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004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基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基坑的基坑底上表面的复合地基垫层、连接在复合地基垫层上的风电机组塔架基础、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风电机组塔架基础四周的第一次回填土、暗散水、第二次回填土和地表覆土层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较大范围内对基础进行多道防水保护,降低了地基浸水可能,减少资源耗费,降低风电塔架地基基础投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道防水,消除湿陷因素,安全经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恢复了地表,保护了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资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呈三角形布置于基坑底的挤密桩破坏黄土原有结构,消除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
本技术属于地基基础
,尤其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
技术介绍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且不均匀的附加下沉。在土体自重压力下浸水即发生湿陷的黄土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我国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大部分地区,河南西部和宁夏、青海、河北的部分地区,新疆、内蒙古和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的局部地区亦有分布。这些地区风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风力发电是新兴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造于此类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应贯彻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进行地基处理、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以及防水措施,并兼顾生态环保,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风电塔架基础按照地质条件的优劣,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或桩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建设风力发电场,取得了初步建设经验。但风电塔架的地基处理和基础结构尚未成熟。在湿陷性黄土场地,尤其是在自重湿陷性土层较厚时,一般采用桩基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基桩不但要承受上部风电塔架的荷载,还要考虑黄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至少包括基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第二次回填土(3)、暗散水(5)、第一次回填土(6)和复合地基垫层(7);所述的复合地基垫层(7)设置在基坑的基坑底(9)上表面;所述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连接在复合地基垫层(7)上;所述第一次回填土(6)、暗散水(5)、第二次回填土(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四周;所述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底部承台上表面具有向外向下的坡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至少包括基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第二次回填土(3)、暗散水(5)、第一次回填土(6)和复合地基垫层(7);所述的复合地基垫层(7)设置在基坑的基坑底(9)上表面;所述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连接在复合地基垫层(7)上;所述第一次回填土(6)、暗散水(5)、第二次回填土(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四周;所述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底部承台上表面具有向外向下的坡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是从下至上依次由矮圆柱体、锥台和小圆柱体构成的钢筋混凝土一体结构;所述的暗散水(5)的上表面与锥台底边缘齐平,且暗散水(5)与风电机组塔架基础(1)之间设置有间缝;所述矮圆柱体边缘与基坑底(9)的边缘设置有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坑底边呈圆形,基坑边坡(4)坡比为1:0.5;所述复合地基垫层(7)和电机组塔架基础(1)的基础底为同心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密桩(10);所述的挤密桩(10)置于基坑底(9)下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陷性黄土场地风电塔架扩展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密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翔王迎春赵伟田伟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