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前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一接管,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与连接座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的外表面均套有加固结构,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疏通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通过设置有加固结构,管口处不易发生松动的现象,有利于长久稳固安装,通过设置有疏通结构,对于清理的过程较为便利,有利于管道的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
本技术涉及金属管连接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
技术介绍
对于金属管道的连接处需要额外使用连接头进行配合连接,以实现管道的衔接、转向等,现有的金属管接头使用时存在弊端,首先,管道连接处容易松动,不够紧密,通常需配合额外的密封圈进行加固,带来不便,其次,针化工废水输送过程中,管道转向处容易堆积杂物,清理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前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一接管,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与连接座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的外表面均套有加固结构,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疏通结构。优选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螺纹环与连接在一端的橡胶圈,所述第一接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环与第一接管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以及内壁均与螺纹环的外表面以及内壁之间平滑衔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确保加固结构外形的平整,所述加固结构用来推挤加固管口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螺纹环远离连接座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嵌入口,所述嵌入口的内侧活动卡有嵌入沿,所述嵌入沿固定连接在橡胶圈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嵌入沿与嵌入口均呈圆环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形状嵌入时较为稳固,不易松动脱离。优选的,所述疏通结构包括螺纹筒与螺纹柱,所述螺纹筒贯穿于连接座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连接座的内侧对应螺纹筒的下端处开设有延伸孔,所述螺纹筒的内侧与连接座的内侧相连通,所述螺纹柱插入螺纹筒的内侧,所述螺纹柱与螺纹筒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的上端超过螺纹筒的上端沿口所在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确保螺纹柱的上端可以握持,以确保可以被旋出。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六棱柱形状,所述连接头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贴附有密封垫,所述螺纹柱穿过密封垫的下端外表面,所述密封垫的下端外表面与螺纹筒的上端沿口相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密封程度,防止渗水。优选的,所述第二接管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接管相同,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分别与连接座的表面之间相垂直设置,且第一接管、第二接管与连接座之间均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确保可以完成垂直角度的换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通过设置有加固结构,将管道的端口旋接在第一接管处时,旋转螺纹环,使得螺纹环向着靠近管道接口的一端移动,直至使得橡胶圈挤压管口的一端位置,挤压作用可确保管口处稳固,管口处不易发生松动的现象,有利于长久稳固安装,通过设置有疏通结构,通过转动连接头,使得螺纹柱从螺纹筒的内侧旋出,之后向螺纹筒内吹入气体,气体从螺纹筒的内侧并通过延伸孔送至连接座的内侧,即对管道连接的拐角处进行清理,气体的流动将堆积的污物冲刷,对于清理的过程较为便利,有利于管道的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的加固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座;2、第一接管;3、第二接管;4、加固结构;41、螺纹环;42、橡胶圈;43、嵌入口;44、嵌入沿;5、疏通结构;51、螺纹筒;52、延伸孔;53、螺纹柱;54、连接头;55、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包括连接座1,连接座1前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一接管2,连接座1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接管3,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与连接座1的内侧相互连通,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的外表面均套有加固结构4,连接座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疏通结构5。加固结构4包括螺纹环41与连接在一端的橡胶圈42,第一接管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螺纹环41与第一接管2之间为螺纹连接,橡胶圈42的外表面以及内壁均与螺纹环41的外表面以及内壁之间平滑衔接,以确保加固结构4外形的平整,加固结构4用来推挤加固管口的连接处。螺纹环41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嵌入口43,嵌入口43的内侧活动卡有嵌入沿44,嵌入沿44固定连接在橡胶圈42的一侧外表面,嵌入沿44与嵌入口43均呈圆环形状,圆环形状嵌入时较为稳固,不易松动脱离。疏通结构5包括螺纹筒51与螺纹柱53,螺纹筒51贯穿于连接座1的上端外表面,连接座1的内侧对应螺纹筒51的下端处开设有延伸孔52,螺纹筒51的内侧与连接座1的内侧相连通,螺纹柱53插入螺纹筒51的内侧,螺纹柱53与螺纹筒51之间为螺纹连接,螺纹柱53的上端超过螺纹筒51的上端沿口所在平面,以确保螺纹柱53的上端可以握持,以确保可以被旋出。螺纹柱5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54,连接头54呈六棱柱形状,连接头5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贴附有密封垫55,螺纹柱53穿过密封垫55的下端外表面,密封垫55的下端外表面与螺纹筒51的上端沿口相贴合,增加密封程度,防止渗水。第二接管3的形状大小与第一接管2相同,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分别与连接座1的表面之间相垂直设置,且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与连接座1之间均为固定连接,以确保可以完成垂直角度的换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在使用时,使用者将管道的端口旋接在第一接管2处时,旋转螺纹环41,使得螺纹环41向着靠近管道接口的一端移动,直至使得橡胶圈42挤压管口的一端位置,挤压作用可确保管口处稳固,管口处不易发生松动的现象,有利于长久稳固安装,使用者转动连接头54,使得螺纹柱53从螺纹筒51的内侧旋出,之后向螺纹筒51内吹入气体,气体从螺纹筒51的内侧并通过延伸孔52送至连接座1的内侧,即对管道连接的拐角处进行清理,气体的流动将堆积的污物冲刷,对于清理的过程较为便利,有利于管道的流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前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一接管(2),所述连接座(1)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接管(3),所述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与连接座(1)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的外表面均套有加固结构(4),所述连接座(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疏通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包括连接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前端外表面连接有第一接管(2),所述连接座(1)的一侧外表面连接有第二接管(3),所述第一接管(2)、第二接管(3)与连接座(1)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接管(2)与第二接管(3)的外表面均套有加固结构(4),所述连接座(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疏通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4)包括螺纹环(41)与连接在一端的橡胶圈(42),所述第一接管(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环(41)与第一接管(2)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橡胶圈(42)的外表面以及内壁均与螺纹环(41)的外表面以及内壁之间平滑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于连接的金属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环(41)远离连接座(1)的一侧外表面开设有嵌入口(43),所述嵌入口(43)的内侧活动卡有嵌入沿(44),所述嵌入沿(44)固定连接在橡胶圈(42)的一侧外表面,所述嵌入沿(44)与嵌入口(43)均呈圆环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