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控湿被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38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温控湿被芯,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包括上被面和下被面,上被面和下被面在边缘处通过缝线缝合在一起形成空腔,空腔分隔有多个独立的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填充有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首先羽绒的蓬松度高隔热效果好,使其起到很好的保温功能,其次,控温纤维可以吸收被窝环境内多余的热量进行储存,待到被窝环境温度降低时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将被窝环境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温控湿被芯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温控湿被芯。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市面上通过在被子里填充羽毛和/或羽绒,制作出重量轻,保温效果好的羽绒被。但其较高的保温效果使得人们在睡眠中体温逐渐升高,一方面迫使人们的身体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另一方面较高的温度也容易诱发人夜间睡觉蹬被、踢被的动作,这两种表现都代表了人体深度睡眠的中断,不能满足人们较高质量睡眠的需要。因此如何制作出一种被子,其可以将被窝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控温控湿被芯,其可以将被窝环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温控湿被芯,包括上被面和下被面,所述上被面和所述下被面在边缘处通过缝线缝合在一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有多个独立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可选地,所述空腔被贯穿于所述上被面和所述下被面的成网格状分布的缝线分割成多个所述容纳腔。可选地,所述上被面和所述下被面之间设置有立衬结构,所述立衬结构将所述空腔分割成多个所述容纳腔。可选地,所述羽绒与所述控温纤维的比例为7:3。可选地,所述控温纤维的长度范围设置为10-20mm。可选地,每个所述容纳腔的容积相同。可选地,所述容纳腔设置为长方体结构。可选地,所述羽绒设置为鸭绒。可选地,所述羽绒设置为鹅绒。>可选地,所述上被面和所述下被面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上被面和下被面之间填充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达到使被窝环境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效果。首先羽绒的蓬松度高隔热效果好,使其起到很好的保温功能,其次,控温纤维可以吸收被窝环境内多余的热量进行储存,待到被窝环境温度降低时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将被窝环境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一中示出的控温控湿被芯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二中示出的控温控湿被芯示意图;图3是图2中上纵立衬和上被面相缝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被面;2、下被面;31、上纵立衬;32、下纵立衬;41、上横立衬;42、下横立衬;5、缝线;6、充绒通道;7、折弯结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温控湿被芯,包括上被面1和下被面2,上被面1和下被面2在边缘处通过缝线缝合在一起,形成空腔,空腔分隔有多个独立的容纳腔,每个容纳腔内填充有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填充物更换为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首先羽绒的蓬松度高隔热效果好,使其起到很好的保温功能,其次,控温纤维为现有技术,通过在普通纤维的中腔内嵌入相变材料制成。相变材料在一定温度内可以由液态-固态之间互相转换,继而吸收和释放热量。可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相变材料。优选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28-32度。具体可以选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如此,人体散发出的多余的热量,可以被相变材料吸收变为液态储存起来,同时温度不变。如此可以将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人体在睡眠时身体的温度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过程,由于羽绒的保温效果,在冬天,人们进入被窝后,身体不会感到非常寒冷,并很快达到所需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身体会继续产生多余的热量,此时热量被控温纤维吸收,储存起来,当人们进入深度睡眠时,身体产生的热量会减小,此时被窝环境温度会降低,此时相变材料会有液体变为固态放出热量给身体,使被窝环境整夜处在适宜的温度范围,给人以良好的睡眠。具体地,空腔可以被贯穿于上被面1和下被面2的成网格状的缝线5分割成多个容纳腔。在制作时,先将上被面1和下被面2在边缘处缝合形成壳体结构,并预留填充口,然后将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填充进入壳体,将填充口缝合。将其铺均匀,然后用贯穿上被面1和下被面2的缝线5将其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的容纳腔。空腔也可以被立衬结构分割成多个容纳腔。立衬结构为现有技术,优选地,如图2所示,上被面1缝合有间隔设置的上纵立衬31,两个上纵立衬31之间设置有上横立衬41,上横立衬41与上纵立衬31有一定间距,以形成充绒通道6。下被面2缝合有间隔设置的下纵立衬32,两个下纵立衬32之间设置有下横立衬42,下横立衬42与下纵立衬32有一定间距,以形成充绒通道6。上纵立衬31和相对应的下纵立衬32相缝合,上横立衬41和相对应的下横立衬42相缝合,如此将空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容纳腔。上被面1和下被面2上均设置有折弯结构7,上横立衬41、下横立衬42、上纵立衬31和下纵立衬32均通过与折弯结构7相缝合而缝合在相对应的上被面1或下被面2上。图3中只示出了上纵立衬31与上被面1的缝合结构,其他情况与之相同,没有在图中示出。如此,上被面1和下被面2的外表面无针孔存在,可以有效防止羽绒从针孔出漏出。如此设置,可将充绒机的充绒管通过充绒通道6进入各容纳腔进行充绒。立衬结构使得容纳腔更具立体性,使羽绒更加蓬松。其中,羽绒和控温纤维的比例设置为7:3。如此可以达到最好的保温与控温效果。控温纤维的长度可设置为10-20mm。将控温纤维切割为10mm至20mm范围内任意的长度的小段,可以使控温纤维与羽绒的朵绒重量接近,如此可以使其和羽绒混合均匀,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重量差异过大出现分层问题。其中,每个容纳腔的容积相同,如此在进行混合物填充时,在填充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只需控制填充时间,即可保证每个容纳腔内的填充物相等。使控温控湿被芯在整体上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温控湿被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被面(1)和下被面(2),所述上被面(1)和所述下被面(2)在边缘处通过缝线缝合在一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有多个独立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控湿被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被面(1)和下被面(2),所述上被面(1)和所述下被面(2)在边缘处通过缝线缝合在一起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分隔有多个独立的容纳腔,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填充有羽绒与控温纤维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湿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被贯穿于所述上被面(1)和所述下被面(2)的成网格状分布的缝线(5)分割成多个所述容纳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湿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被面(1)和所述下被面(2)之间设置有立衬结构,所述立衬结构将所述空腔分割成多个所述容纳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温控湿被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与所述控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羽陆家居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