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以及连接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的铰链轴。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通过铰链轴串联在一起,第一合页板中的第一贴板和第二贴板安装在箱板末端的两面,折弯部对应箱板的拐角,并通过铆孔固定在箱板上,铆孔设有多个,加强与箱板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提高金属铰链的强度。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用于跟箱体的底板抵住,限制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的夹持角度,保持与箱体底板的角度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备
,具体为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
技术介绍
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合页主要安装于门窗上,而铰链更多安装于橱柜上,按材质分类主要分为,不锈钢铰链和铁铰链;为让人们得到更好的享受又出现了液压铰链(又称阻尼铰链),其特点是在柜门关闭时带来缓冲功能,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柜门关闭时与柜体碰撞发出的噪音。现有技术的铰链板箱采用的是在铰链板上设置小的铆孔,用螺丝钉或铆钉与箱板固定的铰链,也有的采用铆齿与铰链板一体的,现有铰链均存在挂载张力小、稳固度低、整体强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以及连接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的铰链轴;所述第一铰链板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一合页板、设置在第一合页板一侧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间隔设置在第一合页板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一轴套与第一合页板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所述第二铰链板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二合页板、设置在第二合页板一侧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间隔设置在第二合页板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二轴套与第二合页板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所述第二轴套与第一轴套相对位置交叉设置,所述铰链轴贯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中的孔洞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对称设置铰链轴的两端并与铰链轴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跟箱板固定的铆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合页板包括夹持在箱板拐角的第一贴板和第二贴板及连接第一贴板和第二贴板的折弯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合页板上设有若干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横向设置在第一贴板、折弯部和第二贴板上用于加强第一合页板的横向强度。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为卷绕结构,第一合页板与第一轴套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合页板与第二轴套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三加强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贴板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一贴板与第一限位板为平行结构,第一贴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设有向外折弯的过度部,第二合页板对应第一限位板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二限位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贴板与过度部和第一限位板之间设有竖向的第四加强筋,第四加强筋与相邻的第一加强筋相交。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方案:所述铰链轴两侧的末端设有抵住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夹持板,夹持板的直径大于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内部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通过铰链轴串联在一起,第一合页板中的第一贴板和第二贴板安装在箱板末端的两面,折弯部对应箱板的拐角,并通过铆孔固定在箱板上,铆孔设有多个,加强与箱板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提高金属铰链的强度。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用于跟箱体的底板抵住,限制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的夹持角度,保持与箱体底板的角度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板1、第二铰链板2以及连接第一铰链板1和第二铰链板2的铰链轴3;所述第一铰链板1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一合页板11、设置在第一合页板11一侧的第一轴套12,所述第一轴套12间隔设置在第一合页板11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一轴套12与第一合页板11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所述第二铰链板2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二合页板21、设置在第二合页板21一侧的第二轴套22,所述第二轴套22间隔设置在第二合页板21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二轴套22与第二合页板21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所述第二轴套22与第一轴套12相对位置交叉设置,所述铰链轴3贯穿第一轴套12和第二轴套22中的孔洞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合页板11和第二合页板21对称设置铰链轴3的两端并与铰链轴3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页板11和第二合页板2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跟箱板固定的铆孔1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页板11包括夹持在箱板拐角的第一贴板111和第二贴板112及连接第一贴板111和第二贴板112的折弯部11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页板11上设有若干组第一加强筋14,第一加强筋14横向设置在第一贴板111、折弯部113和第二贴板112上用于加强第一合页板11的横向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12和第二轴套22为卷绕结构,第一合页板11与第一轴套12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加强筋15,第二合页板21与第二轴套22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三加强筋1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板111的下端设有第一限位板17,第一贴板111与第一限位板17为平行结构,第一贴板111与第一限位板17之间设有向外折弯的过度部10,第二合页板21对应第一限位板17的相对位置设有第二限位板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板111与过度部10和第一限位板17之间设有竖向的第四加强筋19,第四加强筋19与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9相交。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轴3两侧的末端设有抵住第一轴套12和第二轴套22的夹持板31,夹持板31的直径大于第一轴套12和第二轴套22的内部孔洞。具体的,第一铰链板1和第二铰链板2通过铰链轴3串联在一起,第一合页板11中的第一贴板111和第二贴板112安装在箱板末端的两面,折弯部113对应箱板的拐角,并通过铆孔13固定在箱板上,铆孔13设有多个,加强与箱板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加强筋14、第二加强筋15、第三加强筋16和第四加强筋19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提高金属铰链的强度。第一限位板17和第二限位板18用于跟箱体的底板抵住,限制第一合页板11和第二合页板21的夹持角度,保持与箱体底板的角度一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以及连接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的铰链轴,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铰链板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一合页板、设置在第一合页板一侧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间隔设置在第一合页板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一轴套与第一合页板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n所述第二铰链板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二合页板、设置在第二合页板一侧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间隔设置在第二合页板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二轴套与第二合页板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n所述第二轴套与第一轴套相对位置交叉设置,所述铰链轴贯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中的孔洞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对称设置铰链轴的两端并与铰链轴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包括第一铰链板、第二铰链板以及连接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的铰链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链板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一合页板、设置在第一合页板一侧的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间隔设置在第一合页板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一轴套与第一合页板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
所述第二铰链板包括贴附在箱板拐角两端的第二合页板、设置在第二合页板一侧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轴套间隔设置在第二合页板上且设有若干个,第二轴套与第二合页板为一体模具冲压结构;
所述第二轴套与第一轴套相对位置交叉设置,所述铰链轴贯穿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中的孔洞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对称设置铰链轴的两端并与铰链轴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板和第二合页板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跟箱板固定的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装用金属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板包括夹持在箱板拐角的第一贴板和第二贴板及连接第一贴板和第二贴板的折弯部。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利,翁同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瑞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