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82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桶上的阻挡板,所述过滤桶包括:雨水进口,设于所述过滤桶的侧壁上端;雨水出口,设于所述过滤桶的侧壁底部;承托区,设置于所述雨水出口上方;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承托区上方;沉淀溢流区,包括沉淀溢流装置以及溢流管;所述沉淀溢流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装置位于所述雨水进口下方;所述溢流管设置于所述过滤桶的侧壁以及底壁内;所述雨水出口与所述溢流管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雨水过滤装置,对雨水径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具有较强的截留功能,对小颗粒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同样具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现有的雨水排水管道,一般采用PVC空心管,雨水顺着PVC空心管排出,但是由于雨水中夹杂有一些诸如石块、泥土以及生活垃圾等杂物,长此以往,PVC空心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堵塞。现有的雨水过滤装置一般直接固定安装在排水管道的内部或顶部,其过滤效果不仅不理想,并且长时间使用容易发生管道堵塞,蓄积效率低,导致长时间的雨水蓄积产生变质和发臭等问题。同时由于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一旦雨水过滤装置内的杂物堆积过多,不能及时清理,同样导致排水管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对雨水径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具有较强的截留功能,对小颗粒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同样具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桶上的阻挡板,所述过滤桶包括:雨水进口,设于所述过滤桶的侧壁上端;雨水出口,设于所述过滤桶的侧壁底部;承托区,设置于所述雨水出口上方;过滤层,设置于所述承托区上方;沉淀溢流区,包括沉淀溢流装置以及溢流管;所述沉淀溢流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层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装置位于所述雨水进口下方;所述溢流管设置于所述过滤桶的侧壁以及底壁内,所述溢流管一端与溢流口连接,所述溢流管另一端与所述承托区连接,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雨水进口的下方;所述雨水出口与所述溢流管导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水泵、反冲洗进水管以及反冲洗出水管;所述水泵与所述反冲洗进水管连接,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的上端导通;所述反冲洗出水管位于所述过滤层处的所述过滤桶的侧壁上;所述反冲洗进水管处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反冲洗出水管处设有第二截止阀,所述雨水出口处设有第三截止阀,所述溢流口处设有第五截止阀。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气泵,所述气泵通过出气管与所述反冲洗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气管处设有第四截止阀。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溢流装置为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由一扇形板整体弯折而成;所述沉淀溢流装置包括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直径;所述第一出水口置于所述过滤层上。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区包括承托装置以及承托层,所述承托层设置于所述承托装置上。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层为蓬松棉,所述承托层还设有蛭石除氮层。进一步地,所述承托装置包括承托面、第二进水口以及第二出水口;所述承托面的边沿与所述过滤桶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承托面的中部,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溢流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包括粗滤层以及吸附层,所述吸附层位于所述粗滤层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粗滤层由卵石或石榴石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由麦饭石、果壳活性炭、活性氧化铝、远红外烧结球以及无机抗菌剂中的至少一种组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雨水过滤装置,对雨水径流携带的颗粒物质具有较强的截留功能,对小颗粒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同样具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结构紧凑、安装简单、对雨水净化效果明显。适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空间有限的老城区改造使用。(2)本技术的雨水过滤装置,具有反冲洗功能,可通过定期反冲洗对使用后的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内过滤层、溢流管以及承托层等进行清洗、松动,将小颗粒垃圾及污泥及时清理出所述过滤桶,防止堵塞影像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使用效率。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气泵,可起到辅助反冲洗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反冲洗的效率。