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71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包括水箱,还包括过半圆形进气装置、支撑柱、抽气过滤机构以及排气机构;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安装在水箱的顶部并与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水箱内底壁的中部并与抽气过滤机构连接,所述抽气过滤机构与水箱的内底壁连接,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水箱的外侧并与水箱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弧形叶片在转动时产生空气流动,使外界的空气通过锥形导流孔进入水箱的内腔中,使空气上的灰尘附着在弧形叶片的外表面,当弧形叶片与水接触时,水对弧形叶片进行清洗,进而使灰尘与水融合留在水箱的内腔中,进而完成对灰尘的清除,解决了传统洒水除尘导致地面湿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为此建筑施工的现场往往需要进行洒水除尘,进而保证灰尘不会被操作人员吸入,从而保证操作人员的健康。然而在实地的操作过程中洒水除尘使灰尘附着在地面上进而变成泥土,泥土夹杂着水分使地面极为湿滑,这也导致操作人员在工作时极易发生摔倒,从而影响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其可方便的对灰尘进行去除,解决了传统洒水除尘导致地面湿滑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包括水箱,还包括过半圆形进气装置、支撑柱、抽气过滤机构以及排气机构;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安装在水箱的顶部并与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柱安装在水箱内底壁的中部并与抽气过滤机构连接,所述抽气过滤机构与水箱的内底壁连接,所述排气机构设置在水箱的外侧并与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包括半圆形进气罩以及锥形导流孔;所述半圆形进气罩安装在水箱的顶部,所述锥形导流孔等距离开设在半圆形进气罩的外表面,所述锥形导流孔与半圆形进气罩轴心点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抽气过滤机构包括双轴电机、蜗杆、支撑杆、转轮、蜗轮、弧形叶片以及锥形孔;所述双轴电机安装在支撑柱的顶部,所述蜗杆安装在双轴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水箱的内底壁,所述转轮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杆的正面,所述蜗轮安装在转轮的正面并与蜗杆的外表面啮合,所述弧形叶片等距离焊接在转轮的外表面,所述锥形孔开设在弧形叶片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机构包括排气管、排气盒以及排气口;所述排气管插接在水箱的外侧并与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气盒的内腔与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口开设在排气盒远离水箱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两侧的底部均插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水箱的内腔连通,所述排污管远离水箱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叶片与转轮的夹角为七十五度,所述弧形叶片为不锈钢材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为长方体外形,所述水箱为树脂材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圆形进气罩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半圆形进气罩分别安装在水箱顶部的两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通过设置半圆形进气装置以及抽气过滤机构,从而使此装置可通过抽气过滤机构的启动来使双轴电机带动蜗进行转动,进而使蜗杆通过蜗轮带动转轮与弧形叶片进行转动,弧形叶片在转动时产生空气流动,使外界的空气通过锥形导流孔进入水箱的内腔中,使空气上的灰尘附着在弧形叶片的外表面,当弧形叶片与水接触时,水对弧形叶片进行清洗,进而使灰尘与水融合留在水箱的内腔中,进而完成对灰尘的清除。2、该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通过设置排气机构,从而使位于水箱内腔中干净的空气可通过排气管进入排气盒的内腔中,通过排气盒对气体的流速进行缓冲,从而使空气的流速变慢,进而使流速较慢的空气通过排气口排出此装置,从而使此装置在排气时不会将外界的灰尘大量扬起,使此装置的使用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顶部俯视图。