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泄洪建筑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泄洪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泄洪建筑物为宣泄水库、河道、渠道、涝区超过调蓄或承受能力的洪水或涝水,以及为泄放水库、渠道内的存水以利于安全防护或检查维修的水工建筑物,是保证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减免洪涝灾害的重要的水工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的泄水方式有堰流和孔流两种。通过溢流坝、溢洪道、溢洪堤泄洪的属于堰流,通过泄水闸、泄水涵管、泄水孔和局部开启的水闸的水流属于孔流。溢洪道等不加控制的为开敞式泄洪;泄水闸、泄水隧洞、坝身泄水孔、坝身泄水涵管等泄水建筑物的进口淹没在水下,需设置闸门,由进水口闸门控制泄洪。所以,一般工程中,往往采用开敞式与控制性泄洪结合的方式宣泄洪水,这就存在溢洪、泄洪、水库放空、冲淤排沙甚至前期导流等建筑物左右岸分别布置,造成泄洪结构形式布置复杂、工程量大、工程投资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泄洪建筑结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洪道与泄洪闸结合的结构且结构形式布置简单,开挖量小的泄洪建筑物。为实现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泄洪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洪道(1)、泄水闸(2)、闸门(3)、泄水闸进口段(4)、泄水闸闸室段(5)、泄水闸斜坡段(6)、溢洪道进口段(7)、溢洪道控制段(8)、溢洪道斜坡段(9)和共用消能建筑物(10);所述的共用消能建筑物(10)的一端与河道连接,共用消能建筑物(10)的另一端分别与溢洪道(1)、泄水闸(2)、泄水闸斜坡段(6)和溢洪道斜坡段(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溢洪道斜坡段(9)、溢洪道(1)、泄水闸(2)和泄水闸斜坡段(6)从蓄水侧开始依次设置;所述泄水闸(2)的另一端与泄水闸闸室段(5)的一端连接,泄水闸闸室段(5)的另一端连接有泄水闸进口段(4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泄洪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洪道(1)、泄水闸(2)、闸门(3)、泄水闸进口段(4)、泄水闸闸室段(5)、泄水闸斜坡段(6)、溢洪道进口段(7)、溢洪道控制段(8)、溢洪道斜坡段(9)和共用消能建筑物(10);所述的共用消能建筑物(10)的一端与河道连接,共用消能建筑物(10)的另一端分别与溢洪道(1)、泄水闸(2)、泄水闸斜坡段(6)和溢洪道斜坡段(9)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溢洪道斜坡段(9)、溢洪道(1)、泄水闸(2)和泄水闸斜坡段(6)从蓄水侧开始依次设置;所述泄水闸(2)的另一端与泄水闸闸室段(5)的一端连接,泄水闸闸室段(5)的另一端连接有泄水闸进口段(4),溢洪道(1)和溢洪道斜坡段(9)的另一端分别与溢洪道控制段(8)的一端连接,溢洪道控制段(8)的另一端与溢洪道进口段(7)连接;所述泄水闸进口段(4)和溢洪道进口段(7)分别与河堤连接,所述的泄水闸闸室段(5)与溢洪道控制段(8)一体;所述的泄水闸(2)内连接有闸门(3)。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