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换能片和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90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换能片和雾化装置,所述雾化换能片包括换能片基体,所述换能片基体上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背离所述换能片基体的端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未完全覆盖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裸露在所述保护层外的部分形成接触电极区,所述接触电极区设有接触电极,以便外界电路方便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所述接触电极由所述保护层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平齐,使得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保护层之间无缝隙,同时所述接触电极伸到所述导电层的边缘,从而整体上所述导电层不会外露,保障所述雾化换能片的密封性,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换能片和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雾化换能片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换能片和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加湿器和超声清洗等设备中主要利用雾化换能片产生声波,震动达到加湿或清洗的目的。雾化换能片中包括导电层和保护层,导电层主要用于与外界电路电性连接。雾化换能片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与液体或其他材料接触,以达到雾化目的。但是若用于导电的导电层发生短路,则会导致装置损坏。基于此,如何使得雾化换能片既能够可靠导电,又能够有效避免短路事故的发生,保障雾化过程正常进行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提供一种雾化换能片和雾化装置,即能够保障导电的可靠性,又有效避免短路事故的发生。一种雾化换能片,包括换能片基体,所述换能片基体上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背离所述换能片基体的端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未完全覆盖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裸露在所述保护层外的部分形成接触电极区,所述接触电极区设有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由所述保护层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平齐。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雾化换能片,通过在所述接触电极区设置所述接触电极,以便外界电路方便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而且所述接触电极由所述保护层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平齐,使得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保护层之间无缝隙,同时所述接触电极伸到所述导电层的边缘,从而整体上所述导电层不会外露,保障所述雾化换能片的密封性,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能片基体为圆盘,所述导电层完全覆盖所述换能片基体,所述保护层为圆形,所述保护层的外径小于所述导电层的外径,所述接触电极的内侧面与所述保护层接触贴合,所述接触电极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电层的外周面平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为环形,所述接触电极的内径与所述保护层的外径相等,所述接触电极的外径与所述导电层的外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区为多个,多个所述接触电极区在所述导电层上间隔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能片基体和所述导电层均为圆形,多个所述接触电极区在所述导电层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在背离所述导电层的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保护层的高度,所述接触电极上背离所述导电层的侧面与外部装配件接触匹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导电层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能片基体为陶瓷片。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换能片。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通过在所述雾化装置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换能片,使得引出电路能够通过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导电层电性连接,同时所述接触电极由所述保护层延伸到所述导电层的边缘,使得所述接触电极与所述保护层之间无缝隙,所述导电层能够被保护在内,保障所述雾化换能片的密封性,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引出电路,所述引出电路与所述接触电极电性连接。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雾化换能片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雾化换能片的主视图;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换能片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体现有接触电极时所述雾化换能片的局部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雾化换能片;11、换能片基体;12、导电层;13、保护层;14、接触电极区;15、接触电极;151、内侧面;152、外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雾化换能片10,包括换能片基体11,所述换能片基体11上设有导电层12,所述导电层12上背离所述换能片基体11的端面设有保护层13。所述保护层13未完全覆盖所述导电层12,所述导电层12上裸露在所述保护层13外的部分形成接触电极区14,所述接触电极区14设有接触电极15,所述接触电极15由所述保护层13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12的边缘平齐。上述方案提供的雾化换能片10,通过在所述接触电极区14设置所述接触电极15,以便外界电路方便与所述导电层12电性连接。而且所述接触电极15由所述保护层13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12的边缘平齐,使得所述接触电极15与所述保护层13之间无缝隙,同时所述接触电极15伸到所述导电层12的边缘,从而整体上所述导电层12不会外露,保障所述雾化换能片10的密封性,避免出现短路的情况。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接触电极区14可以是环形。或者如图3所示,所述接触电极区14为多个,多个接触电极区14在所述导电层12上间隔分布。当所述接触电极区14为环形时,设置在所述接触电极区14的接触电极15可以为环形。所述接触电极15的内侧面151与所述保护层13接触,所述接触电极15的外侧面152与所述导电层12的外周面平齐。这里所述接触电极15的内侧面是指环形的所述接触电极15的内周面,所述接触电极15的外侧面是指环形的所述接触电极15的外周面。即如图4所示,环形的所述接触电极15在径向上的厚度与所述接触电极区14在径向上的厚度一致。当所述接触电极区14为多个时,各个所述接触电极区14均设有所述接触电极15,所述接触电极15可以将所述接触电极区14完全填充。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能片基体11和所述导电层12均为圆形,多个所述接触电极区14在所述导电层12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提高适用范围。且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接触电极15也使得密封性更加容易得到保障。所述雾化换能片10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换能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能片基体,所述换能片基体上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背离所述换能片基体的端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未完全覆盖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裸露在所述保护层外的部分形成接触电极区,所述接触电极区设有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由所述保护层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平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换能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能片基体,所述换能片基体上设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背离所述换能片基体的端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未完全覆盖所述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裸露在所述保护层外的部分形成接触电极区,所述接触电极区设有接触电极,所述接触电极由所述保护层延伸至与所述导电层的边缘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换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片基体为圆盘,所述导电层完全覆盖所述换能片基体,所述保护层为圆形,所述保护层的外径小于所述导电层的外径,所述接触电极的内侧面与所述保护层接触贴合,所述接触电极的外侧面与所述导电层的外周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换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为环形,所述接触电极的内径与所述保护层的外径相等,所述接触电极的外径与所述导电层的外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换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区为多个,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曙光陈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