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伸缩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572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弹力伸缩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和引流管,所述引流袋本体顶面贯通密封连接有引流管,且引流管表面套接有PU弹簧管,并且引流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引流端,所述引流管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PU弹簧管,PU弹簧管具有弹力伸缩功能,引流管从PU弹簧管中穿过,引流管在不受牵引力作用下,沿PU弹簧管折叠,减小引流管的外露长度,当患者下床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过长而外露,减少摆动和钩挂现象,保护了患者隐私,不影响美观,当患者卧床翻身时,引流管受到牵引作用,引流管沿PU弹簧管伸长,减少引流管拉应力,避免出现扯脱引流管的现象,保护患者安全,减小医护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力伸缩引流袋
本技术涉及引流袋
,尤其涉及弹力伸缩引流袋。
技术介绍
引流袋是指一次性引流袋,常用于医疗领域,是非常常用的医疗器材,引流袋作为常见的医疗器材,形式多样,引流袋上的附加功能也越来越多样。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留置管道的患者使用的引流袋为引流管和袋子两部分组成,引流管部分长度一般为100cm,患者在持续引流时,下床活动管线过长,走路时摆动、钩挂有致脱管的风险,或暴露患者隐私,影响美观,致患者形象受损,患者卧床时引流袋挂于病床下挂钩上,翻身时管线过短极易扯脱导管,不仅增加患者病痛,还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弹力伸缩引流袋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弹力伸缩引流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弹力伸缩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和引流管,所述引流袋本体顶面贯通密封连接有引流管,且引流管表面套接有PU弹簧管,并且引流管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引流端,所述引流管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引流袋本体底面贯通连接有底阀,且引流袋本体表面印刷有刻度,并且引流袋本体顶面位于引流管一侧开设有挂接孔,所述引流袋本体顶面位于引流管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绳连接有第二固定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PU弹簧管一端固定套接有工字轮,且工字轮表面套接有环形固定绳,并且环形固定绳一侧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绳连接有第一固定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环形固定绳两端缝合有魔术贴,且环形固定绳为柔性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PU弹簧管为透明结构,所述引流管为透明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引流袋本体为透明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引流管外径略小于PU弹簧管内径,且PU弹簧管内壁为粗糙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PU弹簧管最大伸长长度大于150cm,且PU弹簧管最小缩短长度小于30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绳长度不大于15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接绳长度不大于10c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了PU弹簧管,PU弹簧管具有弹力伸缩功能,引流管从PU弹簧管中穿过,引流管在不受牵引力作用下,沿PU弹簧管折叠,减小引流管的外露长度,当患者下床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过长而外露,减少摆动和钩挂现象,保护了患者隐私,不影响美观,当患者卧床翻身时,引流管受到牵引作用,引流管沿PU弹簧管伸长,减少引流管拉应力,避免出现扯脱引流管的现象,保护患者安全,减小医护人员工作量。2、本技术中,采用了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第一固定夹通过第一连接绳和环形固定绳与工字轮连接,当患者下床活动时,通过环形固定绳与工字轮固定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固定夹将PU弹簧管固定在身上,同时通过第二固定夹将引流袋本体固定在身上,方便患者携带,第一固定夹固定PU弹簧管,避免PU弹簧管拉扯引流端,当患者卧床时,可打开环形固定绳解开第一固定夹,防止第一固定夹硌伤患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弹力伸缩引流袋PU弹簧管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弹力伸缩引流袋PU弹簧管拉长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PU弹簧管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环形固定绳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