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52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涡环发生装置包括集流筒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风筒具有通风端、送风端及连通通风端和送风端的腔体,集流件设于风筒的送风端处,且集流件上开设有送风口,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送风端的横截面积,推送件可活动地设于集流筒体内,以具有远离送风口的拉伸位置、以及靠近送风口的压缩位置,推送件在拉伸位置与压缩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送风端,并经由送风口吹出,其中,集流筒体上设有加强结构。使得集流筒体的刚度更强,避免推送件在集流筒体内活动时,由于集流筒体内压强急剧变化而产生共振,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为常规出风,而常规风口出来的气流是固定不变的,其辐射范围短且窄,无法实现大范围及远距离送风,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实现远距离涡环送风的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本技术提供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包括:集流筒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具有通风端、送风端及连通所述通风端和所述送风端的腔体,所述集流件设于所述风筒的所述送风端处,且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送风端的横截面积;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集流筒体内,且设于所述通风端与所述送风口之间,以具有远离所述送风口的拉伸位置、以及靠近所述送风口的压缩位置,所述推送件在所述拉伸位置与所述压缩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所述送风端,并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其中,所述集流筒体上设有加强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集流筒体的筒壁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筒的筒壁在所述通风端处设有开口,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开口的周边的翻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筒的筒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翻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筒的所述通风端处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集流件呈相对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周边设有翻边。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筒的侧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多条加强筋沿所述风筒的周向呈间隔分布,各所述加强筋分别沿所述风筒的轴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侧壁上相邻的两条所述加强筋之间,且所述第一开口旁的所述加强筋紧邻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的邻接处,且所述底板在邻接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第一开口边缘的所述加强筋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板,用于与所述推送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推送件滑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线轮、柔性带以及弹性复位件,所述线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底板,所述柔性带一端卷绕于所述线轮,另一端连接所述推送件,以使得所述线轮转动时,将所述推送件从所述压缩位置牵引至所述拉伸位置,所述弹性复位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推送板,以用于提供回复力,推动所述推送件从所述拉伸位置回到所述压缩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筒的内侧壁与所述推送件的外周之间设有滚轮组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滚轮组件有多组,沿所述推送件的外周呈间隔均匀分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具有换热风道,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口;以及,如上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室内连通,用以周期性由所述送风口送出涡环气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涡环发生装置,包括集流筒体,集流筒体上设有加强结构。在本技术中,推送件在集流筒体内向送风口移动时,压缩风筒内的气体,从而推动气体经由送风口吹出,由于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送风端2的横截面积,能够形成外周流速慢,中间流速大的流场分布,使得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形成涡环气流,从而实现更远的送风距离。并且,集流筒体上设有加强结构,使得集流筒体的刚度更强,避免推送件在集流筒体内活动时,由于集流筒体内压强急剧变化而产生共振,从而减少噪音的产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位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3中涡环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8为图7中推送件与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推送件与弹性复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风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风筒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外壳22集流件52第二开口11换热风道220送风口53凹槽12安装口221侧壁3驱动机构2涡环发生装置222底板31线轮21风筒23推送件32柔性带211通风端24翻边33弹性复位件212送风端25加强筋4滚轮组件213腔体51第一开口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以为空调室内机、移动空调、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窗机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及涡环发生装置2。外壳1具有换热风道11,外壳1上开设有安装口12。涡环发生装置2安装于外壳1。涡环发生装置2包括集流筒体和推送件23,具体而言,请参阅图5至图7,集流筒体包括风筒21和集流件22,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流筒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具有通风端、送风端及连通所述通风端和所述送风端的腔体,所述集流件设于所述风筒的所述送风端处,且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送风端的横截面积;/n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集流筒体内,且设于所述通风端与所述送风口之间,以具有远离所述送风口的拉伸位置、以及靠近所述送风口的压缩位置,所述推送件在所述拉伸位置与所述压缩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所述送风端,并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n其中,所述集流筒体上设有加强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流筒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具有通风端、送风端及连通所述通风端和所述送风端的腔体,所述集流件设于所述风筒的所述送风端处,且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送风端的横截面积;
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集流筒体内,且设于所述通风端与所述送风口之间,以具有远离所述送风口的拉伸位置、以及靠近所述送风口的压缩位置,所述推送件在所述拉伸位置与所述压缩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所述送风端,并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
其中,所述集流筒体上设有加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集流筒体的筒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筒壁在所述通风端处设有开口,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开口的周边的翻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筒壁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翻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风筒的所述通风端处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集流件呈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周边设有翻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的侧壁上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多条加强筋沿所述风筒的周向呈间隔分布,各所述加强筋分别沿所述风筒的轴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侧壁上相邻的两条所述加强筋之间,且所述第一开口旁的所述加强筋紧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铁生赵帅陈良锐谢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