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771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包括采样池、水样预处理检测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水样预处理检测器包括带内腔的预处理容器和水样监测装置,水样监测装置的采样端设置于内腔中;预处理容器设置有入水口及溢出水口;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二水泵的出水端均与入水口连通,第一水泵的进水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水端均接入至采样池中;内腔中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水位感应装置的感应端位置低于溢出水口位置且高于水样监测装置的采样端位置;水位感应装置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电性连接。有益效果:会自动切换进水动力装置,不会在长时间内抽不到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数据失真或缺失,有利于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进行污水自动监测前,需要先抽取污水,但是抽取污水时经常遇到水泵故障却没有及时维修的问题,水泵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抽水会造成数据缺失,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水质监测。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双水泵的方式抽取污水,但是双水泵之间的切换仍需人工进行,同样会造成数据失真或缺失,而且还会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以解决抽水时水泵之间不能及时切换造成数据失真或缺失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水系统,包括用于承载待检测水源的采样池、水样预处理检测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水样预处理检测器包括带内腔的预处理容器和水样监测装置,水样监测装置的采样端设置于内腔中;预处理容器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入水口及溢出水口,溢出水口位置高于入水口位置;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二水泵的出水端均与入水口连通,第一水泵的进水端与第二水泵的进水端均接入至采样池中;内腔中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水位感应装置的感应端位置低于溢出水口位置且高于水样监测装置的采样端位置;水位感应装置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电性连接。该采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以第一水泵或者第二水泵作为主水泵从采样池抽取污水输送至预处理容器内,当预处理容器内的污水水面接触到水位感应装置时,证明第一水泵没有故障,第一水泵持续抽水一段时间,水样监测装置抽取污水作为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若一段时间内污水水面没有接触到水位感应装置,水位感应装置将信号传达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发出指令切换另外一个水泵进行抽取污水的工作。具体的,预处理容器内设置有挡水结构以将内腔分隔设置有与入水口连通的预处理区和与溢出水口连通的水样区;挡水结构上部设置有连通开口以连通预处理区和水样区;水样监测装置的采样端设置于水样区中。污水进入预处理容器后,首先进入预处理区,在预处理区内污水中的一些杂质会沉积在预处理区底部,当污水水面高于挡水结构时,污水流向水样区,水样监测装置从水样区抽取污水作为检测水样进行检测;若污水水面高于溢出水口,污水从溢出水口流出。具体的,溢出水口连接有溢流管道,溢流管道于预处理容器下方设置有用于引导溢流水排放的回流段;水样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延伸设置有第一排水道以连通至回流段;第一排水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预处理区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延伸设置有第二排水道以连通至回流段;第二排水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当预处理容器中水太多水压过大时,污水经溢出水口流入溢流管道,经回流段流回采样池;第一控制阀在关闭时,水样区储水,打开时,将水样区污水排走,新的污水从预处理区流入水样区,起到换水功能,同时能清洗水样区;在日常工作中,第二控制阀是关闭的。第二控制阀打开时,主要为了将预处理区底部的沉积物排走。具体的,第二水泵的出水端延伸设置有进水管道以连接至入水口上,第一水泵的出水端与进水管道连通。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能独立地为预处理容器抽取污水。具体的,第一水泵的上游位置设置有用以控制流经第一水泵水流的第四控制阀,第二水泵的上游位置设置有用以控制流经第二水泵水流的第五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与第五控制阀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当第一水泵工作时,为避免水流被第二水泵所在管道排走,关闭第四控制阀;同理,当第二水泵工作时,为避免水流被第一水泵所在管道排走,关闭第五控制阀。具体的,溢出水口连接有溢流管道;溢流管道一端与溢出水口连通,另一端接入采样池中。当预处理容器内污水太多时,就会经过溢出水口排出到溢流管道内,最终回流到采样池内。具体的,靠近入水口位置,进水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水水流大小的第三控制阀,进水管道于第三控制阀的上游位置分支设置有泄压管道,泄压管道的出水端延伸设置至采样池位置。由于进水管道的水流比预处理容器内的水流大,因此需要安装第三控制阀进行水流控制,而泄压管道则是为了避免进水管道内水压过大对进水管道造成损坏,及时将一部分污水从进水管道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抽取污水的过程中出现抽不到水的情况时,会自动切换进水动力装置,不会在长时间内抽不到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数据失真或缺失,有利于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采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道;2.第四控制阀;3.第一水泵;4.第五控制阀;5.第二水泵;6.泄压管道;7.溢流管道;8.控制模块;9.水样管;10.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1.水样监测装置;12.采样池;13.第三控制阀;14.过滤器;15.预处理容器;16.水位感应装置;17.挡水结构;19.入水口;20.