图中:1水箱;2半圆形进气装置、21半圆形进气罩、22;3支撑柱;4抽气过滤机构、41双轴电机、42蜗杆、43支撑杆、44转轮、45蜗轮、46弧形叶片、47锥形孔;5排气机构、51排气管、52排气盒、53排气口;6排污管、7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包括水箱1,还包括过半圆形进气装置2、支撑柱3、抽气过滤机构4以及排气机构5;半圆形进气装置2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支撑柱3安装在水箱1内底壁的中部并与抽气过滤机构4连接,抽气过滤机构4与水箱1的内底壁连接,排气机构5设置在水箱1的外侧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半圆形进气装置2包括半圆形进气罩21以及锥形导流孔22;半圆形进气罩21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锥形导流孔22等距离开设在半圆形进气罩21的外表面,锥形导流孔22与半圆形进气罩21轴心点的夹角为四十五度;抽气过滤机构4包括双轴电机41、蜗杆42、支撑杆43、转轮44、蜗轮45、弧形叶片46以及锥形孔47;双轴电机41安装在支撑柱3的顶部,蜗杆42安装在双轴电机41的输出轴上,支撑杆43安装在水箱1的内底壁,转轮4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杆43的正面,蜗轮45安装在转轮44的正面并与蜗杆42的外表面啮合,弧形叶片46等距离焊接在转轮44的外表面,锥形孔47开设在弧形叶片46的中部。本实施方案中,锥形孔47的设计,使弧形叶片46上附着的灰尘与杂质在弧形叶片46的转动下与水接触后,水通过锥形孔47穿过弧形叶片46,进而方便的对位于弧形叶片46上的杂质进行清洗,通过设置半圆形进气装置2以及抽气过滤机构4,从而使此装置可通过抽气过滤机构4的启动来使双轴电机41带动蜗42进行转动,进而使蜗杆42通过蜗轮45带动转轮44与弧形叶片46进行转动,弧形叶片46在转动时产生空气流动,使外界的空气通过锥形导流孔22进入水箱1的内腔中,使空气上的灰尘附着在弧形叶片46的外表面,当弧形叶片46与水接触时,水对弧形叶片46进行清洗,进而使灰尘与水融合留在水箱1的内腔中,进而完成对灰尘的清除。具体的,排气机构5包括排气管51、排气盒52以及排气口53;排气管51插接在水箱1的外侧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排气盒52的内腔与排气管51连通,排气口53开设在排气盒52远离水箱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排气机构5,从而使位于水箱1内腔中干净的空气可通过排气管51进入排气盒52的内腔中,通过排气盒52对气体的流速进行缓冲,从而使空气的流速变慢,进而使流速较慢的空气通过排气口53排出此装置,从而使此装置在排气时不会将外界的灰尘大量扬起,使此装置的使用较为方便。具体的,水箱1两侧的底部均插接有排污管6,排污管6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排污管6远离水箱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7。本实施例中,排污管6和密封盖7的设计,使水箱1内腔中的污水可通过排污管6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圆形进气装置(2)、支撑柱(3)、抽气过滤机构(4)以及排气机构(5);/n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2)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柱(3)安装在水箱(1)内底壁的中部并与抽气过滤机构(4)连接,所述抽气过滤机构(4)与水箱(1)的内底壁连接,所述排气机构(5)设置在水箱(1)的外侧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n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2)包括半圆形进气罩(21)以及锥形导流孔(22);/n所述半圆形进气罩(21)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所述锥形导流孔(22)等距离开设在半圆形进气罩(21)的外表面,所述锥形导流孔(22)与半圆形进气罩(21)轴心点的夹角为四十五度;/n抽气过滤机构(4)包括双轴电机(41)、蜗杆(42)、支撑杆(43)、转轮(44)、蜗轮(45)、弧形叶片(46)以及锥形孔(47);/n所述双轴电机(41)安装在支撑柱(3)的顶部,所述蜗杆(42)安装在双轴电机(41)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撑杆(43)安装在水箱(1)的内底壁,所述转轮(4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杆(43)的正面,所述蜗轮(45)安装在转轮(44)的正面并与蜗杆(42)的外表面啮合,所述弧形叶片(46)等距离焊接在转轮(44)的外表面,所述锥形孔(47)开设在弧形叶片(46)的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圆形进气装置(2)、支撑柱(3)、抽气过滤机构(4)以及排气机构(5);
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2)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柱(3)安装在水箱(1)内底壁的中部并与抽气过滤机构(4)连接,所述抽气过滤机构(4)与水箱(1)的内底壁连接,所述排气机构(5)设置在水箱(1)的外侧并与水箱(1)的内腔连通;
所述半圆形进气装置(2)包括半圆形进气罩(21)以及锥形导流孔(22);
所述半圆形进气罩(21)安装在水箱(1)的顶部,所述锥形导流孔(22)等距离开设在半圆形进气罩(21)的外表面,所述锥形导流孔(22)与半圆形进气罩(21)轴心点的夹角为四十五度;
抽气过滤机构(4)包括双轴电机(41)、蜗杆(42)、支撑杆(43)、转轮(44)、蜗轮(45)、弧形叶片(46)以及锥形孔(47);
所述双轴电机(41)安装在支撑柱(3)的顶部,所述蜗杆(42)安装在双轴电机(41)的输出轴上,所述支撑杆(43)安装在水箱(1)的内底壁,所述转轮(44)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在支撑杆(43)的正面,所述蜗轮(45)安装在转轮(44)的正面并与蜗杆(42)的外表面啮合,所述弧形叶片(46)等距离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辉冀晓忠陈佑童朱仲文王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