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75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清洁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图像采集处理装置,传送装置,传送装置整体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右侧的上下两部分均为暗室,且支撑架右侧表面镂空。暗室内部设有清洁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图像采集处理装置。通过传送装置固定挡风玻璃并向暗室传送,清洁装置对进入暗室的玻璃进行清洁,照明装置使用个数由玻璃的尺寸决定。上下方的工业相机接续检测玻璃的正反面,并将拍到的图像送入工控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最终判断玻璃表面是否有划痕。本装置基于机器视觉分析图像,能够适应不同尺寸挡风玻璃,且照明装置可调节个数,节约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检测
,特别涉及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前挡风玻璃作为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驾驶人和乘客生命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前挡风玻璃出现裂纹不及时修复,对汽车后续的使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前挡风玻璃划痕的检测,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目前,对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检测,一般是靠人工观察检测,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人工能观察到的划痕是有限的,一些特别微小的划痕可能无法观察出来,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不精确。申请号为201720879709.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划痕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承载板以及承载板上的玻璃转动,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玻璃是双曲面结构,这种方式只能检测一面,并且本质上是人工检测,存在不足。申请号为201720843553.2的中国专利的检测方案能够调节装置的高度,扩大检测适用范围,但是光线是通过透明板照射到玻璃上,如果透明板上有灰尘或者划痕会降低检测精度,同时玻璃划痕依然是通过人工观察得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适应任何尺寸挡风玻璃,并且能够无需翻面高效接续检测玻璃正反两面划痕的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自适应任何尺寸的前挡风玻璃,并且能够无需翻面对玻璃的正反面进行接续检测,同时有除灰装置,用于清扫玻璃表面的灰尘进而进行划痕检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传送装置,清洁装置,照明装置和图像采集处理装置,所述支撑架右侧上下部分为对称的暗室,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支撑架的前端,用于将不同尺寸的玻璃固定并送入暗室,所述清洁装置安装在暗室左侧支撑架的中央,用于在玻璃进入暗室时清除玻璃表面的灰尘,所述上下对称的暗室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各安装有多个用来给玻璃提供照明的所述照明装置,所述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固定在上下暗室顶部中间支撑架的中央,用于拍摄玻璃表面的图像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判定玻璃表面是否有划痕。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大底板,所述大底板的上方固定有左右两个纵向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上分别安装有上侧滑块和下侧滑块,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的内侧并靠近第一直线导轨的位置分别对应安装有左侧滚珠丝杆和右侧滚珠丝杆,还包括两个第一滚珠丝杆螺母与第一螺母连接座,所述两个第一滚珠丝杆螺母与第一螺母连接座相连并分别连接在左侧滚珠丝杆和右侧滚珠丝杆,用于对应控制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块的运动,第一滚珠丝杆一端安装第一固定轴承座,另一端安装第一支撑轴承座,用于固定第一滚珠丝杆,还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圆螺母安装在第一固定轴承座一端;还包括横向安装的第一小底板和第二小底板,所述第一小底板的下表面分别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的上侧滑块连接,第一小底板的右侧下表面还与右侧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座连接,第二小底板的下表面分别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的下侧滑块连接,第二小底板的左侧下表面还与左侧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一小底板和第二小底板上面分别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加紧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每个第二滚珠丝杆上都安装有一个第二螺母连接座,与第二滚珠丝杆螺母相连,第二滚珠丝杆的一侧安装第二固定轴承座,另一端安装第二支撑轴承座,用于固定第二滚珠丝杆,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圆螺母安装在第二固定轴承座一端,每个加紧板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滚珠丝杆的第二螺母连接座连接,还包括plc控制器和触摸屏,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与plc控制器相连,plc控制器与触摸屏连接,通过触摸屏控制电机进而控制滑块和加紧板的运动。