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11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顶组件,包括预制在楼板底部的预制块,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的横向板以及纵向板,横向板包括水平部以及水平部两侧的竖直部,竖直部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成型有限位部,水平部、竖直部以及限位部形成横向槽,纵向板外部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滑动安装在横向槽中并通过定位件定位;连接板中开设有定位槽,定位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定位槽中的弹簧板以及连接在弹簧板顶部的定位块,定位槽中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弹簧板和定位槽的底部;限位部上开设有通孔,纵向板底部开设有凹槽,定位块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进行拼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顶组件
本技术涉及室内装饰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吊顶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吊顶是指建筑物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天花)装修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天花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等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广泛应用于居室、写字楼、会议室、影剧院、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体育馆等场所。现有的技术如公开号为CN203066377U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吊顶,包括装饰板,装饰板表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装饰板表面形状为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长a为33cm,另一条边长b为11cm;或者装饰板表面形状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c为33cm;装饰板为铝板或铝合金板。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局限于传统的视觉设计的缺陷,公开了一种吊顶,吊顶的尺寸相应加大,这样除了可以增加室内采光效果,其产生的视觉效果还会有扩大室内空间的作用。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吊顶在使用时多是整体式的结构,在加工完成后运输到需要安装的地点进行安装,整体的体积较大造成运输不便,同时也造成了安装的困扰,因此需要一种便于进行拼装的吊顶组件,提升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顶组件,具有便于进行拼装的效果,便于进行运输和安装施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顶组件,包括预制在楼板底部的预制块,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的横向板以及纵向板,横向板包括水平部以及水平部两侧的竖直部,竖直部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成型有限位部,水平部、竖直部以及限位部形成横向槽,纵向板外部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底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滑动安装在横向槽中并通过定位件定位;连接板中开设有定位槽,定位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定位槽中的弹簧板以及连接在弹簧板顶部的定位块,定位槽中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弹簧板和定位槽的底部;限位部上开设有通孔,纵向板底部开设有凹槽,定位块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凹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横向板和纵向板拼接用于形成吊顶组件的结构,使用连接套和连接板的结构可以用于快速的拼装连接,连接套套设在纵向板上,连接板送入到横向板的横向槽中,将连接板移动到和通孔对应的位置,定位槽中的弹簧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定位块会进入到通孔中并穿过通孔和凹槽配合,通过定位块的结构实现了对横向板和纵向板之间的连接,因为复位弹簧的作用,定位块可以自动进入到通孔和凹槽中,相较于使用螺钉进行连接,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连接板一侧沿横向槽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竖直的一形孔,一形孔和定位槽连通,弹簧板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穿过一形孔并延伸至连接板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一形孔和连接片的结构,通过连接片的移动可以带动弹簧板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驱动定位块从凹槽以及通孔中脱离,便于进行连接板与横向板之间的分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弹簧板底部连接有两根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分别位于定位块的正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了两处复位弹簧的结构,复位弹簧分别位于两处定位块下方,向下移动弹簧板时,弹簧板的两端受力平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纵向板外部套设有套筒,套筒顶部连接有钢索,套筒上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套筒和纵向板并连接有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套筒的结构,通过钢索和顶部的楼板建立连接,使用螺栓和螺母的结构实现了套筒和纵向板之间的连接固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钢索顶部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