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市场上的空调器通常配置有新风模块,以利用该新风模块将室外环境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环境中,来补充室内环境的新风量,提高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常规新风模块的壳体包括底壳及与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新风模块还在新风风道内配置中隔板,以利用中隔板将该新风风道分割为进风腔和出风腔。然而,这种常规新风模块在中隔板与底壳或壳盖之间容易形成有间隙,新风风道内的气流容易从该间隙泄漏出去,导致新风模块输送的新风量较少。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即使申请人认为该技术还存在不足并将其写入
技术介绍
中,但不代表申请人承认该技术为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旨在增强新风模块的密封效果,以减少新风模块向外泄漏的新风,进而提高新风模块的送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和中隔板;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所述中隔板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以及/n中隔板,所述中隔板配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中隔板设有将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通风孔;/n其中,所述中隔板的环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配合位置,和/或,所述底壳和所述壳盖之间的配合位置构造有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及与所述底壳配合形成新风风道的壳盖;以及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配置于所述新风风道内,以将所述新风风道分隔为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中隔板设有将所述出风腔与所述进风腔连通的通风孔;
其中,所述中隔板的环周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配合位置,和/或,所述底壳和所述壳盖之间的配合位置构造有密封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具有第一腔体;所述中隔板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敞口处,以与所述第一腔体配合形成所述出风腔;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中隔板的背风面周缘上的第一密封筋,以及构造于所述第一腔体环周的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适用于供所述第一密封筋插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还构造有与所述壳盖配合成所述进风腔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周壁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共用的内环壁及余下的外环壁;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构造于所述壳盖的第二密封筋,以及构造于所述外环壁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适用于供所述第二密封筋插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构造于所述中隔板的迎风面周缘上的第三密封槽;所述壳盖的第二密封筋沿所述壳盖的环周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筋的其中一部分插置于所述第二密封槽插置,另一部分插置于所述第三密封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和所述壳盖之间间隔形成有过风腔,所述过风腔将所述中隔板的通风孔所述进风腔连通;所述中隔板在所述第三密封槽的内侧形成第三密封筋,所述第三密封筋在所述过风腔和所述第一腔体对接的位置设置有过风缺口。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出风腔连通的新风出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