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939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其结构包括外壳、进料口、落料口、传动装置、第一电机和开合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下料斗的外壳内部设置了一块挡板,挡板呈倾斜设置,且设置了传动装置,传动装置通过电机进行驱动,传动装置与挡板进行连接,在使用时,通过电机产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挡板进行摆动,使外壳内部的物料进行下落,通过挡板摆动避免下料口堵塞,且通过控制传动装置内部伸缩杆的伸缩对挡板的摆动角度进行调节,进而对外壳的下料速度进行控制,达到了避免下料斗堵塞的情况,且便于对下料口的落量进行控制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
本技术涉及榨油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
技术介绍
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榨油机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和全自动榨油机,榨油机需要通过下料机构控制物料的下料,现有技术的下料机构底部设置有一可调节下料斗,通过控制下料斗的下料口大小对下料机构的下料速度进行控制。当使用者需要进行缓慢落料时,需要进行下料口的开口调小,但下料斗底部的开口较小时,物料相互堆积,容易造成下料斗开口底部堵塞,造成使用不便,导致开口不方便进行过小调节,使其不便于对下料机构的物料的落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解决了现有技术下料斗底部的开口较小时,物料相互堆积,容易造成下料斗开口底部堵塞,造成使用不便,导致开口不方便进行过小调节,使其不便于对下料机构的物料的落量进行控制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传动装置(4),用于对开合板(6)的开合进行控制;/n第一电机(5),用于对传动装置(4)进行驱动;/n开合板(6),用于对落料口(3)的开口进行控制;/n其中,所述开合板(6)从左至右向下倾斜,闭合时右端与外壳(1)内部右侧接触;/n其中,所述传动装置(4)呈方形状,且与外壳(1)呈同一水平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动装置(4),用于对开合板(6)的开合进行控制;
第一电机(5),用于对传动装置(4)进行驱动;
开合板(6),用于对落料口(3)的开口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开合板(6)从左至右向下倾斜,闭合时右端与外壳(1)内部右侧接触;
其中,所述传动装置(4)呈方形状,且与外壳(1)呈同一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顶端开设有进料口(2),所述外壳(1)底部安装有两块支板,且两块支板之间形成落料口(3),所述外壳(1)前端通过螺栓与传动装置(4)相互锁固,所述传动装置(4)前端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外壳(1)内部安装有一开合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4)由安装壳(41)、固定转轴(42)、连杆(43)、电动调节杆(44)、套管(45)和光杆(46)组成,所述连杆(43)和光杆(46)顶端通过固定转轴(42)与安装壳(41)进行同心转动,所述连杆(43)底端通过转轴与电动调节杆(44)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电动调节杆(44)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套管(45)前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套管(45)套接在光杆(46)外侧,且套管(45)沿光杆(46)进行上下滑动,所述第一电机(5)后端的输出轴贯穿安装壳(41)与连杆(43)和电动调节杆(44)连接处的转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壳(41)后端通过螺栓与外壳(1)相互锁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榨油机下料机构的可调节下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板(6)由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林清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润协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