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慎勇专利>正文

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09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在管体和管盖,管体与管盖之间由连接体相连,管盖上有塞子,在管盖的拉手上制有卡榫,卡榫与管体的管沿相配合。盖与管装配后,卡榫像鹰嘴一样钩在管沿的下面,形成强制性地锁住,只使在高速离心的作用下,管盖不会冲开,保证检验工作程序顺利完成。(*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离心管,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及各类生物检验中。在医学和科学研究及各类生物检验中,需要将被检液放入离心管中进行高速离心后沉淀,所以,生物离心管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液体在管内进行高速离心,管口必须加盖,其生物离心管由塑料材料所制成,盖与管由连接体相连在一起,并在盖的一旁制有拉手,当管中放好液体后,盖上管盖。但已有生物离心管的主要缺陷是盖上的塞子插入管口内盖合后,仅依靠挤压盖紧,没有强制性的锁合机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盖子会被管内液体所冲开,常常使科研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无法顺利进行,而造成仪器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盖子与管口盖合后,在盖的边缘制有与管外壁有强制性锁合机构,盖子不会因离心力等自行开启的,用于医学、科研及各类检验中的生物离心管。本技术医科研生物离心管的技术方案是有管体和管盖,管体与管盖之间由连接体相连,管盖上有塞子,其特征在于管盖的拉手上制有卡榫,卡榫与管体的管沿相配合。本技术的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其管体容量是0.2毫升一5毫升。具体是0.2毫升、0.5毫升、1毫升、1.5毫升、2毫升、5毫升。本技术的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其所谓的卡榫形状像鹰嘴钩在管沿下面。本技术是一种生物离心管,在管盖上制有卡榫,当管盖的塞子插入管体的管口后,卡榫像鹰嘴一样钩在管沿的下面,形成强制性地锁住,只使在高速离心的作用下,管盖不会冲开,保证检验工作程序顺利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医科研生物离心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医科研生物离心管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合盖后装配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1、管体;2、管口加强筋;3、管沿;4、管口内壁;5、折合部;6、塞子;7、卡榫;8、拉手;9、脱模孔;10、管盖;11、连接体。本技术涉及医学、科学研究及各种生物检验的离心管,主要分为管体1和管盖10两个部分,在管体的口部外壁有加强筋2和管沿3,在管体1与管盖10之间有连接体11,将两者连成一体,并且有利于弯曲的折合部5,管盖上有插管口内壁4中的塞子6,由于塞子插入后要拉手8拉出,在管盖10的拉手8部位制有卡榫7,卡榫的头部像鹰嘴一样的弯钩,管盖10与管体1装配后,如图3所示,卡榫7钩在管沿3的下方,非常牢靠,管盖不会在离心操作中脱开。在制造卡榫7时需要脱模孔9。管体1容量是0.2毫升-5毫升,具体是0.2毫升、0.5毫升、1毫升、1.5毫升、2毫升、5毫升。权利要求1.医科研生物离心管,有管体和管盖,管体与管盖之间由连接体相连,管盖上有塞子,其特征在于管盖(10)的拉手上制有卡榫(7),卡榫(7)与管体(1)的管沿(3)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其特征在于管体容量是0.2毫升-5毫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其特征在于管体容量是0.2毫升、0.5毫升、1毫升、1.5毫升、2毫升、5毫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谓的卡榫(7)形状像鹰嘴钩在管沿(3)下面。专利摘要医科研生物离心管,在管体和管盖,管体与管盖之间由连接体相连,管盖上有塞子,在管盖的拉手上制有卡榫,卡榫与管体的管沿相配合。盖与管装配后,卡榫像鹰嘴一样钩在管沿的下面,形成强制性地锁住,只使在高速离心的作用下,管盖不会冲开,保证检验工作程序顺利完成。文档编号G01N33/48GK2355333SQ9825017公开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慎勇 申请人:张慎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医科研生物离心管,有管体和管盖,管体与管盖之间由连接体相连,管盖上有塞子,其特征在于管盖(10)的拉手上制有卡榫(7),卡榫(7)与管体(1)的管沿(3)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慎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慎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