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51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止鼾器,它包括上颌牙套、下颌牙套以及施力装置,其中,所述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两侧的颊侧侧壁分别以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所述施力装置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颌牙套靠前牙的区域,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颌牙套靠后牙的区域,使得在咬合状态下,所述施力装置对下颌施加向前的力,所述施力装置包括能够沿第一轴线相对运动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是弹性可伸缩的,通过被拉伸产生所述施加于下颌的向前的力,其中,所述施力装置是套管和滑动杆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止鼾器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止鼾器。
技术介绍
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很多人对其不够重视,甚至有人将其当做睡眠质量好的表现。而事实上,打鼾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打鼾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容易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止鼾器,以抑制打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止鼾器,它包括上颌牙套、下颌牙套以及施力装置,其中,所述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两侧的颊侧侧壁分别以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所述施力装置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颌牙套靠前牙的区域,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颌牙套靠后牙的区域,使得在咬合状态下,所述施力装置对下颌施加向前的力,所述施力装置包括能够沿第一轴线相对运动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是弹性可伸缩的,通过被拉伸产生所述施加于下颌的向前的力,其中,所述施力装置是套管和滑动杆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颌牙套为一体的壳状,形成容纳上颌牙齿的空腔,该空腔的几何形态与上颌牙齿当前布局基本吻合,所述下颌牙套为一体的壳状,形成容纳下颌牙齿的空腔,该空腔的几何形态与下颌牙齿当前布局基本吻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间设有弹簧,当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沿所述第一轴线远离对方时,所述弹簧被拉伸,产生所述施加于下颌的向前的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之一上设有标记,用于指示所述施加于下颌的向前的力的大小。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其详细描述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若干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不必是成比例的,并且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图1示意性地展示了睡眠中气道闭塞的情况;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止鼾器;图3A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施力装置;图3B为图3A所示施力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止鼾器;图5A示意性的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施力装置;以及图5B为图5A所示施力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引用了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书和附图所提及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仅仅出于是说明性之目的,并非意图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采用许多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所描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在此说明并图示的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替换、组合、分离和设计,这些不同配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示意性地展示了睡眠中气道闭塞的情况。人的鼻腔101和口腔103均与气道105连通。当人处于睡眠时,可能由于肌肉放松、下颌后缩、舌后坠而导致气道组织塌陷造成气道阻塞。尤其是肥胖人群,其气道通常较狭窄,更容易造成气道阻塞。打开气道的方法之一是将下颌向前拉伸,以增加咽喉、舌头及软腭的肌肉张力,从而撑开睡眠时因肌肉松弛而塌陷的气道。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止鼾器,通过对下颌施加一个向前的力而达到止鼾之目的。请参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止鼾器200。止鼾器200包括上颌牙套201、下颌牙套203以及施力装置205。其中,上颌牙套201佩戴于上颌牙列207,下颌牙套203佩戴于下颌牙列209,上颌牙套201与下颌牙套203的两侧均以施力装置205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颌牙套201是保持器,其为一体的壳状,形成容纳上颌牙齿的空腔,并且该空腔的几何形态与患者上颌牙齿当前布局基本吻合;所述下颌牙套203是保持器,其为一体的壳状,形成容纳下颌牙齿的空腔,并且该空腔的几何形态与患者下颌牙齿当前布局基本吻合。请参图3A,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施力装置205。请再参图3B,为图3A所示施力装置205沿A-A方向的剖视图。施力装置205包括第一元件2051和第二元件2053。第一元件2051一端形成第一套管,另一端设有安装部2059;第二元件2053一端形成第二套管,另一端设有安装部2061。第二套管用于收容弹簧2057,第一套管用于收容第二元件2053和弹簧2057,并且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能够沿中轴线相对运动。弹簧2057的两头分别固定于安装部2059和2061。当第一元件2051和第二元件2053被拉伸,弹簧2057被拉伸,产生将第一元件2051和第二元件2053向对方拉的回弹力。第二元件2053的第二套管外设有标记2055,用来显示力值,以便于医疗人员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目标以及进行相应地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标记2055可以是标有数值的刻度,以供使用者精确读取力值。在又一实施例中,标记2055也可以是均匀间隔的色带,以供使用者大致了解力值大小。在又一实施例中,标记2055也可以是连续渐变的色彩条或者灰度条,以色彩和灰度表示力值大小。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除了以上具体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任何其他适用的标记形式来展示力值。由于施力装置205是通过被拉伸而施力,其一端是固定于上颌牙套201颊侧侧壁靠前牙的部分,另一端是固定于下颌牙套203颊侧侧壁靠后牙的部分,如此,在咬合状态下,由于施力装置205被拉伸而产生的回缩力对下颌有向前拉的作用,从而增加咽喉、舌头及软腭的肌肉张力,以撑开睡眠时因肌肉松弛而塌陷的气道,起到止鼾的作用。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对于利用施力装置被拉伸产生的回缩力向下颌施加向前的力的实施方式而言,除了弹簧,还可以采用其他弹性体,例如,皮筋。请参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止鼾器300。止鼾器300包括上颌牙套301、下颌牙套303以及施力装置305。其中,上颌牙套301佩戴于上颌牙列307,下颌牙套303佩戴于下颌牙列309,上颌牙套301与下颌牙套303的两侧均以施力装置305连接。请参图5A,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施力装置305。请再参图5B,为图5A所示施力装置305沿B-B方向的剖视图。施力装置305包括套筒3051、弹簧3053、滑动杆3055、限位盖3057以及安装部3059与3061。套筒3051用于收容弹簧3053以及滑动杆3055,其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弹簧3053位于套筒3051封闭端与滑动杆3055之间,如此,当滑动杆3055朝套筒3051的封闭端运动时,将压缩弹簧3053,而被压缩的弹簧3053将产生反弹力。滑动杆3055能够沿套筒3051的收容槽双向运动,其靠套筒3051开口端的一段较细,另一段较粗。限位盖3057固定在套筒3051开口端,其上设有开口,以供滑动杆3055较细的一段穿过,并将滑动杆3055较粗的一段阻挡在套筒3051之内。安装部3059固定在套筒3051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颌牙套、下颌牙套以及施力装置,其中,所述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两侧的颊侧侧壁分别以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所述施力装置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颌牙套靠前牙的区域,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颌牙套靠后牙的区域,使得在咬合状态下,所述施力装置对下颌施加向前的力,所述施力装置包括能够沿第一轴线相对运动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是弹性可伸缩的,通过被拉伸产生所述施加于下颌的向前的力,其中,所述施力装置是套管和滑动杆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颌牙套、下颌牙套以及施力装置,其中,所述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两侧的颊侧侧壁分别以所述施力装置连接,所述施力装置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颌牙套靠前牙的区域,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颌牙套靠后牙的区域,使得在咬合状态下,所述施力装置对下颌施加向前的力,所述施力装置包括能够沿第一轴线相对运动的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是弹性可伸缩的,通过被拉伸产生所述施加于下颌的向前的力,其中,所述施力装置是套管和滑动杆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牙套为一体的壳状,形成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兵黄雷石汶轩夏伦果储沨婷袁玲君赵宁陆珮珺胡铮潘晓岗于泉纪芳赵君冯齐平杨臣杰杨一鸣陈荣敬游清玲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