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清洁装置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第三滚珠丝杆,第三升降台,滚轮,滚轮轴承和支撑杆,所述第三升降台的上表面安装在上下暗室的顶部,并且第三升降台的一侧与暗室顶部支撑杆中央重合,第三升降台上表面内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与第三滚珠丝杆相连,第三滚珠丝杆杠与第三升降台的转轴通过十字支架连接,第三升降台的下表面与支撑杆相连接,支撑杆与滚轮轴承相连,滚轮固定在滚轮轴承的外表面,且滚轮的表面附着有用来擦除玻璃表面的灰尘玻璃清洁布,还包括plc控制器和触摸屏,所述第三伺服电机与plc控制器相连,plc控制器再与触摸屏连接,通过触摸屏控制第三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控制滚珠丝杆的伸缩,进而控制第三升降台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是:所述的照明装置包括LED灯管,第四伺服电机,第四滚珠丝杆,第四升降台,LED灯管架,所述LED灯管架安装在升降台的下表面,LED灯管与灯管架连接,升降台上表面内侧安装有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与第四滚珠丝杆相连,第四滚珠丝杆与第四升降台的转轴通过十字支架连接,上下暗室的顶部各安装有多个各自独立控制的所述照明装置,多个照明装置安装在暗室顶部中间支撑杆两侧靠近中央的位置,并线性排列,还包括plc控制器和触摸屏,所述第四伺服电机与plc控制器相连,plc控制器再与触摸屏连接,通过触摸屏控制第四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控制第四滚珠丝杆的伸缩,进而控制第四升降台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包括工业相机、工控机、L型相机支架和万向调节底座,所述工业相机固定在万向调节底座上,万向调节底座表面安装在L型相机架的一侧,另一侧与上下暗室顶部中间支撑架的中央固定,工业相机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插口和与工控机相连的网线插口。进一步的是:所述支撑架右侧为镂空,且上下暗室均设有所述照明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用于可以接续检测玻璃的正反面。本技术还公开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方法,步骤为:第一步,通过触摸屏控制plc控制器,进而控制左右两侧第一直线导轨上的滑块带动第一小底板和第二小底板运动,使两个小底板同时纵向相对运动,运动到与玻璃宽度平齐时停止,第一小底板和第二小底板上的四个加紧板加紧玻璃的四个角之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与加紧板相连的滑块,使其向暗室方向以共同的速度移动;第二步,当玻璃运动到即将进入暗室时,通过触摸屏控制暗室上下清洁装置的第三伺服电机使其推动第三滚珠丝杆伸缩,将滚轮下放到与玻璃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通过滚轮的旋转,使用其表面的清洁布清除表面灰尘,使后续检测更加精确,玻璃完全进入暗室之后,清洁装置回升,开始检测划痕,通过玻璃的宽度确定开启LED灯的数量,划痕检测采用背光照射LED灯的检测方式,当检测上表面玻璃划痕时,上方的照明装置以及下方暗室的工业相机处于关闭状态,上方的工业相机开启,工业相机通过万向底座调节其方向,以覆盖玻璃表面的整个检测区域,下方的LED灯通过电机带动下放至能将玻璃表面完全照射的位置,此时工业相机开始工作,将挡风玻璃图像传给与工业相机相连的工控机,并用工控机对划痕图像进行自动检测,玻璃上表面检测完成后,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5)、传送装置(1),清洁装置(2),照明装置(3)和图像采集处理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右侧上下部分为对称的暗室,所述传送装置(1)设置在支撑架(5)的前端,用于将不同尺寸的玻璃固定并送入暗室,所述清洁装置(2)安装在暗室左侧支撑架(5)的中央,用于在玻璃进入暗室时清除玻璃表面的灰尘,所述上下对称的暗室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上各安装有多个用来给玻璃提供照明的所述照明装置(3),所述图像采集处理装置(4)固定在上下暗室顶部中间支撑架(5)的中央,用于拍摄玻璃表面的图像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判定玻璃表面是否有划痕。/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5)、传送装置(1),清洁装置(2),照明装置(3)和图像采集处理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右侧上下部分为对称的暗室,所述传送装置(1)设置在支撑架(5)的前端,用于将不同尺寸的玻璃固定并送入暗室,所述清洁装置(2)安装在暗室左侧支撑架(5)的中央,用于在玻璃进入暗室时清除玻璃表面的灰尘,所述上下对称的暗室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上各安装有多个用来给玻璃提供照明的所述照明装置(3),所述图像采集处理装置(4)固定在上下暗室顶部中间支撑架(5)的中央,用于拍摄玻璃表面的图像并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判定玻璃表面是否有划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挡风玻璃划痕接续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大底板(110),所述大底板(110)的上方固定有左右两个纵向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12),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12)上分别安装有上侧滑块和下侧滑块,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12)的内侧并靠近第一直线导轨(12)的位置分别对应安装有左侧滚珠丝杆和右侧滚珠丝杆,还包括两个第一滚珠丝杆螺母与第一螺母连接座,所述两个第一滚珠丝杆螺母与第一螺母连接座相连并分别连接在左侧滚珠丝杆和右侧滚珠丝杆,用于对应控制左右两个第一直线导轨(12)上滑块的运动,第一滚珠丝杆一端安装第一固定轴承座,另一端安装第一支撑轴承座,用于固定滚珠丝杆,还包括第一电机(11),所述第一电机(11)通过圆螺母安装在第一固定轴承座一端;
还包括横向安装的第一小底板(111)和第二小底板(113),所述第一小底板(111)的下表面分别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12)的上侧滑块连接,第一小底板(111)的右侧下表面还与右侧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座连接,第二小底板(113)的下表面分别与左右第一直线导轨(12)的下侧滑块连接,第二小底板(113)的左侧下表面还与左侧滚珠丝杆的螺母连接座连接,所述第一小底板(111)和第二小底板(113)上面分别安装有第二直线导轨(13),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上安装有两个加紧板(112),所述第二直线导轨(1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每个第二滚珠丝杆上都安装有一个第二螺母连接座,与第二滚珠丝杆螺母相连,第二滚珠丝杆的一侧安装第二固定轴承座,另一端安装第二支撑轴承座,用于固定第二滚珠丝杆,还包括第二电机(14),所述第二电机(14)通过圆螺母安装在第二固定轴承座一端,每个加紧板(11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滚珠丝杆的第二螺母连接座连接,还包括plc控制器(7)和触摸屏(6),所述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4)分别与plc控制器(7)相连,plc控制器(7)与触摸屏(6)连接,通过触摸屏(6)控制电机进而控制滑块和加紧板(112)的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颉白雅玲池越周亚同胡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睿益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