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9894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包括有阴极辊,阴极辊安装在阴极辊滚轴上,在阴极辊上绕设有至少两条屏蔽带,屏蔽带与阴极辊为同步运转结构;屏蔽带之间留有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阴极辊上设置具有一定间隔的屏蔽带,使屏蔽带能在阴极辊的带动运转,从而能够实现以下优点,第一,可制备不同幅宽的电解铜箔,降低了边料的报废率,提升了成品率,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第二,铜箔幅宽可通过屏蔽带进行调节,无需停机更换阴极辊,从而实现连续运转,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取消了O型圈密封装置,节省了因购置O型圈产生的费用;第四,由于屏蔽带与阴极辊表面紧贴,因此密封效果良好,铜箔表面不会产生铜箔铜粉及撕边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解铜箔
,具体涉及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铜箔是通过给硫酸铜溶液中旋转着的金属筒通电,利用电化学原理使铜析出来的方法来进行制造的,随着金属筒的旋转渐渐在其表面生出“箔”的形状,形成的箔就是电解铜箔,利用生产设备则称为生箔机。生箔机主要是由阴极辊、阳极槽、供液装置、供电装置、收卷机以及电器控制等系统构成,阴极辊侧面固定有侧板。目前,电解铜箔生产厂家在阴极辊和侧板之间的U型槽中安装O型圈装置进行屏蔽处理,但由于O型圈的屏蔽范围较窄,只能起到屏蔽阴极辊边缘的尖端效应的作用,减少撕边、铜瘤等的缺陷。同时,目前的电解铜箔生产厂家只能生产幅宽和阴极辊相同幅宽的铜箔,这导致后期还需要需要根据下游客户的要求对铜箔进行配刀、切除多余边料,不仅造成浪费,同时良品率低,耗电量大,而且还多出几道生产工序,增加了额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屏蔽效果更好、产出铜箔品质更好、可简化生产工艺、通过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包括有阴极辊,阴极辊安装在阴极辊滚轴上,在阴极辊滚轴上安装有导电环以实现阴极辊的通电,其特征在于:在阴极辊上绕设有至少两条屏蔽带,屏蔽带与阴极辊为同步运转结构;屏蔽带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形成电解铜箔的生箔空间,屏蔽带之间的间距即为电解铜箔的辐宽;各屏蔽带从阴极辊上部引出并绕在张紧导向装置上,形成屏蔽带的循环及张紧结构。由电机通过阴极辊滚轴驱动阴极辊旋转,阴极辊即带动屏蔽带运转。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带包括有两条,两条屏蔽带的外侧边缘分别不越过阴极辊的对应侧边缘,而两条屏蔽带的内侧边缘均为直边结构,以使两条屏蔽带之间形成可供一条电解铜箔进行生箔的空间。屏蔽带在阴极辊边部紧贴着阴极辊表面转动,屏蔽带的长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宽度则可根据客户对产品幅宽的要求而定,通过调整两条屏蔽带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应地改变铜箔的幅宽。比如,客户要求生产80cm和100cm幅宽的铜箔,在完成80cm铜箔的生产后,利用阴极辊暂停后进行换卷的时间段,可以迅速将两条屏蔽带之间的间距调整为100cm,之后即可得到100cm幅宽的铜箔。优选地,所述屏蔽带为采用氟化乙烯树脂制成的具有绝缘性能的循环带。进一步地,张紧导向装置包括有若干张紧导向辊,其中第一张紧导向辊和第二张紧导向辊设置在阴极辊的上方,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阴极辊的直径,两屏蔽带分别从两张紧导向辊的相对侧绕过,然后朝外并朝上以折弯的方式引出,以实现对屏蔽带的张紧。进一步地,在第一张紧导向辊及第二张紧导向辊的上方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张紧导向辊、第四张紧导向辊及第五张紧导向辊,其中第三张紧导向辊设置在第一张紧导向辊的上方外侧,第五张紧导向辊设置在第二张紧导向辊的上方外侧,以使第三张紧导向辊与第五张紧导向辊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张紧导向辊与第二张紧导向辊之间的间距;第四张紧导向辊设置在第三张紧导向辊的上方外侧,并且第四张紧导向辊的位置高于第三张紧导向辊及第五张紧导向辊,各张紧导向辊与阴极辊在竖直面上相互对齐;屏蔽带从第一张紧导向辊绕过第三张紧导向辊的内侧,绕过第四张紧导向辊的外侧后绕至第五张紧导向辊的外侧,然后经过第二张紧导向辊绕回阴极辊。通过各张紧导向辊张紧两条屏蔽带,使屏蔽带紧贴在阴极辊表面,防止电解液侧渗后产生电沉积,同时保证屏蔽带不跑偏、始终在阴极辊表面按所需宽度稳定运行。进一步地,在阴极辊的两侧通过固定螺栓安装有侧板,侧板能够防止电解液电镀到阴极辊侧面,防止产生撕边缺陷,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均匀及一致性;侧板的直径与阴极辊的直径相当;在阴极辊的圆环面与侧板之间设置有U型槽以隔离侧板与阴极辊,使侧板不紧贴着阴极辊,而是有一定的距离。