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8991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包括壳体、螺旋体、驱动装置和注水冷却装置,螺旋体由轴承和螺旋桨叶组成,轴承上固连有螺旋桨叶。该螺旋出土系统用于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直接热脱附修复装置回转窑之后高温洁净土的降温和运输。注水冷却装置位于壳体前端的三分之一处,螺旋桨叶端部铜焊有钨钢金属耐磨块,钨钢金属耐磨块间隔螺旋分布于螺旋桨叶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桨叶边缘铜焊的钨钢金属耐磨块可以大大减少搅拌土对桨叶的磨损,当耐磨块有磨损时,只需对耐磨块更换即可,减少了因桨片磨损造成的维修费用,同时也降低了因螺旋桨片磨损造成的工期延误风险,且有可输送高温物料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
本技术属于土方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可用于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直接热脱附修复。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经济升级、产业转移和转型,大批的钢铁、化工等工业用地,固体废物堆放场,军事基地等从城市中心地带向其他地区或者郊区搬迁,留下了大批含卤代物、总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质的场地,受污染的土壤难以恢复,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异位直接热脱附在国内外成功地运用于众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当中,已成为商业化的成熟技术。其作为一种物理修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迅速、恢复周期短、技术成熟等优点,适用于城市中心的受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满足此类地块快速商业再开发的需求。污染土壤异位直接热脱附系统由进料系统、脱附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组成。其中经脱附系统后的高温洁净土由螺旋出土系统进行降温和运输,送至待检区验收。螺旋出土系统主要由壳体、螺旋体、注水冷却装置及驱动装置组成,螺旋体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绕轴中心旋转,螺旋体上的螺旋桨片推动壳体内部的物料向前移动,达到输送物料的目的,由于螺旋桨片直接和高温物料接触,长期运行会使螺旋桨片磨损严重甚至报废,长时间后,螺旋桨片的磨损严重,在维修时需要整体更换螺旋桨叶,维修费昂贵,使用寿命短,一般工作20-30天即必须维修和更换,且频繁更换螺旋桨叶可能造成工期延误,影响施工进度。因此提高螺旋出土系统螺旋体的耐磨度已成为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克服此问题,国内外业者想了诸多办法,如技术专利CN205167152U采用螺旋外表面铜焊硬质合金片,但实施困难,焊剂易于磨落;技术专利CN202213970U在螺旋体本体外表面均匀喷涂有搪瓷涂层,增加了螺旋体表面的光洁度,减小了物料和螺旋体之间的摩擦,但处理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技术专利CN105802457A对螺旋体本体进行喷漆处理,但如果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对表面漆的破坏很大,很快失去保护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用于异位直接热脱附装置热转窑之后高温洁净土的降温和运输,包括壳体、螺旋体、驱动装置和注水冷却装置,其中: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后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注水冷却装置位于壳体前端的三分之一处;所述螺旋体由轴承和螺旋桨叶组成,所述轴承上固连有螺旋桨叶,所述螺旋桨叶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轴承上,所述螺旋桨叶端部设置有耐磨损块,所述耐磨块间隔螺旋分布于所述螺旋桨叶端部,所述轴承和所述螺旋桨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螺旋体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装置。作为优选,所述耐磨损块的材质为尺寸为12×12×100mm的钨钢YG8硬质合金,所述耐磨损块与螺旋桨端部的连接方式为铜焊,所述耐磨损块螺旋分布于螺旋桨叶的间距为80-120mm。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碳钢壳体,长度为5.0-6.0m,宽度650mm,壁厚10mm。作为优选,所述动力驱动装置为变频电机,位于壳体尾部,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螺旋体绕轴中心旋转。作为优选,所述注水冷却装置为两个自来水喷头,流速均为20~30L/min。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斗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结构,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壳体末端的下方。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桨叶的材质为耐磨锰钢,轴承采用45#钢淬火处理。