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芦荟切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927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荟切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丁室;切丁室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内部设有切丁机构;所述切丁机构包括第一切丁组件和设置在第一切丁组件下方的第二切丁组件;所述第一切丁组件与所述第二切丁组件配合,用于将芦荟切丁;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切丁机构传动连接;通过驱动机构的运转,使第一切丁组件和第二切丁组件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竖刀和横刀的配合,实现芦荟的快速切丁,所述横刀伸入所述竖刀之间形成的切丁间隙中,缩短了第一切丁组件与第二切丁组件之间的距离,无需人工的介入,降低了人力消耗,而且提高切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荟切丁装置
本技术涉及切丁机
,特别涉及一种芦荟切丁装置。
技术介绍
芦荟饮料中通常会添加芦荟果粒,以此提升饮料的层次感、丰富度。原材料芦荟采摘后需经过清洗、去皮、切丁、去胶才能添加至芦荟饮料中。现有采用人工切芦荟丁的方式,消耗的人力成本高,而且切丁的质量不一致;此外,现有的切丁机通常先将芦荟切成条状,再切成丁状,但是竖刀和横刀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所述距离容易导致较软的芦荟条偏离运输线,需人工将偏移的芦荟条扶正,因而降低了切丁的效率。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荟切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切丁机的切丁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芦荟切丁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丁室;切丁室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内部设有切丁机构;所述切丁机构包括第一切丁组件和设置在第一切丁组件下方的第二切丁组件;所述第一切丁组件与所述第二切丁组件配合,用于将芦荟切丁;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切丁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切丁组件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竖刀,所述第二切丁组件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横刀,相邻竖刀之间形成切丁间隙,所述横刀在其运动轨迹上,可伸入所述切丁间隙中。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第一切丁组件还包括主动轴、设置在主动轴上的第一刀座,所述竖刀呈圆环状,每把竖刀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座上;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切丁室的两侧壁。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第二切丁组件还包括从动轴、设置在从动轴上的若干个第二刀座,所述横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刀座上;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切丁室的两侧壁。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第二刀座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个沿从动轴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横刀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刀座插接。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主动带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通过从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切丁间隙的宽度与所述横刀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进料口上设有朝所述第一切丁组件下部倾斜的斜板。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第一把竖刀的一端和最后一把竖刀的一端分别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切丁组件相抵,另一侧与所述斜板固接。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中,所述切丁室的正面还设有透明观察室,切丁室的上方铰接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把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芦荟切丁装置,通过第二切丁组件上的横刀伸入竖刀与竖刀之间形成的切丁间隙中,使芦荟条立马与横刀的刀口接触,迅速将芦荟条切成芦荟丁,缩短了竖刀与横刀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人力消耗,提高切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芦荟切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第一切丁组件与第二切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第二切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附图中:1-机架、2-切丁室、21-进料口、22-出料口、221-斜板、222-挡板、23-第一切丁组件、231-竖刀、232-主动轴、24-第二切丁组件、241-横刀、242-从动轴、243-第二刀座、244-安装槽、25-切丁间隙、26-透明观察室、27-盖体、28-把手、3-驱动机构、4-传动机构、41-主动带、42-从动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芦荟切丁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芦荟切丁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的切丁室2;切丁室2顶部设有进料口21,底部设有出料口22,内部设有切丁机构;所述切丁机构包括第一切丁组件23和设置在第一切丁组件23下方的第二切丁组件24;所述第一切丁组件23与所述第二切丁组件24配合,用于将芦荟切丁;所述切丁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切丁机构转动。所述第一切丁组件23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竖刀231,所述第二切丁组件24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横刀241,相邻竖刀231之间形成切丁间隙25,所述横刀241在其运动轨迹上,可伸入所述切丁间隙25中。驱动机构3运转时,带动第一切丁组件23和第二切丁组件24转动,去皮后的芦荟从进料口21进入切丁室2,通过间隔设置的竖刀231将芦荟切成条状,因横刀241的一部分伸入切丁间隙25中,使转动至第二切丁组件24上方的芦荟条立马落入横刀241刀口的上方,利用芦荟的自重以及离心力将芦荟条切丁,通过上述设置,无需人工介入,降低了人力消耗,而且有利于提高切丁效率。切丁后的芦荟丁通过出料口22排出,进入下一道工序。具体的,所述出料口22上可设置阀门,以实现定时排料。具体的,所述进料口21可与输送带连接,实现自动化送料。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芦荟的切丁效率。当然,所述切丁装置不限于芦荟的切丁,亦可用于根、茎类蔬菜或水果的切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丁组件23还包括主动轴232、可拆卸地设置在主动轴232上的第一刀座(图中看不见),所述刀座可以根据切丁的大小切换,有利于调整切丁间隙25,适应不同宽度要求的芦荟条,而且有利于第一刀座的更换和维修。所述竖刀231为呈圆环状,使主动轴232在转动时,竖刀231仍然能对芦荟实现有效地切条。每把竖刀231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座上,所述竖刀231可通过插接的方式与第一刀座连接,便于后续的维护;所述切丁室2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图中看不见),通孔上设有轴承(图中未视出),所述主动轴23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丁组件24还包括从动轴242、可拆卸地设置在从动轴242上的若干个第二刀座243,有利于根据切丁间隙25对横刀241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所述横刀24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刀座243上;所述切丁室2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通孔(图中看不见),通孔上设有轴承(图中未视出),所述从动轴24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轴承,实现从动轴242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刀座243的外周壁上设有若干个沿从动轴242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24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刀241通过所述安装槽244与所述第二刀座243插接。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而且可通过安装一部分的横刀241实现对芦荟切丁长度的调整,设计巧妙。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的传动机构4;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主动带41和从动带42,所述主动带41分别与驱动电机输出端、以及主动轴232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42分别与主动轴232、以及从动轴242传动连接。上述的设置传动效率高,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轴232转动,主动轴232带动从动轴242转动,实现同步运转。当然,上述带传动的方式可替换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芦荟切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丁室;切丁室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内部设有切丁机构;所述切丁机构包括第一切丁组件和设置在第一切丁组件下方的第二切丁组件;所述第一切丁组件与所述第二切丁组件配合,用于将芦荟切丁;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切丁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切丁组件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竖刀,所述第二切丁组件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横刀,相邻竖刀之间形成切丁间隙,所述横刀在其运动轨迹上,可伸入所述切丁间隙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荟切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切丁室;切丁室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内部设有切丁机构;所述切丁机构包括第一切丁组件和设置在第一切丁组件下方的第二切丁组件;所述第一切丁组件与所述第二切丁组件配合,用于将芦荟切丁;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切丁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切丁组件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竖刀,所述第二切丁组件包括多把间隔设置的横刀,相邻竖刀之间形成切丁间隙,所述横刀在其运动轨迹上,可伸入所述切丁间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丁组件还包括主动轴、设置在主动轴上的第一刀座,所述竖刀呈圆环状,每把竖刀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座上;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切丁室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芦荟切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丁组件还包括从动轴、设置在从动轴上的若干个第二刀座,所述横刀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刀座上;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切丁室的两侧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健桥芦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