本技术通过在阴极辊上设置具有一定间隔的屏蔽带,使屏蔽带能在阴极辊的带动运转,从而能够实现以下优点,第一,可根据客户需求制备不同幅宽的电解铜箔,降低了边料的报废率,提升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统计发现成品率比原有工艺提升了25.3%左右,产能提高了4.9%左右,吨成品箔生箔机耗电费用减少890元左右;第二,铜箔幅宽可通过张紧导向辊直接调节,无需停机更换阴极辊,从而实现连续运转,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取消了O型圈密封装置,节省了因购置O型圈产生的费用;第四,由于屏蔽带与阴极辊表面紧贴,因此密封效果良好,铜箔表面不会产生铜箔铜粉及撕边缺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阴极辊滚轴,2为导电环,3为阴极辊,4为固定螺栓,5为侧板,6为U型槽,7为屏蔽带,8为第一张紧导向辊,9为第二张紧导向辊,10为第三张紧导向辊,11为第四张紧导向辊,12为第五张紧导向辊。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包括有阴极辊3,阴极辊3安装在阴极辊滚轴1上,在阴极辊滚轴1上安装有导电环2以实现阴极辊3的通电;在阴极辊3上绕设有至少两条屏蔽带7,屏蔽带7与阴极辊3为同步运转结构;屏蔽带7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形成电解铜箔的生箔空间,屏蔽带7之间的间距即为电解铜箔的辐宽;各屏蔽带7从阴极辊3上部引出并绕在张紧导向装置上,形成屏蔽带7的循环及张紧结构。由电机通过阴极辊7滚轴驱动阴极辊3旋转,阴极辊3即带动屏蔽带7运转。所述屏蔽带7包括有两条,两条屏蔽带7的外侧边缘分别不越过阴极辊3的对应侧边缘(即在阴极辊3表面范围内),而两条屏蔽带7的内侧边缘均为直边结构,以使两条屏蔽带7之间形成可供一条电解铜箔进行生箔的空间。屏蔽带7在阴极辊边3部紧贴着阴极辊3表面转动,屏蔽带7的长度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宽度则可根据客户要求而定,通过调整两条屏蔽带7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应地改变铜箔的幅宽。比如,客户要求生产80cm和100cm幅宽的铜箔,在完成80cm铜箔的生产后,利用阴极辊3暂停的间隙,可以迅速将两条屏蔽带7之间的间距调整为100cm,之后即可得到100cm幅宽的铜箔。所述屏蔽带7为采用氟化乙烯树脂制成的具有绝缘性能的循环带。张紧导向装置包括有五处张紧导向辊,其中第一张紧导向辊8和第二张紧导向辊9设置在阴极辊3的上方,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阴极辊3的直径,以使屏蔽带7绕过第一张紧导向辊8及第二张紧导向辊9后能张紧。两屏蔽带7分别从两张紧导向辊的相对侧(内侧)绕过,然后朝外并朝上以折弯的方式引出,以实现对屏蔽带7的张紧。在第一张紧导向辊8及第二张紧导向辊9的上方还分别设置有第三张紧导向辊10、第四张紧导向辊11及第五张紧导向辊12,其中第三张紧导向辊10设置在第一张紧导向辊8的上方外侧,第五张紧导向辊12设置在第二张紧导向辊9的上方外侧,以使第三张紧导向辊10与第五张紧导向辊1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张紧导向辊8与第二张紧导向辊9之间的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包括有阴极辊,阴极辊安装在阴极辊滚轴上,在阴极辊滚轴上安装有导电环以实现阴极辊的通电,其特征在于:在阴极辊上绕设有至少两条屏蔽带,屏蔽带与阴极辊为同步运转结构;屏蔽带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形成电解铜箔的生箔空间,屏蔽带之间的间距即为电解铜箔的辐宽;各屏蔽带从阴极辊上部引出并绕在张紧导向装置上,形成屏蔽带的循环及张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包括有阴极辊,阴极辊安装在阴极辊滚轴上,在阴极辊滚轴上安装有导电环以实现阴极辊的通电,其特征在于:在阴极辊上绕设有至少两条屏蔽带,屏蔽带与阴极辊为同步运转结构;屏蔽带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形成电解铜箔的生箔空间,屏蔽带之间的间距即为电解铜箔的辐宽;各屏蔽带从阴极辊上部引出并绕在张紧导向装置上,形成屏蔽带的循环及张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带包括有两条,两条屏蔽带的外侧边缘分别不越过阴极辊的对应侧边缘,而两条屏蔽带的内侧边缘均为直边结构,以使两条屏蔽带之间形成可供一条电解铜箔进行生箔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带为采用氟化乙烯树脂制成的具有绝缘性能的循环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幅宽可控的电解铜箔生箔系统,其特征在于:张紧导向装置包括有若干张紧导向辊,其中第一张紧导向辊和第二张紧导向辊设置在阴极辊的上方,并且两者之间的间距小于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启伦李永贞解祥生马秀玲王晓敏张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青海志青电解铜箔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