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锁壳体呈圆筒形,锁壳体内扣设有呈圆筒形的旋钮,旋钮与锁壳体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筒及外套筒,内套筒的腔体内设置有电机,电机通过齿轮减速传动机构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上设有销轴及弹簧,电机转动时,通过销轴向前压缩弹簧带动旋钮伸出锁壳体外;旋钮转动时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带动压盖转动;旋钮反转时,电机反转通过销轴向后压缩弹簧带动旋钮缩回锁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门锁旋钮一直在外面或按压锁的手动按压操开关锁及其容易碰伤手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
本技术涉及锁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
技术介绍
常规门锁的结构是:圆形的旋钮要么一直在外面,要么采用的是按压结构,按压一下弹出来,再按压压进去。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446232,公开日2001年09月05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设备柜门锁,该申请案公开了锁门时,旋转旋钮,通过锁杆带动别头在具有两个B形孔的锁孔件中转动,可在锁门时自动将门上提,并总保持门的上提状态,从而既免去了锁门时的提门动作,又有效地防止了门的垂斜。其不足之处是锁的旋转旋钮一直在外面。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383650B,公开日2013年09月11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一种隐形门锁,该申请案公开了包括固定安装于门扇上的锁体和开锁组件,以及固定安装于门框上的扣座;所述的开锁组件包括一档圈,挡圈的一部分镂空,档圈上枢装有一按压件,其枢轴平行于门扇平面,按压件可绕该枢轴旋转从而部分地伸入档圈的镂空部分;锁体上带有连接件,其一端伸入档圈内,并与按压件相配合。其不足之处是首先按压锁的旋钮在经过手动按压操作后,按压锁的旋钮才弹出或压回,其次按压锁的旋钮呈长方形,开锁后长方形旋钮是一端弹出,与门呈一定角度,弹出部分作为手柄,此时,长方形旋钮一端弹出后留下的长方形凹槽,槽边通常为90°的角,与对应长方形旋钮边呈剪刀形式,当手握住长方形旋钮一端旋转时,手指关节有一定概率碰到凹槽的槽边,而且根据杠杆原理受力分析,当长方形旋钮一端弹出时,与门呈现的角度,角度越小旋钮在门平面内旋转时动力臂越长,手传递出的力越小,越容易开关锁,而角度越小手指关节越容易碰到凹槽的槽边使手受伤,尤其是开关比较急时,手更容易碰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门锁旋钮一直在外面或按压锁的手动按压操开关锁及其容易碰伤手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伸缩机构,在密码输入正确时,门锁旋钮自动伸出,在门关闭后门锁旋钮则自动缩回,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锁壳体呈圆筒形,锁壳体内扣设有呈圆筒形的旋钮,旋钮与锁壳体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筒及外套筒,内套筒的后端部设有圆盘,圆盘靠近内套筒一侧的外缘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碰触开关,所述外套筒的前端部与旋钮固定连接,内套筒的腔体内设置有电机,内、外套筒的外侧穿设有转轴,电机通过齿轮减速传动机构与转轴的后端部传动连接,转轴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前端与外套筒的中部抵接,弹簧的后端与外套筒的后部抵接,转轴上横向固定有销轴,销轴两端位于弹簧的相邻两个弹簧圈内,所述锁壳体的底部设有圆孔,圆孔与所述的圆盘相适配,圆盘上扣接有压盖;电机正向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向前压缩弹簧,弹簧向外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伸出锁壳体外;旋钮转动时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带动压盖转动;旋钮回转至碰触开关触发时,电机反转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向后压缩弹簧,弹簧向内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缩回锁壳体内。本技术采用电机带动旋钮实现伸缩,当输入密码正确时,电机正向转动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逐圈向前压缩弹簧,弹簧向外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伸出锁壳体外,方便对旋钮进行转动操作。旋钮转动时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带动压盖转动完成开门动作;关门后,通过旋钮反转实现锁门,旋钮反转到位时碰触开关被触发,电机反转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逐圈向后压缩弹簧,弹簧向内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缩回锁壳体内。这样,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门锁旋钮一直在外面或按压锁的手动按压操开关锁容易碰伤手的问题。作为优选,外套筒的一侧分别设有前挡板和后挡板,前、后挡板上均设有用于穿设转轴的转轴孔,所述弹簧的前端抵接在前挡板上,弹簧的后端抵接在后挡板上。转轴孔用于穿设转轴,使外套筒可相对于转轴滑动。作为优选,外套筒的外端部设有端板,外套筒通过端板与旋钮底部固定连接,内套筒横截面外形与外套筒的空腔横截面均为腰圆形,内、外套筒之间构成周向防转结构。这样外套筒只可以沿内套筒轴向滑动,旋钮转动时,通过外套筒带动内套筒及压盖周向同步转动。作为优选,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圆孔的直径,限位凸缘的后侧边与锁壳体的底部抵接,防止内套筒向后移动。