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器引线结构、其接线端钮盒及其电力仪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787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流器引线结构、其接线端钮盒及其电力仪表,包括分流器和PCB引线板,所述分流器围绕所述电阻体沿电流的流向方向顺序设置电压端、第一、第二取样端;所述的PCB引线板至少是双面金属孔化或多层金属孔化的PCB板,所述PCB引线板上设有与分流器相对应的电压连接端、第一、第二取样连接端;所述的PCB引线板上的第一取样连接端的电路平行沿着所述分流器的电阻体延伸至第二取样连接端位置,并与第二取样连接端电路通过PCB引线板截面孔化绞合状态延伸至PCB引线板另一端,形成第一取样电路Iin+和第二取样电路Iin‑用以实现对分流器采样。如此设置,降低外界交变磁场干扰而产生感应电流,提高检测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流器引线结构、其接线端钮盒及其电力仪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力仪器中的分流器引线结构、其接线端钮盒及其电力仪表,尤其是适用于电能传输领域的分流器引线结构、其接线端钮盒及其电力仪表。
技术介绍
目前分流器计量准确度较高、温度影响较小、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单相智能电能表中,尤其是锰铜分流器;由于分流器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接取样导线的特点,导致锰铜分流器在受到工频磁场干扰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会严重影响计量电流的准确度。传统锰铜分流器就是通过一片锰铜合金进行电流取样,走线较分散,而新型分流器的双绞线需要进行点胶固定位置或用热缩管固定形状使之不易松散,这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在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对电能表的企业标准作出了修订,在Q/GDW1364-2013《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影响量试验中新增加了“电能表电压线路通以115%Un,电流回路无电流,将0.5mT工频磁场施加在电能表受磁场影响最敏感处,在20倍的理论起动时间内,电能表不应产生多于1个的脉冲输出”。这一标准的提出,促使了电能表行业积极寻求提高电能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器和PCB引线板,/n所述分流器设有电阻体,所述分流器围绕所述电阻体并沿电流的流向方向顺序设置有电压端、第一取样端、第二取样端;/n所述的PCB引线板至少是双面金属孔化或多层金属孔化的PCB板,所述PCB引线板上设有与分流器电压端、第一取样端、第二取样端相对应的电压连接端、第一取样连接端、第二取样连接端;/n所述的PCB引线板上的第一取样连接端的电路平行沿着所述分流器的电阻体延伸至第二取样连接端位置,并与第二取样连接端电路通过PCB引线板截面孔化绞合状态延伸至PCB引线板另一端,形成第一取样电路Iin+和第二取样电路Iin-用以实现对分流器采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流器引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器和PCB引线板,
所述分流器设有电阻体,所述分流器围绕所述电阻体并沿电流的流向方向顺序设置有电压端、第一取样端、第二取样端;
所述的PCB引线板至少是双面金属孔化或多层金属孔化的PCB板,所述PCB引线板上设有与分流器电压端、第一取样端、第二取样端相对应的电压连接端、第一取样连接端、第二取样连接端;
所述的PCB引线板上的第一取样连接端的电路平行沿着所述分流器的电阻体延伸至第二取样连接端位置,并与第二取样连接端电路通过PCB引线板截面孔化绞合状态延伸至PCB引线板另一端,形成第一取样电路Iin+和第二取样电路Iin-用以实现对分流器采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引线结构,其特性在于:PCB引线板截面孔化绞合状态包括,在PCB引线板上设有呈上下两层设置的上连接片体组和下连接片体组,所述上连接片体组包括若干前后间隔排列的上连接片体,下连接片体组包括若干沿着上连接片体排列方向间隔排列的下连接片体,上下位置相应的所述上连接片体与下连接片体呈相互交叉状,所述上连接片体与下连接片体上设有连接端,所述PCB引线板上设有上下延伸的电性连接柱,沿前后排列方向相邻的上连接片体与下连接片体通过电性连接柱相互电性连接从而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取样电路Iin+和第二取样电路I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器引线结构,其特性在于:电流经过所述分流器后转换为对应的电压信号,取样的电压信号用以经过一阶RC滤波电路后进入AD计量芯片中,并经过转化计算出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虎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伟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