增大了所述雨水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雨水过滤装置的外观结构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雨水过滤装置及反冲洗装置的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雨水过滤装置的沉淀溢流装置的透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雨水过滤装置的承托面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阻挡板、2过滤桶、21雨水进口、22雨水出口、23第三截止阀、3承托区、31承托装置、311承托面、312第二进水口、313第二出水口、32承托层、33蛭石除氮层、4过滤层、41粗滤层、42吸附层、5沉淀溢流区、51沉淀溢流装置、511第一进水口、512第一出水口52溢流管、53溢流口、54第五截止阀、61水泵、62反冲洗进水管、63反冲洗出水管、64第一截止阀、65第二截止阀、66气泵、67出气管、68第四截止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阻挡板1、过滤桶2以及反冲洗装置,所述阻挡板1设置在所述过滤桶2上。为了降低成本,所述阻挡板1可以为市场易于购买的常规的水篦子。所述阻挡板1卡接在所述过滤桶2上,方便以后所述过滤桶2的清洁工作。所述阻挡板1用于阻挡石块、树枝等大块垃圾,防止大块垃圾进入所述过滤桶2堵塞所述过滤桶2内的管道。在使用时通过所述阻挡版1的雨水流至所述过滤桶2。所述反冲洗装置与所述过滤桶2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桶2包括雨水进口21、雨水出口22、承托区3、过滤层4以及沉淀溢流区5。所述雨水进口21设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上端。所述雨水出口22设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底部。所述雨水出口22处设有第三截止阀23。所述承托区3设置于所述雨水出口22上方。所述过滤层4设置于所述承托区3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区5设置于所述过滤层4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区5包括沉淀溢流装置51以及溢流管52。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设置于所述过滤层4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位于所述雨水进口21的下方。防止雨水回流。如图3所示,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为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由一扇形板整体弯折而成。所述圆台结构的剖面为正梯形。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包括第一进水口511以及第一出水口512。所述第一进水口5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出水口512的直径。所述第一出水口512置于所述过滤层4上。所述第一出水口512的边沿与所述过滤桶2的内壁抵接。所述溢流管52设置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以及底壁内。所述溢流管52一端与溢流口53连接,所述溢流管52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桶(2)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桶(2)上的阻挡板(1),所述过滤桶(2)包括:/n雨水进口(21),设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上端;/n雨水出口(22),设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底部;/n承托区(3),设置于所述雨水出口(22)上方;/n过滤层(4),设置于所述承托区(3)上方;/n沉淀溢流区(5),包括沉淀溢流装置(51)以及溢流管(52);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设置于所述过滤层(4)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位于所述雨水进口(21)下方;所述溢流管(52)设置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以及底壁内,所述溢流管(52)一端与溢流口(53)连接,所述溢流管(52)另一端与所述承托区(3)连接,所述溢流口(53)位于所述雨水进口(21)的下方;所述雨水出口(22)与所述溢流管(52)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桶(2)以及设置在所述过滤桶(2)上的阻挡板(1),所述过滤桶(2)包括:
雨水进口(21),设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上端;
雨水出口(22),设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底部;
承托区(3),设置于所述雨水出口(22)上方;
过滤层(4),设置于所述承托区(3)上方;
沉淀溢流区(5),包括沉淀溢流装置(51)以及溢流管(52);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设置于所述过滤层(4)的上方,所述沉淀溢流装置(51)位于所述雨水进口(21)下方;所述溢流管(52)设置于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以及底壁内,所述溢流管(52)一端与溢流口(53)连接,所述溢流管(52)另一端与所述承托区(3)连接,所述溢流口(53)位于所述雨水进口(21)的下方;所述雨水出口(22)与所述溢流管(52)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水泵(61)、反冲洗进水管(62)以及反冲洗出水管(63);所述水泵(61)与所述反冲洗进水管(62)连接,所述反冲洗进水管(62)与所述溢流管(52)的上端导通;所述反冲洗出水管(63)位于所述过滤层(4)处的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上;所述反冲洗进水管(62)处设有第一截止阀(64),所述反冲洗出水管(63)处设有第二截止阀(65),所述雨水出口(22)处设有第三截止阀(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气泵(66),所述气泵(66)通过出气管(67)与所述反冲洗进水管(62)连接,所述出气管(67)处设有第四截止阀(68),所述溢流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震叶兴平何常清毕波许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