污染土壤异位直接热脱附的处理流程为:首先通过破碎、筛分、调节含水率、磁选去除含铁材料等预处理,将污染土壤从车间运送回热转窑中;污染土壤进入回转窑后,与回转窑燃烧器产生的火焰直接接触,被加热至目标污染物气化的温度以上,达到污染物与土壤分离的目的;经回转窑处理后进入排料口洁净土的温度为280℃-350℃,高温土从排料口下部经过双层翻板阀排到螺旋出土机,螺旋出土机中通过加水将调节好的土从出料口落到摆渡传输带,送至待检区验收。尾气处理系统一般流程如下所述:富集气化污染物的尾气通过旋风除尘、高温氧化焚烧降解污染物、冷却降温、布袋除尘、碱液淋洗脱酸等环节去除尾气中的污染物。本技术是用于热转窑之后高温洁净土的降温和运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在螺旋桨叶端部上铜焊的钨钢金属耐磨块有很高的硬度,在搅拌高温土时,可以有效减少螺旋桨片的磨损;当磨损块有磨损后,只需对磨损块进行更换即可,延长了螺旋桨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维修保养次数,减少了因桨片磨损造成的维修费用,同时也降低了因螺旋桨片磨损造成的工期延误风险。总之,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输送高温物料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耐磨损螺旋出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位一种耐磨损螺旋出土系统的螺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耐磨损螺旋出土系统的钨钢金属耐磨块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耐磨损螺旋出土系统,包括壳体1、螺旋体2、驱动装置3和注水冷却装置4。壳体的前端设有进料斗5,后端设有出料口6,注水冷却装置4位于壳体前端的三分之一处。螺旋体2由轴承7和螺旋桨叶8组成。轴承7上固连有螺旋桨叶8,螺旋桨叶呈螺旋状分布于轴承上,螺旋桨叶端部设置有耐磨损块9,耐磨块间隔螺旋分布于螺旋桨叶端部,轴承和螺旋桨叶均设于壳体内,螺旋体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装置3。耐磨损块9的材质为钨钢YG8硬质合金,尺寸为12×12×100mm,耐磨损块与螺旋桨叶8端部的连接方式为铜焊,耐磨损块9螺旋分布于螺旋桨叶8的间距为80-120mm。壳体1的材质为碳钢,长度为5.0-6.0m,宽度650mm,壁厚10mm。螺旋桨叶8的材质为耐磨锰钢,轴承采用45#淬火处理。动力驱动装置3为变频电机,位于壳体尾部,动力驱动装置带动螺旋体绕轴中心旋转。注水冷却装置为两个自来水喷头,流速均为20~30L/min。进料斗5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倒锥台结构,出料口6设于壳体末端的下方。工作中,280℃-350℃的高温洁净土通过进料斗进入至壳体,通过动力驱动装置3带动螺旋体2绕轴中心旋转,螺旋体上的螺旋桨片8推动壳体内部的高温洁净土向前移动,在壳体前端的三分之一处设置有注水冷却装置4,壳体内的高温洁净土与喷淋水接触后被冷却降温,冷却降温后的洁净土继续在螺旋体的推动下向壳体末端移动,至出料口排出。钨钢金属耐磨块9通过铜焊的方式固定安装于螺旋桨叶端部,此设计结构简单,在搅拌高温土时,可以有效减少螺旋桨片的磨损;当磨损块有磨损后,只需对磨损块进行更换即可,延长了螺旋桨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维修保养次数,减少了因桨片磨损造成的维修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异位直接热脱附装置热转窑之后高温洁净土的降温和运输,包括壳体、螺旋体、驱动装置和注水冷却装置,其中:/n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后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注水冷却装置位于壳体前端的三分之一处;/n所述螺旋体由轴承和螺旋桨叶组成,所述轴承上固连有螺旋桨叶,所述螺旋桨叶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轴承上,所述螺旋桨叶端部设置有耐磨损块,所述耐磨损块间隔螺旋分布于所述螺旋桨叶端部,所述轴承和所述螺旋桨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螺旋体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异位直接热脱附装置热转窑之后高温洁净土的降温和运输,包括壳体、螺旋体、驱动装置和注水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进料斗,后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注水冷却装置位于壳体前端的三分之一处;
所述螺旋体由轴承和螺旋桨叶组成,所述轴承上固连有螺旋桨叶,所述螺旋桨叶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轴承上,所述螺旋桨叶端部设置有耐磨损块,所述耐磨损块间隔螺旋分布于所述螺旋桨叶端部,所述轴承和所述螺旋桨叶均设于所述壳体内,螺旋体传动连接有动力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损的螺旋出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损块的材质为尺寸为12×12×100mm的钨钢YG8硬质合金,所述耐磨损块与螺旋桨端部的连接方式为铜焊,所述耐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籍龙杰郭楠兰汭江贾红伟顾群刘鹏王文峰徐宏伟李书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