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160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翻土器技术领域的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翻土壳体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且支撑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的侧壁,翻土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翻土壳体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L型支撑板与翻土壳体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栓和拖拽耳板将本产品固定在拖拽车辆的后方,通过拖拽使边坡的土壤能够通过翻土进口进入到翻土壳体的内腔,同时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将进入的土壤通过翻土排出口和导流料斗排出到土地的中部,实现对裸露边坡土壤的翻动修复,且翻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能够将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的较为平整和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
本技术涉及翻土器
,具体为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
技术介绍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等。土壤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通过翻动,使其底部的土壤能够被清理上来,以保持土壤的持续工作能力,而土地中间位置的土壤可以通过旋耕机等大型机械进行翻动,但是对于裸露边坡土壤无法通过大型机械进行翻动,多数采用人工进行翻动,较为的繁琐,且工作效率较慢,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土壤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通过翻动,使其底部的土壤能够被清理上来,以保持土壤的持续工作能力,而土地中间位置的土壤可以通过旋耕机等大型机械进行翻动,但是对于裸露边坡土壤无法通过大型机械进行翻动,多数采用人工进行翻动,较为的繁琐,且工作效率较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所述翻土壳体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且支撑转轴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的侧壁,所述翻土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所述翻土壳体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与翻土壳体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且传动转轴的移动贯穿翻土壳体的侧壁,所述支撑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且两组行走轮设置在翻土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撑转轴和传动转轴远离翻土排出口的一端均安装有同步轮,且同步轮设置在行走轮的外侧,两组所述同步轮之间套接有同步带,所述传动转轴的外壁焊接有螺旋叶片,且螺旋叶片设置在翻土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翻土壳体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翻土进口,所述翻土壳体的靠近翻土排出口的侧壁焊接有导流料斗,所述翻土壳体的前侧壁关于其轴线对称焊接有拖拽耳板。优选的,所述支撑转轴与翻土壳体的连接处以及传动转轴与翻土壳体和L型支撑板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耐磨轴承。优选的,所述传动转轴的轴心与L型支撑板、翻土排出口以及导流料斗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导流料斗的侧边与翻土排出口的侧边重合。优选的,所述翻土进口的底部侧边倾斜开设有翻土刀刃,所述翻土壳体和导流料斗的顶部均为开口设置。优选的,所述拖拽耳板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拖拽耳板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插孔,且固定插孔贯穿限位卡槽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螺栓和拖拽耳板将本产品固定在拖拽车辆的后方,通过拖拽使边坡的土壤能够通过翻土进口进入到翻土壳体的内腔,同时通过螺旋叶片的转动,将进入的土壤通过翻土排出口和导流料斗排出到土地的中部,实现对裸露边坡土壤的翻动修复,且翻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能够将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的较为平整和美观。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后视轴测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翻土壳体,2-支撑转轴,3-传动转轴,4-行走轮,5-同步轮,6-同步带,7-螺旋叶片,8-翻土进口,9-翻土排出口,10-L型支撑板,11-导流料斗,12-拖拽耳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1,翻土壳体1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2,且支撑转轴2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1的侧壁,翻土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9,翻土壳体1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9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10,L型支撑板10与翻土壳体1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3,且传动转轴3的移动贯穿翻土壳体1的侧壁,支撑转轴2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4,且两组行走轮4设置在翻土壳体1的外侧,支撑转轴2和传动转轴3远离翻土排出口9的一端均安装有同步轮5,且同步轮5设置在行走轮4的外侧,两组同步轮5之间套接有同步带6,传动转轴3的外壁焊接有螺旋叶片7,且螺旋叶片7设置在翻土壳体1的内腔中,翻土壳体1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翻土进口8,翻土壳体1的靠近翻土排出口9的侧壁焊接有导流料斗11,翻土壳体1的前侧壁关于其轴线对称焊接有拖拽耳板12。其中,支撑转轴2与翻土壳体1的连接处以及传动转轴3与翻土壳体1和L型支撑板10的连接处均安装有耐磨轴承,减少支撑转轴2与翻土壳体1的连接处以及传动转轴3与翻土壳体1和L型支撑板10的连接处的转动磨损,传动转轴3的轴心与L型支撑板10、翻土排出口9以及导流料斗11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导流料斗11的侧边与翻土排出口9的侧边重合,使螺旋叶片7输送的土壤能够通过导流料斗11排出,翻土进口8的底部侧边倾斜开设有翻土刀刃,方便对底部土壤的刮起,翻土壳体1和导流料斗11的顶部均为开口设置,方便对翻土壳体1和导流料斗11的内腔进行清理,拖拽耳板12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卡槽,拖拽耳板12的侧壁开设有固定插孔,且固定插孔贯穿限位卡槽的内腔,方便将本产品固定在拖拽车辆的后方。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螺栓和拖拽耳板12将翻土壳体1固定在拖拽车辆的后方,通过拖拽车辆的运动带动翻土壳体1在行走轮4的滚动下,在裸露边坡土壤上行走,通过行走使裸露边坡土壤能够通过进入到翻土壳体1的内腔中,同时通过行走轮4的转动带动支撑转轴2的转动,通过支撑转轴2的转动带动与其连接同步轮5的转动,通过与支撑转轴2连接同步轮5的转动带动同步带6的转动,通过同步带6的转动带动与传动转轴3连接同步轮5的转动,通过与传动转轴3连接同步轮5的转动带动传动转轴3的转动,通过传动转轴3的转动带动螺旋叶片7的转动,使螺旋叶片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土壳体(1)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2),且支撑转轴(2)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1)的侧壁,所述翻土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9),所述翻土壳体(1)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9)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10),所述L型支撑板(10)与翻土壳体(1)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3),且传动转轴(3)的移动贯穿翻土壳体(1)的侧壁,所述支撑转轴(2)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4),且两组行走轮(4)设置在翻土壳体(1)的外侧,所述支撑转轴(2)和传动转轴(3)远离翻土排出口(9)的一端均安装有同步轮(5),且同步轮(5)设置在行走轮(4)的外侧,两组所述同步轮(5)之间套接有同步带(6),所述传动转轴(3)的外壁焊接有螺旋叶片(7),且螺旋叶片(7)设置在翻土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翻土壳体(1)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翻土进口(8),所述翻土壳体(1)的靠近翻土排出口(9)的侧壁焊接有导流料斗(11),所述翻土壳体(1)的前侧壁关于其轴线对称焊接有拖拽耳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裸露边坡土壤修复翻土器,包括翻土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土壳体(1)的内腔前侧底部安装有支撑转轴(2),且支撑转轴(2)的两端均贯穿翻土壳体(1)的侧壁,所述翻土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翻土排出口(9),所述翻土壳体(1)的内腔靠近翻土排出口(9)的侧壁焊接有L型支撑板(10),所述L型支撑板(10)与翻土壳体(1)的侧壁之间安装有传动转轴(3),且传动转轴(3)的移动贯穿翻土壳体(1)的侧壁,所述支撑转轴(2)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4),且两组行走轮(4)设置在翻土壳体(1)的外侧,所述支撑转轴(2)和传动转轴(3)远离翻土排出口(9)的一端均安装有同步轮(5),且同步轮(5)设置在行走轮(4)的外侧,两组所述同步轮(5)之间套接有同步带(6),所述传动转轴(3)的外壁焊接有螺旋叶片(7),且螺旋叶片(7)设置在翻土壳体(1)的内腔中,所述翻土壳体(1)的底部前侧开设有翻土进口(8),所述翻土壳体(1)的靠近翻土排出口(9)的侧壁焊接有导流料斗(11),所述翻土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少博翁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