溢出水口;21.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3.预处理区;24.水样区;25.第二排水口;26.第一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2,一种采水系统,包括采样池12、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5。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5都能独立地为抽取污水提供动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3与第二水泵5是相同的。在采样池12和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之间设置有进水管道1,第一水泵3与第二水泵5均接入进水管道1,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5以类似“并联”的形式连接,第一水泵3接在第一管道上再接入进水管道1,第二水泵接在第二管道上再接入进水管道1。在第一管道与进水管道1沿水流方向的第一个交接处到第一水泵3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2,在第二管道与进水管道1沿水流方向的第一个交接处到第二水泵5之间设置有第五控制阀4。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包括有预处理容器15和水位感应装置16。在本实施例中,预处理容器15为一杯盖可拆卸的恒流杯。恒流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19和溢出水口20,恒流杯内设置有挡水结构17,在本实施例中挡水结构17应用为挡水板。溢出水口20的位置高于入水口19的位置,也高于挡水板的最上端。恒流杯内有一空腔,挡水板和入水口19之间的空腔部分为预处理区23,挡水板与溢出水口20之间的空腔部分为水样区24。预处理区23和水样区24通过挡水板上方和恒流杯杯盖之间的空间连通。进水管道1的进水端位于采样池12处,出水端连接在恒流杯的入水口19上。进水管道1靠近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的位置设置有一第三控制阀13,用于调节水流大小。另外为了防止进水管道1内水压过大,进水管道1还连接有一泄压管道6。该泄压管道6一端连接在进水管道1上水泵与第三控制阀13之间,另外一端延伸至采样池12上方。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上方设置有控制模块8,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为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水泵3、第二水泵5、第四控制阀2、第五控制阀4,水样检测装置10电连接。恒流杯还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16,在本实施例中,水位感应装置16应用为水位探针,水位探针穿接在恒流杯的杯盖上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待检测水源的采样池(12)、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5),所述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包括带内腔的预处理容器(15)和水样监测装置(11),所述水样监测装置(11)的采样端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预处理容器(15)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入水口(19)及溢出水口(20),所述溢出水口(20)位置高于所述入水口(19)位置;所述第一水泵(3)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水泵(5)的出水端均与所述入水口(19)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水泵(5)的进水端均接入至所述采样池(12)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16),所述水位感应装置(16)的感应端位置低于所述溢出水口(20)位置且高于所述水样监测装置(11)的采样端位置;所述水位感应装置(16)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8),所述控制模块(8)与所述第一水泵(3)及所述第二水泵(5)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监测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待检测水源的采样池(12)、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5),所述水样预处理检测器(10)包括带内腔的预处理容器(15)和水样监测装置(11),所述水样监测装置(11)的采样端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预处理容器(15)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入水口(19)及溢出水口(20),所述溢出水口(20)位置高于所述入水口(19)位置;所述第一水泵(3)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水泵(5)的出水端均与所述入水口(19)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水泵(5)的进水端均接入至所述采样池(12)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16),所述水位感应装置(16)的感应端位置低于所述溢出水口(20)位置且高于所述水样监测装置(11)的采样端位置;所述水位感应装置(16)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8),所述控制模块(8)与所述第一水泵(3)及所述第二水泵(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监测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容器(15)内设置有挡水结构(17)以将所述内腔分隔设置有与所述入水口(19)连通的预处理区(23)和与所述溢出水口(20)连通的水样区(24);所述挡水结构(17)上部设置有连通开口以连通所述预处理区(23)和所述水样区(24);所述水样监测装置(11)的采样端设置于所述水样区(24)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质监测采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出水口(20)连接有溢流管道(7),所述溢流管道(7)于所述预处理容器(15)下方设置有用于引导溢流水排放的回流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质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浪辉岑海洋黄健辉黄建豪冯杰荣吴伟彬伦应本邱海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