Swe还通过电感L1及第三电容C3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并联于电源端VCC与驱动管集电极Drive之间。比较器反向端Com通过第三电阻R3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感L1与第三电容C3之间的节点连接。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20包括第一开关管Q1、变压器、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变压器具有串联的第一绕组T1A、第二绕组T1B及第三绕组T1C。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稳压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及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均连接的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压稳压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与降压稳压单元及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均连接的反接及低压报警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稳压单元包括桥堆BD1、直流转换芯片U1、电感L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连接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之间;直流转换芯片U1的电源端VCC与桥堆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接地端GND接地,定时电容端TC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开关管集电极Swc与驱动管集电极Drive及Ipk传感端Ipk均连接,开关管发射极Swe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开关管发射极Swe还通过电感L1及第三电容C3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并联于电源端VCC与驱动管集电极Drive之间;比较器反向端Com通过第三电阻R3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还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感L1与第三电容C3之间的节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启动线反接及低压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转交流输出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Q1、变压器、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变压器具有串联的第一绕组T1A、第二绕组T1B及第三绕组T1C;第一绕组T1A远离第二绕组T1B的一端作为第一方波输出端AC-、第三绕组T1C远离第二绕组T1B的一端作为第二方波输出端AC+;第一方波输出端AC-与桥堆BD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为三极管;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和电感L1与第三电容C3之间的节点连接,发射极连接于第一绕组T1A与第二绕组T1B之间的节点,基极通过第四电容C4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基极还通过第六电阻R6及第五电阻R5与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六电阻R6与第五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峰,陈绪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为电器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