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62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灭火器阀,包括:阀体,阀体内为空腔;阀瓣,阀瓣设置在阀体内,且阀瓣的侧壁与阀体的内壁滑动连接;并且阀瓣将阀体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阀腔和下阀腔;阀瓣上开设有细通孔,细通孔连通上阀腔和下阀腔;螺纹连接管,螺纹连接管设置在阀体的一侧,并连通上阀腔;排放口,排放口设置在阀体的一侧;当阀瓣位于最下方时,阀瓣的侧壁挡住排放口;当阀瓣移动到最上方时,排放口连通下阀腔;气瓶接口,气瓶接口设置在阀体底部,并连通下阀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阀瓣上开设细通孔,可以在探火管发生漏气时自动对探火管进行补压,减少检修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火器阀
本技术涉及灭火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灭火器阀的

技术介绍
火探管灭火装置是一套简单、低成本且高度可靠的独立自动灭火装置,它无需任何电源,无需专门的烟、温感探测器,无需复杂的设备及管线,利用自身储压,探火管受热破裂,立即释放灭火剂灭火。对于现有的火探管灭火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持探火管的正常工作状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止系统的误开启,需维修人员经常检查。当探火管处压力下降时,需人工对探火管处的压力进行补压,维护成本高,且及时性不能保证,若探火管长时间漏气就会造成容器阀的误开启,给人们带来诸多麻烦,降低了整个灭火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产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火器阀,可以在探火管发生漏气时自动对探火管进行补压,减少检修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灭火器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开设有空腔;阀瓣,所述阀瓣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瓣的侧壁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滑动连接;并且所述阀瓣将所述阀体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阀腔和下阀腔;所述阀瓣上开设有细通孔,所述细通孔连通所述上阀腔和所述下阀腔;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并连通所述上阀腔;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当所述阀瓣位于最下方时,所述阀瓣的侧壁挡住所述排放口;当所述阀瓣移动到最上方时,所述排放口连通所述下阀腔;气瓶接口,所述气瓶接口设置在所述阀体底部,并连通所述下阀腔。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所述阀瓣的顶部面积大于所述阀瓣的底部面积。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所述阀瓣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细通孔的底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通过弹性件连接,使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缝隙连接。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所述安装槽为圆锥状,其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密封垫也为圆锥状,所述密封垫的截面积也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安装槽内壁的斜率与所述密封垫侧壁的斜率相等。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所述弹性件是弹簧;所述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弹簧槽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密封垫。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所述细通孔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阀瓣底部固定连接。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还包括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并且所述充气口连通所述下阀腔。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还包括爆破膜片,所述爆破膜片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侧面,并连通所述下阀腔。上述一种灭火器阀,其中,还包括电源接头,所述电源接头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侧面;所述下阀腔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源接头与所述气压传感器电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阀瓣上开设细通孔,当火探管缓慢漏气时,氮气可以经过细通孔由下阀腔进入上阀腔,并经过螺纹连接管进入火探管,自动对火探管进行补压,减少检修的频率,并降低维护成本;一旦着火时,火探管软化并爆破后,火探管内的气压迅速下降,通过细通孔的氮气不足以弥补火探管损失的气压,因此上阀腔和下阀腔之间的气压差将阀瓣顶起,使得灭火剂从气瓶内喷出进行自动灭火。2、本技术通过在阀瓣底部设置安装槽和密封垫,当火探管软化并爆破后,上阀腔和下阀腔之间的气压差将密封垫顶起,堵住细通孔,使氮气不会从火探管中漏出。