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37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所述隔离舱包括密封连接的床体和透明的隔离罩主体;隔离罩主体上设有操作装置、过滤装置、器械通道;操作装置由与外界相连通的窗口和连接在窗口上伸入隔离罩主体内部的手套组成;器械通道具有单向密封结构,可旋转控制器械通道的开合及通道开口的大小,用于通过医疗器械及输液管道;过滤装置由卡槽及可更换的过滤膜组成。根据需要还可设置听诊装置、升降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医疗空间及有效隔离病患,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起到护理、防护、诊治全方面效果,还可以随时对隔离的病患实行预防压疮护理,换洗污染的床单被褥,清理大小便,进行心肺听诊,明确病情进展,及时诊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卫生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隔离舱。
技术介绍
对传染源进行确实有效的隔离是预防烈性传染病最为有效且代价最小的手段。如何在节省宝贵医疗空间及保障医护人员生命健康的前提下,给与危重烈性传染病感染的重症病患单独隔离和方便的实行预防压疮护理、换床单被褥、清理大小便、实施听诊、诊断病情以及抢救生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对患有恶性传染病的病患单独隔离,让病患及医疗人员都能得到有效防护和生命安全保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包括密封连接的床体和透明的隔离罩主体,隔离罩主体与床体为可分离式连接;连接后内部形成隔离舱体;所述隔离罩主体上设有操作装置、过滤装置、器械通道;所述操作装置由与外界相连通的窗口和连接在窗口上伸入隔离罩主体内部的手套组成,手套末端为风琴状,具有可伸缩性,手套与隔离罩主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器械通道具有单向密封结构,可旋转控制器械通道的开合及通道开口的大小,用于通过医疗器械及输液管道;所述过滤装置由卡槽及可更换的过滤膜组成。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滤装置可设置于隔离装置主体顶部,由卡槽及可更换的过滤膜组成,可有效过滤有害物质及烈性病原体,也是病患自主呼吸的通道;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可以设置听诊装置。一听诊装置,其听诊头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内,其余部分位于隔离罩主体外侧,称为外听诊端,听诊头端和外听诊端的传音导管通过听诊连接件连接;听诊连接件穿过隔离罩主体壁并与隔离罩主体密封连接,听诊连接件的一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内,与内部传音导管连接;听诊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外,与外部传音导管可拆卸式连接。隔离罩主体内壁上设有挂钩,用于悬挂听诊头端。所述挂钩优选呈“U”形。优选地,听诊连接件采用不易变形的电镀合金材料,以确保传音效果。外听诊端具有设置在隔离防护服里面的两个耳塞,所述耳塞为软性材料,可更换,分别与两个传音耳管相连。在隔离防护服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呈“U形”,用于固定传音耳管及传音导管。设置在隔离防护服里面的两个传音耳管两端分别与耳塞和传音导管相连,通过“U”形固定装置固定于隔离防护服肩部;设置在隔离防护服里面的传音导管,通过“U”形固定装置固定于隔离防护服上,一端与传音耳管相连,另一端穿过隔离防护服与外界相连通,此穿透部位与隔离防护服之间密封设置。所述听诊装置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对隔离装置主体罩内的病患进行心肺等部位听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操作装置可以设计在隔离罩主体前端和侧面,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双手伸入且可在隔离罩主体内进行操作。本专利技术中,隔离罩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或由可拆卸式面板组装而成。优选地,具有床沿固定装置,设置于隔离罩主体与病床床沿接触的底部,用于把隔离罩主体固定于病床上,防止意识模糊的病人移动隔离装置主体。当由可拆卸式面板组装而成时,各面板间具有卡扣连接装置,设置于每块隔离面板的连接处,便于隔离罩主体的拆卸及安装。为了便于对重症病患进行护理,还可以将隔离罩设计为升降式。本专利技术中,隔离罩主体下沿可以设置可升降的框架,所述框架内侧尺寸与床体外沿相吻合。所述框架在长轴的两侧面设有对应的插板槽,插板插入插板槽后能将病人与床体分离。所述可升降的框架包括四个中空套管螺纹支撑柱、四个升降柱、升降架、传动杆、螺旋提升机、可拆卸插板。所述四个中空套管螺纹支撑柱,通过升降柱与升降架相连,起支撑作用,边缘设有与配套床体床角凹凸吻合的且具有方向性的凹槽,与床角形成镶嵌状,起到支撑和固定病床的作用;四个升降柱柱体设有螺纹,上端固定于升降架上,下端与中空支撑柱相连,通过传动杆相互连接在一起;传动杆两端设有螺纹,一端与四个升降柱相连,另一端与螺旋提升机相连,起到连接传动的作用。所述升降架底部与四个升降柱相连接,且其底部与配套床体接触部边缘设置为阶梯状密封相连,升降架长轴侧面设有插板孔,插板孔内侧面设有上下吻合的硅胶密封。所述插板与软性引导材料相连接,软性引导材料两侧及中部设有手拉带,分两层,两端密封;在向升降架插板槽插入插板时起引导作用,保护患者免受升降板损伤,并可增加患者舒适度;插板上设有圆孔推拉板,圆孔下接可拆卸污物收纳袋。