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清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26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9
本申请提供一种钻探清孔装置,包括外筒,外筒包括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第一筒体直径小于第二筒体直径,外筒内设置锥形的可周向伸缩的取样筒;取样筒的端部设置带有缝隙的柔性封口结构;封口结构上设置卡槽,封口结构上通过卡槽卡接可滑移的限位结构;第二筒体内对应取样筒的外侧套设锥形束节筒,束节筒与限位结构之间连接有连接片;第二筒体靠近第一筒体的一侧通过连接绳连接下落筒,下落筒的直径大于第一筒体的直径,下落筒滑移至第一筒体外侧时限位结构的边缘与下落筒的内壁抵接接触。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下落筒带动限位结构向内挤压并带动限位结构滑移,实现封口结构以及束节筒对取样筒两端的密封及压实收紧,提高清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探清孔装置
本公开涉及钻探清孔
,具体涉及一种钻探清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程地质钻探行业,孔内测试之前均需要进行清孔,清除孔底沉渣,使测试工作能落在原位岩土体之上。现有技术条件下,没有专用的清孔装置,主要通过提钻换用自由活塞取土器或回转式取土器,再重新下放孔底进行清孔。这种操作方法费时费力,且因孔底残渣多为松散土,上提过程中极易逃土,成功率不高,导致孔内测试不能落在原位岩土体上,使测试结果偏离实际数值,且操作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钻探清孔装置。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钻探清孔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包括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直径小于第二筒体直径,所述外筒内设置由第一筒体内延伸至第二筒体内的锥形的可周向伸缩的取样筒;所述取样筒远离第二筒体的端部设置自然状态下开有缝隙的封口结构,所述取样筒内部通过所述缝隙与取样筒外部相连通,所述封口结构设置为柔性材质;所述封口结构上设置卡槽,所述封口结构上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可滑移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二筒体内对应取样筒的外侧套设锥形束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探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00),所述外筒(100)包括第一筒体(110)及第二筒体(120),所述第一筒体(110)直径小于第二筒体(120)直径,所述外筒(100)内设置由第一筒体(110)内延伸至第二筒体(120)内的锥形的可周向伸缩的取样筒(200);/n所述取样筒(200)远离第二筒体(120)的端部设置自然状态下开有缝隙(330)的封口结构(300),所述取样筒(200)内部通过所述缝隙(330)与取样筒(200)外部相连通,所述封口结构(300)设置为柔性材质;所述封口结构(300)上设置卡槽(310),所述封口结构(300)上通过所述卡槽(310)卡接可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探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00),所述外筒(100)包括第一筒体(110)及第二筒体(120),所述第一筒体(110)直径小于第二筒体(120)直径,所述外筒(100)内设置由第一筒体(110)内延伸至第二筒体(120)内的锥形的可周向伸缩的取样筒(200);
所述取样筒(200)远离第二筒体(120)的端部设置自然状态下开有缝隙(330)的封口结构(300),所述取样筒(200)内部通过所述缝隙(330)与取样筒(200)外部相连通,所述封口结构(300)设置为柔性材质;所述封口结构(300)上设置卡槽(310),所述封口结构(300)上通过所述卡槽(310)卡接可滑移的限位结构(400);
所述第二筒体(120)内对应取样筒(200)的外侧套设锥形束节筒(500),所述束节筒(500)与限位结构(400)之间连接有连接片(600);
所述第二筒体(120)靠近第一筒体(110)的一侧通过连接绳连接下落筒(700),所述下落筒(70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筒体(110)的直径,所述下落筒(700)滑移至第一筒体(110)外侧时所述限位结构(400)的边缘与下落筒(700)的内壁抵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探清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结构(300)包括四个封堵部(320),四个所述封堵部(320)周向连接在所述取样筒(200)远离第二筒体(120)的端部,四个所述封堵部(320)围合形成所述缝隙(330);各个所述封堵部(320)表面分别设置所述卡槽(310),所述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诏飞刘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中铁物探勘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