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载具及挖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005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挖掘载具及挖掘装置,涉及挖掘机械技术领域,该挖掘载具包括外壳、挖料组件以及连续排料组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两者围成容置空间,第一壳体上设有排料口,第二壳体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和排料口均与容置空间相通;挖料组件固设于第二壳体,挖料组件可通过第二壳体的转动旋松被挖掘物料;连续排料组件包括螺旋输送部,螺旋输送部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进料端与进料口对应设置,出料端与排料口对应设置;该挖掘装置包括挖掘载具。通过该挖掘载具及挖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挖掘机采用断续作用,导致挖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挖掘载具及挖掘装置
本技术涉及挖掘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挖掘载具及挖掘装置。
技术介绍
挖掘机,又称挖掘机械(或挖土机),是用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土方机械。挖掘机挖掘的物料主要是土壤、煤、泥料以及经过预松后的土壤和岩石。近年来,挖掘机的发展相对较快,挖掘机已经成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程机械之一。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挖掘机通过铲斗挖掘,然后转动铲斗使铲斗内的物料卸下。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的挖掘和卸料属于断续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挖掘的速度缓慢,且挖掘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挖掘载具及挖掘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挖掘机采用断续作用,导致挖掘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挖掘载具,包括:外壳、挖料组件以及连续排料组件。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两者围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排料口,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挖掘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挖料组件(200)以及连续排料组件;/n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10)和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两者围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110)上设有排料口(111),所述第二壳体(120)上设有进料口(121),所述排料口(111)和所述进料口(121)均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n所述挖料组件(200)固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0),所述挖料组件(200)可通过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转动旋松被挖掘物料;/n所述连续排料组件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螺旋输送部(300),所述螺旋输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掘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挖料组件(200)以及连续排料组件;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10)和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两者围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壳体(110)上设有排料口(111),所述第二壳体(120)上设有进料口(121),所述排料口(111)和所述进料口(121)均与所述容置空间相通;
所述挖料组件(200)固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0),所述挖料组件(200)可通过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转动旋松被挖掘物料;
所述连续排料组件包括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螺旋输送部(300),所述螺旋输送部(300)具有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进料端与所述进料口(121)对应设置并用于盛接由所述进料口(121)进入的松散料,所述出料端与所述排料口(111)对应设置并用于使松散料由所述排料口(111)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挖掘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部(300)包括转轴(310)和设置于所述转轴(310)的螺旋叶片(320);
所述转轴(310)枢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螺旋叶片(32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进料端位于所述螺旋叶片(320)靠近所述进料口(121)的一端,所述出料端位于所述螺旋叶片(320)靠近所述排料口(11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用于使所述转轴(310)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挖掘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太阳齿轮(410)、行星齿轮(420)以及内齿部(430);
所述太阳齿轮(410)固定套设于所述转轴(310);
所述行星齿轮(420)枢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姜宇轩张江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