引流袋本体;2、挂接孔;3、PU弹簧管;4、第一固定夹;5、第一连接绳;6、流量调节阀;7、引流管;8、引流端;9、工字轮;10、环形固定绳;11、第二固定夹;12、第二连接绳;13、刻度;14、底阀;15、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3所示,弹力伸缩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和引流管7,引流袋本体1顶面贯通密封连接有引流管7,且引流管7表面套接有PU弹簧管3,并且引流管7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引流端8,引流管7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阀6,引流袋本体1底面贯通连接有底阀14,且引流袋本体1表面印刷有刻度13,并且引流袋本体1顶面位于引流管7一侧开设有挂接孔2,挂接孔2方便将引流袋本体1挂接在病床边的挂钩上,引流袋本体1顶面位于引流管7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绳12连接有第二固定夹11,第二固定夹11为强力夹,夹持力度强,本实施例中,PU弹簧管3具有弹力伸缩功能,引流管7从PU弹簧管3中穿过,引流管7在不受牵引力作用下,沿PU弹簧管3折叠,减小引流管7的外露长度,当患者下床活动时,避免引流管7过长而外露,减少摆动和钩挂现象,保护了患者隐私,不影响美观,当患者卧床翻身时,引流管7受到牵引作用,引流管7沿PU弹簧管3伸长,减少引流管7拉应力,避免出现扯脱引流管7的现象,保护患者安全,减小医护人员工作量。实施例二:根据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4所示,PU弹簧管3一端固定套接有工字轮9,且工字轮9表面套接有环形固定绳10,并且环形固定绳10一侧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绳5连接有第一固定夹4,环形固定绳10两端缝合有魔术贴15,环形固定绳10一端外表面缝合有魔术贴毛面,环形固定绳10另一端内表面缝合有魔术贴钩面,且环形固定绳10为柔性结构,环形固定绳10绕工字轮9腹柱一周,通过魔术贴15粘合固定,当患者下床活动时,通过环形固定绳10与工字轮9固定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固定夹4将PU弹簧管3固定在身上,同时通过第二固定夹11将引流袋本体1固定在身上,方便患者携带,第一固定夹4固定PU弹簧管3,避免PU弹簧管3拉扯引流端8,当患者卧床时,可打开环形固定绳10解开第一固定夹4,防止第一固定夹4硌伤患者。实施例三:参照图1-2所示,PU弹簧管3为透明结构,引流管7为透明结构,引流袋本体1为透明结构,方便观察液体流通情况。实施例四:参照图3所示,引流管7外径略小于PU弹簧管3内径,且PU弹簧管3内壁为粗糙结构,粗糙结构的PU弹簧管3避免引流管7在PU弹簧管3内壁滑动连接而影响PU弹簧管3拉伸。实施例五:参照图1-2所示,PU弹簧管3最大伸长长度大于150cm,满足患者翻身需求,且PU弹簧管3最小缩短长度小于30cm,方便患者携带。实施例六:参照图1-2所示,第一连接绳5长度不大于10cm,第二连接绳12长度不大于15cm,尽量使PU弹簧管3和引流袋本体1贴近身体,避免晃动产生。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患者需要下床活动时,通过环形固定绳10与工字轮9固定连接,然后通过第一固定夹4将PU弹簧管3固定在身上,同时通过第二固定夹11将引流袋本体1固定在身上,方便患者携带,第一固定夹4固定PU弹簧管3,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弹力伸缩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和引流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1)顶面贯通密封连接有引流管(7),且引流管(7)表面套接有PU弹簧管(3),并且引流管(7)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引流端(8),所述引流管(7)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阀(6),所述引流袋本体(1)底面贯通连接有底阀(14),且引流袋本体(1)表面印刷有刻度(13),并且引流袋本体(1)顶面位于引流管(7)一侧开设有挂接孔(2),所述引流袋本体(1)顶面位于引流管(7)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绳(12)连接有第二固定夹(11)。/n

【技术特征摘要】
1.弹力伸缩引流袋,包括引流袋本体(1)和引流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本体(1)顶面贯通密封连接有引流管(7),且引流管(7)表面套接有PU弹簧管(3),并且引流管(7)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引流端(8),所述引流管(7)表面设置有流量调节阀(6),所述引流袋本体(1)底面贯通连接有底阀(14),且引流袋本体(1)表面印刷有刻度(13),并且引流袋本体(1)顶面位于引流管(7)一侧开设有挂接孔(2),所述引流袋本体(1)顶面位于引流管(7)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绳(12)连接有第二固定夹(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伸缩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PU弹簧管(3)一端固定套接有工字轮(9),且工字轮(9)表面套接有环形固定绳(10),并且环形固定绳(10)一侧表面通过第一连接绳(5)连接有第一固定夹(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伸缩引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绳(10)两端缝合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