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插板具有一定的承重性,插入后随着框架的上升,可承载病患与床体分开。所述插板待患者需要换洗床单被褥或进行了医疗护理或大小便后需要换洗衣物时才需使用(具体见工作原理);其中一插板上设有圆孔状推拉板,用于暴露患者臀部及起到收纳污染的衣物或医疗废物的通道,圆孔下接可拆卸污物收纳袋。优选的所述的可拆卸插板,透明、不易变形、承载力大的复合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的污物收纳袋,为环保材料无纺布和吸水棉纸制成,用后便于销毁,可有效防止烈性且传染性强的病原体播散。本专利技术的医用多功能隔离舱,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宝贵的医疗空间及有效将携带烈性且传染性强的病患和外界环境完全隔离,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起到护理、防护、诊治全方面效果,还可以随时对隔离的病患实行预防压疮护理,换洗污染的床单被褥,清理大小便,进行心肺听诊,明确病情进展,及时诊断。附图说明图1是隔离罩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听诊装置的外听诊端示意图。图3是升降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隔离罩主体;2、防护手套;3、风琴状手套末端;4、听诊头;5、听诊头端传音导管;6、听诊装置连接装置;7、挂钩;8、过滤装置;9、器械通道;10、床沿固定装置;13、耳塞;14、传音耳管;15、隔离防护服端传音导管;16、“U”形固定装置,40、升降框架,41、插板槽;100、床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包括密封连接的床体100和透明的隔离罩主体1,隔离罩主体1与床体100为可分离式连接;连接后内部形成隔离舱体;所述隔离罩主体上设有操作装置、过滤装置8、器械通道9;所述操作装置由与外界相连通的窗口和连接在窗口上伸入隔离罩主体内部的防护手套2组成,手套末端3为风琴状,具有可伸缩性,手套2与隔离罩主体1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器械通道9具有单向密封结构,可旋转控制器械通道的开合及通道开口的大小,用于通过医疗器械及输液管道;所述过滤装置8由卡槽及可更换的过滤膜组成。进一步,隔离罩主体1是还可以设置听诊装置;一听诊装置,其听诊头端4位于隔离罩主体1内,其余部分位于隔离罩主体外侧,听诊头端4和外听诊端的传音导管通过听诊连接件6连接;听诊连接件6穿过隔离罩主体壁并与隔离罩主体密封连接,听诊连接件的一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内,与内部传音导管连接5;听诊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外,与外部传音导管15可拆卸式连接。隔离罩主体1内壁上设有挂钩7。所述的隔离罩主体1罩在病患上,用于密封隔绝病患与外界环境,避免病患携带的烈性且传染性强的病原体播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连接的床体和透明的隔离罩主体,隔离罩主体与床体为可分离式连接;连接后内部形成隔离舱体;所述隔离罩主体上设有操作装置、过滤装置、器械通道;所述操作装置由与外界相连通的窗口和连接在窗口上伸入隔离罩主体内部的手套组成,手套末端为风琴状,具有可伸缩性,手套与隔离罩主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器械通道具有单向密封结构,可旋转控制器械通道的开合及通道开口的大小,用于通过医疗器械及输液管道;所述过滤装置由卡槽及可更换的过滤膜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连接的床体和透明的隔离罩主体,隔离罩主体与床体为可分离式连接;连接后内部形成隔离舱体;所述隔离罩主体上设有操作装置、过滤装置、器械通道;所述操作装置由与外界相连通的窗口和连接在窗口上伸入隔离罩主体内部的手套组成,手套末端为风琴状,具有可伸缩性,手套与隔离罩主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器械通道具有单向密封结构,可旋转控制器械通道的开合及通道开口的大小,用于通过医疗器械及输液管道;所述过滤装置由卡槽及可更换的过滤膜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其特征在于,一听诊装置,其听诊头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内,其余部分位于隔离罩主体外侧,称为外听诊端,听诊头端和外听诊端的传音导管通过听诊连接件连接;听诊连接件穿过隔离罩主体壁并与隔离罩主体密封连接,听诊连接件的一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内,与内部传音导管连接;听诊连接件的另一端位于隔离罩主体外,与外部传音导管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其特征在于,隔离罩主体内壁上设有挂钩,用于悬挂听诊头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其特征在于,隔离罩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或由可拆卸式面板组装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多功能隔离舱,其特征在于,隔离罩主体下沿设有可升降的框架,所述框架内侧尺寸与床体外沿相吻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伟余冬敏王晓伟刘金平邓凡新路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