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尤其是一种新型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针织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穿着舒适,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功能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功能单一化的针织布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针织布面料虽然穿着效果舒适,但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美感及个性的追求。因此,需要更多的注意这一系列问题,在达到穿着舒适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个性要求,这样的面料更受使用者的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时尚的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此面料由26S涤纱、26S人棉和75D/40D涤纶包覆丝,经交织成的成圈和浮线结构组成,成份比例为涤纶/人棉/氨纶70/27/3,所述26S涤纱为皮芯结构,皮层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聚酯纤维,芯层为感光材料;此面料12路为一个花型循环,每路10枚织针,第1、5、9路,上针的第1、3、5、7、9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此面料由26S涤纱、26S人棉和75D/40D涤纶包覆丝,经交织成的成圈和浮线结构组成,所述26S涤纱为皮芯结构,皮层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聚酯纤维(1),芯层为感光材料(2);此面料12路为一个花型循环,每路10枚织针,第1、5、9路,上针的第1、3、5、7、9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编织,下针不参加编织;第2路,上针的第2、4、6、8、10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下针的第2、3、5、6、7、9、10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编织;第3、7、11路,上针的第2、4、6、8、10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下针不编织;第4路,上针的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变复合反光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此面料由26S涤纱、26S人棉和75D/40D涤纶包覆丝,经交织成的成圈和浮线结构组成,所述26S涤纱为皮芯结构,皮层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聚酯纤维(1),芯层为感光材料(2);此面料12路为一个花型循环,每路10枚织针,第1、5、9路,上针的第1、3、5、7、9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编织,下针不参加编织;第2路,上针的第2、4、6、8、10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下针的第2、3、5、6、7、9、10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编织;第3、7、11路,上针的第2、4、6、8、10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下针不编织;第4路,上针的第1、3、5、7、9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下针的第1、4、8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第6路,上针的第2、4、6、8、10枚针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下针的第1、3、4、6、8、9编织成圈,其余不参加编织;第8路,上针的第1、3、5、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夏志龙,黄跃进,曾辉,叶立超,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大发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