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震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52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椅子,其特征在于:U形杆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所述U形杆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肢体抬高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利于实现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
本技术涉及下肢体抬高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
技术介绍
患者在做完下肢手术后,或下肢创伤,血液会在下肢深静脉瘀滞,阻塞静脉,会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以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抬高下肢常用到海绵垫或橡胶垫,由于海绵垫或橡胶垫的外形比较固定,不能满足不同身高、体位的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时,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状态,影响血液循环效果。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利于实现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椅子,其特征在于:U形杆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所述U形杆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摆位机构包括螺杆一,所述螺杆一设置在所述矩形滑槽内,所述螺杆一的一端铰接所述矩形滑槽的一端,所述螺杆一铰接所述矩形滑槽的另一端,所述螺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的中心,所述矩形滑槽内设置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螺杆一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杆内设置有螺杆二,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转盘二,所述转盘二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二,所述螺杆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下侧中心,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的一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板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十字滑槽,所述十字滑槽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所述十字滑槽内设置有十字滑块,所述十字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方板二的一端,所述方板二的上部螺纹连接螺栓,所述螺栓匹配所述圆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十字滑块的上侧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弧形板的下侧中心,所述弧形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对称的所述圆杆分别铰接所述方板的上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椅子的两个竖板分别对应所述U形杆的长杆螺纹连接顶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有U形杆,能够实现弧形板的前后移动,有效的适应不同患者的腿部长度;(2)本装置有矩形滑槽,能够实现弧形板的左右移动,有效的根据左右腿的位置移动弧形板;(3)本装置有螺杆二,能够实现弧形板的上下移动,有效的将弧形板抬高不同高度;(4)本装置有十字滑槽,能够实现弧形板的摆动,有效的将弧形板摆动合适的角度,提高舒适性。本技术为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有利于实现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图中:1、椅子,2、U形杆,3、顶丝,4、矩形滑槽,5、支撑杆,6、转盘二,7、螺杆二,8、螺杆一,9、转盘一,11、弧形板,12、方板,13、支撑板,14、连杆,15、十字滑块,16、十字滑槽,17、方板二,18、螺栓,19、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椅子1,U形杆2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1,所述U形杆2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4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4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所述摆位机构包括螺杆一8,所述螺杆一8设置在所述矩形滑槽4内,所述螺杆一8的一端铰接所述矩形滑槽4的一端,所述螺杆一8铰接所述矩形滑槽4的另一端,所述螺杆一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9的中心,所述矩形滑槽4内设置有支撑杆5的一端,所述螺杆一8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所述支撑杆5内设置有螺杆二7,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铰接转盘二6,所述转盘二6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二7,所述螺杆二7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3的下侧中心,所述支撑板13的上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12的一端。所述支撑板13的上侧中心固定连接十字滑槽16,所述十字滑槽16的一侧设置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19,所述十字滑槽16内设置有十字滑块15,所述十字滑块15的一端固定连接方板二17的一端,所述方板二17的上部螺纹连接螺栓18,所述螺栓18匹配所述圆孔19。所述十字滑块15的上侧铰接连杆14的一端,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铰接弧形板11的下侧中心,所述弧形板11的上部固定连接对称的圆杆20,对称的所述圆杆20分别铰接所述方板12的上部。所述椅子1的两个竖板分别对应所述U形杆2的长杆螺纹连接顶丝3。所述螺杆一8及所述螺杆二7均具有自锁功能。所述方板二17的一侧接触所述十字滑槽16的一侧。所述弧形板11的内层为医用橡胶。本技术工作流程为:初始状态为矩形滑槽4远离椅子1的竖板,支撑板13靠近支撑杆5的一端。患者坐在椅子1上,根据腿的长度,拧松顶丝3,医务人员双手握住支撑杆5,双手用力移动支撑杆5,支撑杆5带动转盘二6及螺杆一8移动,螺杆一8带动矩形滑槽4及转盘一9移动,矩形滑槽4带动U形杆2沿着椅子1移动,转盘二6及支撑杆5带动螺杆二7移动,螺杆二7带动支撑板13移动,支撑板13带动十字滑槽16及方板12移动,十字滑槽16带动十字滑块15移动,十字滑块15带动方板二17及连杆14移动,方板二17带动螺栓18移动,连杆14带动弧形板11移动,弧形板11及方板12带动圆杆20移动,当弧形板11移动合适位置后,停止移动支撑杆5,拧紧顶丝3。根据患者需要抬高的是左腿还是右腿,转动转盘一9,转盘一9带动螺杆一8转动,螺杆一8带动支撑杆5沿着矩形滑槽4移动,支撑杆5带动转盘二6移动,转盘二6及支撑杆5带动螺杆二7移动,螺杆二7带动支撑板13移动,支撑板13带动十字滑槽16及方板12移动,十字滑槽16带动十字滑块15移动,十字滑块15带动方板二17及连杆14移动,方板二17带动螺栓18移动,连杆14带动弧形板11移动,弧形板11及方板12带动圆杆20移动,当弧形板11移动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一9。患者腿部放在弧形板11上,当需要调整高度时,转动转盘二6,转盘二6带动螺杆二7向上移动,螺杆二7带动支撑板13向上移动,支撑板13带动十字滑槽16及方板12向上移动,十字滑槽16带动十字滑块15向上移动,十字滑块15带动方板二17及连杆14向上移动,方板二17带动螺栓18向上移动,连杆14带动弧形板11移动,弧形板11及方板12带动圆杆20移动,当弧形板11向上移动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二6。根据抬高时腿部的角度,拧下螺栓18,弧形板11随着腿部抬高的角度移动,弧形板11带动连杆14移动,连杆14带动十字滑块15沿着十字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椅子(1),其特征是:U形杆(2)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1),所述U形杆(2)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4)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4)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包括椅子(1),其特征是:U形杆(2)的两个长杆分别穿过所述椅子(1),所述U形杆(2)的两个长杆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矩形滑槽(4)的一端,所述矩形滑槽(4)的上侧设置有摆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摆位机构包括螺杆一(8),所述螺杆一(8)设置在所述矩形滑槽(4)内,所述螺杆一(8)的一端铰接所述矩形滑槽(4)的一端,所述螺杆一(8)铰接所述矩形滑槽(4)的另一端,所述螺杆一(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盘一(9)的中心,所述矩形滑槽(4)内设置有支撑杆(5)的一端,所述螺杆一(8)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普外临床的下肢体抬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5)内设置有螺杆二(7),所述支撑杆(5)的另一端铰接转盘二(6),所述转盘二(6)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二(7),所述螺杆二(7)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3)的下侧中心,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寰吴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震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