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53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筐体包括:两个平面和侧壁,当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两个平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及侧壁连接两个平面;其中,筐体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限制侧壁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突筋和限位筋,定位突筋为从平面与侧壁之中的至少一侧在竖直方向上突出的板状;以及限位筋从定位突筋的突出方向向定位突筋突出,用于在定位突筋的径方向的两端夹持定位突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
本技术涉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
技术介绍
中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形成壳体外廓的底座110、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130、设于底座110上的第一预定位插槽111、第二预定位插槽112,以及设于第一侧板120上的第一插接凸条121,设于第二侧板130上的第二插接凸条131。第一侧板120固定到底座110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插接凸条121插接至第一预定位插槽111,通过第一预定位插槽111的槽壁对第一插接凸条121外壁面的限制,在将第一插接凸条121插接至第一预定位插槽111后,能够将第一侧板120定位到预定位置,便于底座110与第一侧板120之间的底部起到限位作用,能够避免第二侧板130的底部出现位置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问题如
技术介绍
所示,虽然能通过第一插接凸条121与第一预定位插槽111、第二插接凸条131与第二预定位插槽112之间的配合,限制第一侧板120与第二侧板130的位置,使其与底座110紧固连接。为了使第一预定位插槽111对第一插接凸条121起限位作用,第一预定插槽111是与第一插接凸条121之间形成的间隙越小越好。但是,第一预定位插槽111及第二预定位插槽112在底座110上合并形成一周的凹槽,第一插接凸条121与第二插接凸条131同样在第一侧板120与第二侧板130上合并形成一周的突筋,因此,第一插接凸条121与第二插接凸条131都必须嵌入第一预定位插槽111及第二预定位槽11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全范围内。然而,为了使第一预定位插槽111对第一插接凸条121起限位作用,上述间隙越小,第一插接凸条121的变形或公差对卡合效果的影响越大,将第一侧板120固定至底座110上的难度越大。即使强行将已变形的第一插接凸条121安装至第一预定位插槽111内,也可能导致第一侧板120与第二侧板130之间出现间隙或段差,从而可能引发漏风、噪音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能够抑制变形或公差导致的安装间隙或段差的定位结构的送风装置。(二)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筐体包括:两个平面和侧壁,当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两个平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及侧壁连接两个平面;其中,筐体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限制侧壁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定位结构包括:定位突筋和限位筋,定位突筋为从平面与侧壁之中的至少一侧在竖直方向上突出的板状;以及限位筋从定位突筋的突出方向向定位突筋突出,用于在定位突筋的径方向的两端夹持定位突筋。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平面包括:顶面,当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顶面位于上方;定位突筋包括:上定位突筋,上定位突筋从顶面向竖直下方突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定位突筋包括:上定位突筋,上定位突筋从侧壁的上面向竖直上方突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平面包括:底座,在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下,底座位于下方;定位突筋包括:下定位突筋,下定位突筋从底座向竖直上方突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定位突筋包括:下定位突筋,下定位突筋从侧壁的下面向竖直下方突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限位筋包括:内周侧限位筋、外周侧限位筋和限位槽,内周侧限位筋为比定位突筋的内周侧更位于内周侧的板状;外周侧限位筋为与内周侧限位筋的外周端有一定的距离、且比定位突筋的外周侧更位于外周侧的板状;以及限位槽形成于内周侧限位筋与外周侧限位筋之间,限位槽用于形成容纳定位突筋的空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内周侧限位筋向外周侧限位筋的方向上,限位槽的最小宽度大于或等于定位突筋的厚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限位槽包括:限位槽开口和限位槽底面,限位槽开口用于供定位突筋进入空间的开口,以及限位槽底面面向限位槽开口。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送风装置还包括:引导面,引导面设置于内周侧限位筋与外周侧限位筋之中的至少一侧,引导面从限位槽开口向限位槽底面一侧设置,引导面从限位槽的外周侧向限位槽的内周侧倾斜设置,引导面用于将定位突筋从限位槽开口向限位槽底面一侧引导。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当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中,限位槽底面与定位突筋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限位槽上的内周侧限位筋越靠近限位槽底面,内周侧限位筋与外周侧限位筋之间的距离越小。