外部套设有套管,套管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套设在钢索外部,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套管底部内壁和活动板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板活动安装在套管中,活动板底部连接有缓冲弹簧,吊顶组件的重力通过活动板作用在缓冲弹簧上,通过缓冲弹簧起到了较好的减震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套管顶部设置有两处对称的连接块,预制块底部成型和套管顶部配合的盲孔,盲孔两侧成型有和连接块配合的预制槽,预制块于预制槽侧壁沿圆周方向成型有和连接块配合的连接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盲孔的结构和套管的顶部进行配合,连接块进入到预制槽中,通过转动套管带动连接块进入到预制槽侧面的连接槽中,连接块起到了承担重力的作用,操作简单使用较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预制块底部上安装有螺钉,螺钉延伸至预制槽中并和连接块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螺钉的结构用于进行预制块和连接块之间的限位,使得套管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连接板竖直方向的厚度不小于4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了连接板的尺寸,连接板具有足够的强度,连接板内部也有足够的空间成型定位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使用连接套和连接板的结构可以用于快速的拼装连接,连接套套设在纵向板上,连接板送入到横向板的横向槽中,将连接板移动到和通孔对应的位置,定位槽中的弹簧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定位块会进入到通孔中并穿过通孔和凹槽配合,通过定位块的结构实现了对横向板和纵向板之间的连接,使用更加方便;增加了定位槽中一形孔的结构并在弹簧板上增加了连接片,连接片穿过一形孔,通过拉动连接片可以带动弹簧竖直移动,便于弹簧板上的定位块于横向板以及纵向板相分离,起到了便于进行拆卸的效果;增加了钢索和套管的结构用于和顶部的楼板建立连接,套管内部增加活动板和缓冲弹簧的结构,起到了缓冲减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连接套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连接套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钢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套管顶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横向板;11、横向槽;12、限位部;2、纵向板;3、连接套;31、连接板;32、连接片;33、定位槽;34、弹簧板;35、复位弹簧;36、定位块;37、一形孔;4、楼板;41、预制块;42、盲孔;43、预制槽;44、连接槽;5、套筒;51、螺栓;6、钢索;61、活动板;62、缓冲弹簧;7、套管;71、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吊顶组件,包括预制在楼板4底部的预制块41,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的横向板1以及纵向板2。参照图2、图3,横向板1包括水平部以及水平部两侧的竖直部,竖直部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成型有限位部12,水平部、竖直部以及限位部12形成横向槽11,纵向板2外部套设有连接套3,连接套3底部成型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滑动安装在横向槽11中并通过定位件定位。连接板31中开设有定位槽33,定位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顶组件,包括预制在楼板(4)底部的预制块(41),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的横向板(1)以及纵向板(2),其特征在于:横向板(1)包括水平部以及水平部两侧的竖直部,竖直部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成型有限位部(12),水平部、竖直部以及限位部(12)形成横向槽(11),纵向板(2)外部套设有连接套(3),连接套(3)底部设置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滑动安装在横向槽(11)中并通过定位件定位;连接板(31)中开设有定位槽(33),定位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定位槽(33)中的弹簧板(34)以及连接在弹簧板(34)顶部的定位块(36),定位槽(33)中安装有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两端分别连接弹簧板(34)和定位槽(33)的底部;限位部(12)上开设有通孔,纵向板(2)底部开设有凹槽,定位块(36)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凹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组件,包括预制在楼板(4)底部的预制块(41),相互垂直且交错设置的横向板(1)以及纵向板(2),其特征在于:横向板(1)包括水平部以及水平部两侧的竖直部,竖直部顶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成型有限位部(12),水平部、竖直部以及限位部(12)形成横向槽(11),纵向板(2)外部套设有连接套(3),连接套(3)底部设置有连接板(31),连接板(31)滑动安装在横向槽(11)中并通过定位件定位;连接板(31)中开设有定位槽(33),定位件包括活动安装在定位槽(33)中的弹簧板(34)以及连接在弹簧板(34)顶部的定位块(36),定位槽(33)中安装有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两端分别连接弹簧板(34)和定位槽(33)的底部;限位部(12)上开设有通孔,纵向板(2)底部开设有凹槽,定位块(36)顶部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板(31)一侧沿横向槽(11)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竖直的一形孔(37),一形孔(37)和定位槽(33)连通,弹簧板(34)连接有连接片(32),连接片(32)穿过一形孔(37)并延伸至连接板(3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弹簧板(34)底部连接有两根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稻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