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桩结构
本技术属于板桩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板桩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基础施工领域,板桩结构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往往承担着挡土、抗渗的作用。根据板桩结构材质的不同,其往往可以分为木板桩、钢板桩和混凝土板桩,根据设置形式的不同,其通常可以设置为平板板桩、弯折板桩、凹凸板桩等。在板桩施工时,往往借助送桩设备,将其送入对应的地层中,且相邻两板桩结构相互匹配,形成连续的“围墙”结构,将板桩结构一侧的积水、淤泥对应隔断,从而满足另一侧设施、工程的施工。通常情况下,在板桩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用于实现相邻两板桩的连接和匹配。大多数情况下,板桩两端的连接部设置为凹凸榫的形式,利用凹凸榫的对应匹配,实现相邻两板桩结构的对应匹配。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板桩的施工效率,板桩结构两端的凹凸榫通常设置有一定的匹配余量,即凹榫的凹槽部分往往大于实际凸榫的设置大小,这就使得板桩的凹凸榫对应匹配后,相邻两板桩之间存在渗水的风险,即板桩一侧的积水可以通过相互连接的凹凸榫之间的缝隙而渗漏到板桩的另一侧,影响板桩施工侧的正常施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桩结构,包括桩体和分设于桩体两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桩体纵向的凹槽,用于与相邻板桩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对应匹配连接;/n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条,所述止水条沿桩体纵向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凹槽内周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片,所述止水片沿桩体纵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桩结构,包括桩体和分设于桩体两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桩体纵向的凹槽,用于与相邻板桩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对应匹配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条,所述止水条沿桩体纵向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凹槽内周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止水片,所述止水片沿桩体纵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桩结构,其中,所述桩体的外周壁面上包覆设置有一定厚度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桩结构,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姜伟,富方卫,姜祖良,肖桂宗,许稷,唐志杰,宋少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泓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