3、本技术通过设置充气口,可以直接从充气口中向气瓶内补充氮气和灭火剂,也可以使充气口连接充气装置,长时间向漏气的火探管中补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灭火器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灭火器阀的内部结构简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中:1、阀体;11、上阀腔;12、下阀腔;2、阀瓣;21、细通孔;22、安装槽;23、弹簧槽;24、弹性件;25、密封垫;26、过滤装置;3、螺纹连接管;4、排放口;5、气瓶接口;6、充气口;7、爆破膜片;8、电源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灭火器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灭火器阀的内部结构简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灭火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体1内开设有空腔。阀瓣2,阀瓣2设置在阀体1内,且阀瓣2的侧壁与阀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使阀瓣2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并且阀瓣2将阀体1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阀腔11和下阀腔12。阀瓣2上开设有细通孔21,细通孔21连通上阀腔11和下阀腔12。螺纹连接管3,螺纹连接管3设置在阀体1的一侧,并连通上阀腔11。螺纹连接管3用于连接火探管(图中未示出),火探管和上阀腔11内预先充满高压力的氮气,并且火探管置于靠近或在火源最可能发生处的上方,用于探测或在是否发生。一旦着火时,火探管在受热温度最高处被软化并爆破,火探管和上阀腔11内的氮气从火探管的缺口中漏出。排放口4,排放口4设置在阀体1的一侧。当阀瓣2位于最下方时,阀瓣2的侧壁挡住排放口4。当阀瓣2移动到最上方时,排放口4连通下阀腔12。排放口4用于连接排放管(图中未示出),当火灾发生时,气瓶中的气体和灭火剂通过排放管喷出,进行灭火。气瓶接口5,气瓶接口5设置在阀体1底部,并连通下阀腔12。阀体1的底部通过气瓶接口5安装在气瓶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火探管缓慢漏气时,火探管和上阀腔11中的氮气缓慢减少,气瓶中的氮气可以经过细通孔21由下阀腔12进入上阀腔11,并经过螺纹连接管3进入火探管,自动对火探管进行补压,防止火探管中的气压降低导致灭火装置误启动,减少检修的频率,并降低维护成本。一旦着火时,火探管在受热温度最高处被软化并爆破,火探管和上阀腔11内的氮气从火探管的缺口中漏出,导致火探管和上阀腔11中的氮气迅速减少。经由细通孔21从下阀腔12进入上阀腔11的氮气较少,不足以补充上阀腔11中失去的氮气,使上阀腔11中的气压降低,下阀腔12中的气压将阀瓣2向上顶起,排放口4连通下阀腔12,因此,气瓶中的氮气和灭火剂从排放口中喷出,进行灭火。灭火完成后,需要更换新的火探管,并重新向火探管和上阀腔11中补充氮气,使上阀腔11和下阀腔12中的气压达到平衡,阀瓣2回到最下方,并堵住排放口4,防止氮气和灭火剂从排放管中喷出。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上阀腔11和下阀腔12都是圆柱状,并且上阀腔11的底面积比下阀腔12的底面积大,因此使阀瓣2顶部的面积大于阀瓣2底部的面积。当上阀腔11和下阀腔12的气压达到平衡时,阀瓣2顶部和底部受到的气体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火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阀体,所述阀体内开设有空腔;/n阀瓣,所述阀瓣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瓣的侧壁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滑动连接;并且所述阀瓣将所述阀体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阀腔和下阀腔;所述阀瓣上开设有细通孔,所述细通孔连通所述上阀腔和所述下阀腔;/n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并连通所述上阀腔;/n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当所述阀瓣位于最下方时,所述阀瓣的侧壁挡住所述排放口;当所述阀瓣移动到最上方时,所述排放口连通所述下阀腔;/n气瓶接口,所述气瓶接口设置在所述阀体底部,并连通所述下阀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开设有空腔;
阀瓣,所述阀瓣设置在所述阀体内,且所述阀瓣的侧壁与所述阀体的内壁滑动连接;并且所述阀瓣将所述阀体内的空腔分隔为上阀腔和下阀腔;所述阀瓣上开设有细通孔,所述细通孔连通所述上阀腔和所述下阀腔;
螺纹连接管,所述螺纹连接管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并连通所述上阀腔;
排放口,所述排放口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一侧;当所述阀瓣位于最下方时,所述阀瓣的侧壁挡住所述排放口;当所述阀瓣移动到最上方时,所述排放口连通所述下阀腔;
气瓶接口,所述气瓶接口设置在所述阀体底部,并连通所述下阀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灭火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的顶部面积大于所述阀瓣的底部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灭火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瓣的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细通孔的底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通过弹性件连接,使所述密封垫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缝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笃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