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热硬提手及具有该阻热硬提手的金属煮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405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热硬提手及具有该阻热硬提手的金属煮水壶,所述阻热硬提手包括:金属硬提梁、第一阻热件及第二阻热件;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阻热件通过第一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通过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阻热件通过第三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通过第四连接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阻热硬提手通过设置第一阻热件及第二阻热件以对金属硬提梁与容器本体之间的热传导进行直接阻隔,相比传统技术方法中通过缠绕包裹阻热材料所得到的阻热提手,上述的阻热硬提手可更直接彻底地阻隔热传导,可大幅提升阻热效果。解决了传统的阻热提手存在的阻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热硬提手及具有该阻热硬提手的金属煮水壶
本技术涉及工艺品加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阻热硬提手及具有该阻热硬提手的金属煮水壶。
技术介绍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使用金属容器盛装温度高于常温的物体,例如热水等;由于热传导作用,金属容器表面的温度会高于常温,使用者无法直接用手拿取该金属容器。传统技术方法均是在金属容器的外壁固定安装金属提手并在金属提手外缠绕包裹阻热材料,以得到与金属容器相连接的阻热提手,然而,由于金属提手依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作用,因受使用限制阻热材料与金属提手的传热接触面积大,且阻热材料的厚度较小,因此上述阻热提手的阻热效果较差,还会对金属容器的美观造成影响。因而,现有技术方法中的阻热提手存在阻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热硬提手及具有该阻热硬提手的金属煮水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阻热提手所存在的阻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阻热硬提手,所述阻热硬提手用于安装于容器本体上,所述容器本体用于放置温度高于常温的液体,其中,所述阻热硬提手包括:金属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热硬提手,所述阻热硬提手用于安装于容器本体上,所述容器本体用于放置温度高于常温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硬提手包括:金属硬提梁、第一阻热件及第二阻热件;/n所述第一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阻热件与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通过第三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阻热件与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后端通过第四连接方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热硬提手,所述阻热硬提手用于安装于容器本体上,所述容器本体用于放置温度高于常温的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硬提手包括:金属硬提梁、第一阻热件及第二阻热件;
所述第一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一阻热件与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前端通过第二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通过第三连接方式连接,所述第二阻热件与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后端通过第四连接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硬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提梁包括:折形把手及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折形把手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阻热件;
所述折形把手用于供使用者提握,其与所述连接杆同向的一端作为所述金属硬提梁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阻热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热硬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热件及所述第二阻热件的外形均为圆柱状结构、椭圆柱状结构或长方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阻热硬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方式及所述第三连接方式均为螺旋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热硬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热件及所述第二阻热件与所述容器本体连接的一端均设有螺孔,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与所述螺孔相适配的螺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热硬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创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