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028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凝结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用于回水的凝结水再循环管路,将通过凝结水泵的水再一次回到热井,可以保证热井水位的稳定,使凝结水泵安全运行防止汽蚀,通过再循环管路和原来的循环水管路组联合运行,组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平衡系统,保证了轴封加热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电联产系统相关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近年来,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供电煤耗,满足国家相关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减少冷源损失,热电联产机组需要进行背压运行改造。专利技术人发现,传统的热电联产改造后实现背压运行,低压缸处于零功率运行状态,导致存在如下问题:大部分的蒸汽用于供热,导致进入凝结水泵的水量不足,引起凝结水泵汽蚀,同时进入轴封加热器的水量不足,使得轴封加热器不能正常运行,吸热和放热无法达到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通过改造湿冷机组运行管道结构,使传统湿冷抽凝机组,可灵活从纯凝方式运行、抽凝供热方式运行切换至背压机供热方式运行,实现湿冷机组热电解耦、增加供热能力和降低供电煤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轴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凝结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用于回水的凝结水再循环管路,将通过凝结水泵的水再一次回到热井,可以保证热井水位的稳定,使凝结水泵安全运行防止汽蚀,通过再循环管路和原来的循环水管路组联合运行,组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平衡系统,保证了轴封加热器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框图;其中:1、第一阀门组,2、第二阀门组,3、第三阀门组,4、第四阀门组,5、第五阀门组,6、第六阀门组,7、第七阀门组,8、第八阀门组,9、第九阀门组,10、连通管道,11、第二抽汽管道,12、供热抽汽管道,13、冷却旁路管道,14、减温蒸汽管道,15、减温减压器,16、汽水分离器,17、测量模块,18、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9、凝结水泵,20、轴封加热器,21、低压加热器组,22、疏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10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19、轴封加热器20、低压加热器组21、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20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进一步的,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上还设置有第九阀门组9,设置第九阀门组可以灵活开启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本实施例通过在凝结水泵19的输出端设置用于回水的凝结水再循环管路18,将通过凝结水泵19的水再一次回到热井,可以保证热井水位的稳定,使凝结水泵19安全运行防止汽蚀,通过再循环管路18和原来的循环水管路组联合运行,组成一个吸热和放热的平衡系统,保证了轴封加热器的正常运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供热管道包括供热抽汽管道12和第二抽汽管道11,所述供热抽汽管道12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供热首站,第二抽汽管道11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10和供热首站,所述供热抽汽管道12、第二抽汽管道11和中低压连通管道10分别设置阀门组。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热抽汽管道12上设置第四阀门组4,第二抽汽管道11上设置第一阀门组1,中低压连通管道10上设置第二阀门组2。可选的,可以设置第二抽汽管道11的管径和供热抽汽管道12的管径之和接近中低压连通管道10的管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实现的,可以在所述中低压连通管道10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设置三通阀实现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10和第二抽汽管道11。高中压缸的排汽端设置三路输出,其中中低压连通管道10连接至低压缸,其他两个管道连接至供热首站,可以实现在抽凝和背压运行方式下蒸汽量的不同,而控制打开其中的管路,如在抽凝运行模式下,可以打开第四阀门组4和第二阀门组2;在背压运行模式下,通向低压缸的气体较少,同时打开第一阀门组1、第四阀门组4和第二阀门组2,提高了运行方式的灵活切换,并且避免了切换过程中,各个管道因管道压力过大造成损坏。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14,所述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14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低压缸的进气端;所述低压缸减温蒸汽管道14上依次设置第三阀门组3、减温减压器15和测量模块17。本实施例设置减温蒸汽管道14用于为通入低压缸的气体进行减温减压,用于实现低压缸的零功率运行,对进入低压缸的蒸汽进行减温减压处理。在一些实施例,所述测量模块17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传感器组和控制器。可选的,所述传感器组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管道内蒸汽的蒸汽参数数据,包括蒸汽温度、湿度、流量和压力。根据检测的数据控制减温减压器15的工作,实现蒸汽的参数调节,保护低压缸。可选的,所述测量模块17还包括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实时显示检测的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模块17之前还可以设置汽水分离器16,所述汽水分离器16将蒸汽中的液态水分离,避免液态水对测量模块的各个传感器的影响,造成测量精度下降。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汽端通过凝汽器、第六阀门组6、第七阀门组7连接至本机组的凉水塔;还可以设置冷却旁路管道13,所述凝汽器通过冷却旁路管道13连接至另一个机组的凉水塔。本实施例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n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轴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和供热管道,所述低压缸进气端和高中压缸排汽端通过中低压连通管道连接,供热管道连接高中压缸排汽端和供热首站;
所述低压缸的排汽端连接依次连接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轴封加热器、低压加热器组、除氧器和锅炉,还包括凝结水再循环管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两端分别连接轴封加热器的输出端和热井,用于将流出轴封加热器的一部分水传输回热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凝结水再循环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九阀门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供热管道包括供热抽汽管道和第二抽汽管道,所述供热抽汽管道连接高中压缸的排汽端和供热首站,第二抽汽管道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和供热首站,所述供热抽汽管道、第二抽汽管道和中低压连通管道分别设置阀门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缸零功率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中低压连通管道上设置开口,在开口处设置三通阀连通中低压连通管道和第二抽汽管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冷机组低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建楠靳芳李媛王爱民李超邹萌周国峰刘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电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