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854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所述的该装置包括照明灯、摄像装置和微型操作主机,所述照明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一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一微型操作主机,且所述的操作主机位于所述照明灯的上方,并分别与所述的照明灯和摄像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操作主机的内侧嵌接有主控制操作系统,所述主控制操作系统上设置有机器视觉系统;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来来代替人工做出测量和判断,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能够实现对穿刺区域的快速定位,节省了操作的时间,减轻了医护人员人工测量的工作量,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PICC置管时,需要护士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测量来确定导管置入静脉后到达上腔静脉的长度。其定位方式是: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形成90度角,自患者肘关节肘窝处为起点,沿静脉走向横过肩膀至胸骨上切迹右缘,位于胸骨柄上端,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隙(以胸骨角为标记确定第二肋间隙再向下量到第三肋间隙)最后减去穿刺点到肘窝的距离,为导管的合适长度,此时导管末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段。目前临床上部分置管者使用的是“盲穿法”,即通过护士的测量进行穿刺点、穿刺导管置入深度的确定,其具体在PICC置管时,所采用的采用盲穿法,对于穿刺位置的确定存在隐患,降低穿刺成功率,增加静脉炎、血栓、软组织损伤、异位和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对于PICC置管前需要测量拟定穿刺位置至上腔静脉的长度;穿刺过程中,一旦确定了穿刺位置后,护士需要再次测量并确定置入导管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存在人工测量误差、污染无菌区域等问题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装置包括照明灯、摄像装置和微型操作主机,所述照明灯的上方连接有一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一微型操作主机,且所述的操作主机位于所述照明灯的上方,并分别与所述的照明灯和摄像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的照明灯由壳体、条形LED灯和驱动电路板组成,所述的条形LED灯位于所述的壳体内部,且所述的条形LED灯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的驱动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光源控制器;所述的摄像装置由摄像头、红外线扫描定位装置、LED灯补光装置和储存装置组成;所述的微型操作主机上设置有一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下方设置有一操控面板,所述的操控面板嵌入在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装置包括照明灯、摄像装置和微型操作主机,所述照明灯的上方连接有一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一侧设置有一微型操作主机,且所述的操作主机位于所述照明灯的上方,并分别与所述的照明灯和摄像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的照明灯由壳体、条形LED灯和驱动电路板组成,所述的条形LED灯位于所述的壳体内部,且所述的条形LED灯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的驱动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光源控制器;所述的摄像装置由摄像头、红外线扫描定位装置、LED灯补光装置和储存装置组成;所述的微型操作主机上设置有一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的下方设置有一操控面板,所述的操控面板嵌入在微型操作主机的外表面,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微型操作主机的内侧嵌接有主控制操作系统,所述主控制操作系统上设置有机器视觉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穿刺法(ZIM)的定位以及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控制器能够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韩毓蒋慧萍成少华陈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