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404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包括埋设于建筑结构内的管体以及下水道,管体一端与排水管路连通,另一端水平穿过下水道内侧壁并延伸至下水道内;所述管体位于下水道内的一端上套设有密封圈片以及压紧环,所述密封圈片内壁与所述管体外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密封圈片设置于所述压紧环靠近所述下水道内侧壁的一侧;所述压紧环内壁与所述管体外壁螺纹配合,且所述压紧环靠近所述密封圈片的表面固定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套设于所述管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污水侵蚀下水管连接处的效果,防止下水管的松动和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下水道后再送至污水处理,最后处理过的水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而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下水管是组成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下水管通常设置于排污管路与下水道的连接处,用于将排水管路中的污水排入下水道。现有的下水管通常埋设于建筑结构内,其一端与排水管路连接,另一端穿过下水道内侧壁并延伸至下水道内。但是,如若出现急降雨天气时,下水道内的水位升高,将会造成下水道内的水位漫过下水管,使得部分污水侵蚀下水管与下水道内侧壁的连接处,造成下水管与下水道内侧壁的连接处松动,甚至导致下水管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其具有防止污水侵蚀下水管连接处的效果,防止下水管的松动和脱落。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包括埋设于建筑结构内的管体(2)以及下水道(1),管体(2)一端与排水管路连通,另一端水平穿过下水道(1)内侧壁并延伸至下水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位于下水道(1)内的一端上套设有密封圈片(3)以及压紧环(4),所述密封圈片(3)内壁与所述管体(2)外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密封圈片(3)设置于所述压紧环(4)靠近所述下水道(1)内侧壁的一侧;所述压紧环(4)内壁与所述管体(2)外壁螺纹配合,且所述压紧环(4)靠近所述密封圈片(3)的表面固定有橡胶圈(41),所述橡胶圈(41)套设于所述管体(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包括埋设于建筑结构内的管体(2)以及下水道(1),管体(2)一端与排水管路连通,另一端水平穿过下水道(1)内侧壁并延伸至下水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位于下水道(1)内的一端上套设有密封圈片(3)以及压紧环(4),所述密封圈片(3)内壁与所述管体(2)外壁间隙配合,且所述密封圈片(3)设置于所述压紧环(4)靠近所述下水道(1)内侧壁的一侧;所述压紧环(4)内壁与所述管体(2)外壁螺纹配合,且所述压紧环(4)靠近所述密封圈片(3)的表面固定有橡胶圈(41),所述橡胶圈(41)套设于所述管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道(1)穿出所述管体(2)的内侧壁上涂设有由细石混凝土凝结形成的防水层(11),所述密封圈片(3)与所述防水层(11)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水管口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片(3)的弧形表面与所述防水层(11)表面之间浇筑吸水混凝土形成防水圈(32),所述防水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禚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稻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