作为优选,压盖顶部的中央设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与拨片固定连接,拨片上设有柱销,压盖转动时,带动拨片及柱销转动用于开关箱门。作为优选,锁壳体的圆孔处形成有外翻圆套,所述的外翻圆套套设在圆盘的外侧,圆盘上的限位凸缘与压盖外缘夹设在外翻圆套的两端形成轴向限位结构。这样设计使得圆盘的外缘与外翻圆套内壁的接触面加大,在圆盘转动时,防止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磨损变形。同时压盖和内套筒可以周向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作为优选,旋钮上设置有手柄,手柄置于旋钮上设置的圆筒内,手柄为圆柱形,手柄的外端设有拉板,手柄的内端设置有挡环,挡环的直径大于手柄的直径,挡环与手柄螺纹连接,手柄上套有压簧,所述的压簧一端与旋钮抵接,另一端与挡环抵接。当电机缺电或故障无法转动时,通过拉出手柄可直接转动旋钮,完成开关门动作;旋钮转动完毕后,放开手柄,手柄在压簧的作用下可自动缩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密码输入正确时,门锁旋钮自动伸出,可以对旋钮进行转动操作,在门关闭后门锁旋钮则自动缩回,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门锁旋钮一直在外面或按压锁的手动按压操开关锁及其容易碰伤手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外套筒缩回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外套筒伸出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齿轮减速传动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柱销;2、滑槽;3、移动拨片组件;4、拨片;5、压盖;6、圆盘;7、外翻圆套;8、锁壳体底部;9、电机;10、齿轮减速传动机构;11、内套筒;12、外套筒;13、旋钮;14、锁壳体;15、转轴;16、端板;17、旋钮底部;18、连接块;19、压盖顶部;20、圆孔;21、限位凸缘;22、挡环;23、手柄;24、压簧;25、拉板;26、圆筒;27、碰触开关;28、弹簧;29、销轴;30、后挡板;31、前挡板;32、转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锁壳体14呈圆筒形,锁壳体内扣设有呈圆筒形的旋钮13,旋钮与锁壳体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筒11及外套筒12(见图4图5),内套筒的后端部设有圆盘6,所述锁壳体的底部8设有圆孔20,圆孔与所述的圆盘相适配圆盘靠近内套筒一侧的外缘设有限位凸缘21,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圆孔的直径,限位凸缘的后侧边与锁壳体的底部8抵接,防止内套筒向后移动,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碰触开关27,所述外套筒的前端部与旋钮固定连接,内套筒的腔体内设置有电机9,内、外套筒的外侧穿设有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其特征是,锁壳体(14)呈圆筒形,锁壳体内扣设有呈圆筒形的旋钮(13),旋钮与锁壳体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筒(11)及外套筒(12),内套筒的后端部设有圆盘(6),圆盘靠近内套筒一侧的外缘设有限位凸缘(21),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碰触开关(27),所述外套筒的前端部与旋钮固定连接,内套筒的腔体内设置有电机(9),内、外套筒的外侧穿设有转轴(15),电机通过齿轮减速传动机构(10)与转轴的后端部传动连接,转轴上套设有弹簧(28),弹簧的前端与外套筒的中部抵接,弹簧的后端与外套筒的后部抵接,转轴上横向固定有销轴(29),销轴两端位于弹簧的相邻两个弹簧圈内;所述锁壳体的底部(8)设有圆孔(20),圆孔与所述的圆盘相适配,圆盘上扣接有压盖(5);电机正向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向前压缩弹簧,弹簧向外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伸出锁壳体外;旋钮转动时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带动压盖转动;旋钮回转至碰触开关(27)触发时,电机反转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向后压缩弹簧,弹簧向内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缩回锁壳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其特征是,锁壳体(14)呈圆筒形,锁壳体内扣设有呈圆筒形的旋钮(13),旋钮与锁壳体组成的空腔内设有相互适配的内套筒(11)及外套筒(12),内套筒的后端部设有圆盘(6),圆盘靠近内套筒一侧的外缘设有限位凸缘(21),限位凸缘上设置有碰触开关(27),所述外套筒的前端部与旋钮固定连接,内套筒的腔体内设置有电机(9),内、外套筒的外侧穿设有转轴(15),电机通过齿轮减速传动机构(10)与转轴的后端部传动连接,转轴上套设有弹簧(28),弹簧的前端与外套筒的中部抵接,弹簧的后端与外套筒的后部抵接,转轴上横向固定有销轴(29),销轴两端位于弹簧的相邻两个弹簧圈内;所述锁壳体的底部(8)设有圆孔(20),圆孔与所述的圆盘相适配,圆盘上扣接有压盖(5);电机正向转动时,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向前压缩弹簧,弹簧向外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伸出锁壳体外;旋钮转动时通过外套筒、内套筒带动压盖转动;旋钮回转至碰触开关(27)触发时,电机反转通过转轴带动销轴转动向后压缩弹簧,弹簧向内挤压外套筒带动旋钮缩回锁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码锁自动伸缩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筒的一侧分别设有前挡板(31)和后挡板(30),前、后挡板上均设有用于穿设转轴的转轴孔(32),所述弹簧的前端抵接在前挡板上,弹簧的后端抵接在后挡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智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