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42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隔挡块,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第二支座内设有内置电机与锥齿,内置电机通过锥齿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该新型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结构稳定使用简单,不仅能够360°旋转,还能调节高度,增大镜头视角范围,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镜头视角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在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通过图像传感器捕获虹膜图像,再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识别,最后判断出使用者的身份,该技术仅有百万分之一的差错率,远远低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其他已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趋于成熟,相关产品也迅速普遍推广。在利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鉴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镜头视角的识别区域有限,范围较小,一旦装置高度不够难以取得上层信息,使用不便,且装置整体角度不易调节,想要取得周围信息时需要调整装置整体角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能够360°旋转且能够调节镜头的高度,能够使镜头全方位视角识别的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镜头支架的底部与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落入第一支座的沉孔内,所述支撑柱的周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所述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所述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设有隔挡块,所述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座内设有内置电机与锥齿,所述内置电机通过锥齿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镜头支架上设有若干镜头识别孔。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和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所述同步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与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内。优选的,所述电机转轴通过配合键与转轴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一侧的电机正反转控制器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在第一支座内的长度与齿轨沉孔的深度一致。优选的,所述电机与第二支座内的内置电机分别与电源连接。本技术公开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隔挡块,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第二支座内设有内置电机与锥齿,内置电机通过锥齿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该新型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结构稳定使用简单,不仅能够360°旋转,还能调节高度,增大镜头视角范围,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是第一支座与支撑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支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镜头支架;2、镜头识别孔;3、齿轨;4、同步齿轮;5、转轴;6、电机;7、隔挡块;8、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9、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10、配合键;11、电机转轴;12、减震弹簧;13、支撑柱;14、电机正反转控制器;15、连接轴;16、转盘;17、固定螺栓;18、轴承;19、齿轨沉孔;20、沉孔;21、内置电机;22、锥齿;101、第一支座;102、第二支座。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7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1,第一支座101和第二支座102,所述镜头支架1的底部与支撑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3的另一端落入第一支座101的沉孔20内,所述支撑柱13的周围设有减震弹簧12,所述镜头支架1的背面与两齿轨3固定连接,所述齿轨3下方在第一支座101上设有齿轨沉孔19,所述齿轨3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4,所述同步齿轮4之间通过转轴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的一端与电机6的电机转轴11连接,所述转轴5另一端设有隔挡块7,所述第一支座101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17与转盘16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6与连接轴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5穿过第二支座102表面的轴承18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座102内设有内置电机21与锥齿22,所述内置电机21通过锥齿22与连接轴15可转动连接,所述镜头支架1上设有若干镜头识别孔2,所述转轴5上设有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8和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9,所述同步齿轮4分别设置在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8与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9内,所述电机转轴11通过配合键10与转轴5连接,所述电机6通过一侧的电机正反转控制器14来控制电机6的正反转,所述支撑柱13在第一支座101内的长度与齿轨沉孔19的深度一致,所述电机6与第二支座102内的内置电机21分别与电源连接。该新型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在使用时,启动电机6,此时电机6的电机转轴11带动转轴5转动,转轴5带动同步齿轮4转动,此时镜头支架1通过背面的齿轨3与同步齿轮4的啮合完成镜头支架1的升降,所述同步齿轮4通过齿轨3将镜头支架1传动至最高处时,此时所述支撑柱13不脱离第一支座101内的沉孔20;镜头支架1降落时,调节电机正反转控制器14,使电机6反转,此时镜头支架1向下平移,压缩减震弹簧12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过度震荡,齿轨3落入齿轨沉孔19内。第二支座102内设有内置电机21和锥齿22,锥齿22将内置电机21水平的水平传动力传输至垂直的连接轴15,开启内置电机21,通过锥齿22使连接轴15在第二支座102内转动,所述连接轴15通过轴承19带动转盘16转动,由于转盘16与第一支座101的底面固定连接,此时第一支座101旋转。本技术公开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隔挡块,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1),第一支座(101)和第二支座(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1)的底部与支撑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3)的另一端落入第一支座(101)的沉孔(20)内,所述支撑柱(13)的周围设有减震弹簧(12),所述镜头支架(1)的背面与两齿轨(3)固定连接,所述齿轨(3)下方在第一支座(101)上设有齿轨沉孔(19),所述齿轨(3)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4),所述同步齿轮(4)之间通过转轴(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的一端与电机(6)的电机转轴(11)连接,所述转轴(5)另一端设有隔挡块(7),所述第一支座(101)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17)与转盘(16)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6)与连接轴(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5)穿过第二支座(102)表面的轴承(18)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座(102)内设有内置电机(21)与锥齿(22),所述内置电机(21)通过锥齿(22)与连接轴(15)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1),第一支座(101)和第二支座(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1)的底部与支撑柱(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3)的另一端落入第一支座(101)的沉孔(20)内,所述支撑柱(13)的周围设有减震弹簧(12),所述镜头支架(1)的背面与两齿轨(3)固定连接,所述齿轨(3)下方在第一支座(101)上设有齿轨沉孔(19),所述齿轨(3)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4),所述同步齿轮(4)之间通过转轴(5)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的一端与电机(6)的电机转轴(11)连接,所述转轴(5)另一端设有隔挡块(7),所述第一支座(101)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17)与转盘(16)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6)与连接轴(1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5)穿过第二支座(102)表面的轴承(18)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座(102)内设有内置电机(21)与锥齿(22),所述内置电机(21)通过锥齿(22)与连接轴(15)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