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侧壁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后面板面向前面板;其中,位于前面板与后面板相接处的两侧的两个限位筋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他限位筋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筐体的内周侧向外周侧的方向上,外周侧限位筋的宽度小于内周侧限位筋的宽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侧壁包括:曲面,曲面圆心位于筐体的内周侧。(三)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定位结构设置于筐体200的顶面211一侧,或者设置到底座212一侧,以发挥限制侧壁相对于平面的位置的作用,其中定位突筋与限位槽的卡合能够更好地抑制侧壁的变形,从而更好地抑制侧壁变形导致的段差或间隙。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结构组成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斜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的部分扩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的部分扩大图;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底座的竖直方向的截面的部分扩大图;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顶面的竖直方向的截面的部分扩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竖直方向的截面的另一部分扩大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10-底座;111-第一预定位插槽;112-第二预定位插槽;120-第一侧板;121-第一插接凸条;130-第二侧板;131-第二插接凸条。【本技术】送风装置100;筐体200;201-出风口;202操作按钮;203-进风口;204-上定位突筋;205-下定位突筋;206-上限位筋;207-下限位筋;210-平面;211-顶面;212-底座;220-侧壁;221-前面板;222-后面板;230-相接部;240-定位结构;300-送风单元;310-蜗牛壳;320扇叶;330-马达;400-过滤单元;501-限位槽开口;502-限位槽底面;503-引导面;601-内周侧限位筋;602-外周侧限位筋;603-限位槽;701-内周侧限位筋;701a-内周侧限位筋的外周端;702-外周侧限位筋;702b-外周侧限位筋的内周端;703-限位槽;801-限位槽开口;802-限位槽底面;803-引导面;x-外周侧限位筋的内周端向内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所述筐体包括:/n两个平面,当所述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两个平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及/n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两个平面;/n其特征在于:/n所述筐体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侧壁在所述平面上的相对位置;/n所述定位结构包括:/n定位突筋,所述定位突筋为从所述平面与所述侧壁之中的至少一侧在竖直方向上突出的板状;以及/n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从所述定位突筋的突出方向向所述定位突筋突出,用于在所述定位突筋的径方向的两端夹持所述定位突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形成外廓的筐体的送风装置,所述筐体包括:
两个平面,当所述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两个平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以及
侧壁,所述侧壁连接所述两个平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侧壁在所述平面上的相对位置;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定位突筋,所述定位突筋为从所述平面与所述侧壁之中的至少一侧在竖直方向上突出的板状;以及
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从所述定位突筋的突出方向向所述定位突筋突出,用于在所述定位突筋的径方向的两端夹持所述定位突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包括:顶面,当所述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所述顶面位于上方;
所述定位突筋包括:上定位突筋,所述上定位突筋从所述顶面向竖直下方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突筋包括:上定位突筋,所述上定位突筋从所述侧壁的上面向竖直上方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包括:底座,在所述送风装置处于安装状态下,所述底座位于下方,
所述定位突筋包括:下定位突筋,所述下定位突筋从所述底座向竖直上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突筋包括:下定位突筋,所述下定位突筋从所述侧壁的下面向竖直下方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筋包括:
内周侧限位筋,所述内周侧限位筋为比所述定位突筋的内周侧更位于内周侧的板状;
外周侧限位筋,所述外周侧限位筋为与所述内周侧限位筋的外周端有预定的距离、且比所述定位突筋的外周侧更位于外周侧的板状;以及
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内周侧限位筋与所述外周侧限位筋之间,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武黄泽光杨洪强李日红沈定禄白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