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层及燃料电池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层及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具备具有电解质膜及夹持其的一对电极而成的膜电极接合体。一对电极分别从电解质膜侧起依次具备催化剂层及气体扩散层。作为催化剂层的构成,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催化剂层,其包含担载有铂催化剂的碳即一次粒子多数聚集而形成的二次粒子和渗透至二次粒子的内部并且覆盖二次粒子的外部的离聚物,将二次粒子的半径设定为105nm~200nm的范围。另外,将催化剂层中的离聚物的质量I与碳的质量C的比(I/C)设定为0.65~1.35。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催化剂层具备催化剂层及高分子电解质,在催化剂层中含有具有亲水性或表面进行了亲水性处理的纤维状物质。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2中,离聚物及高分子电解质具有质子传导性。然而,由于对于质子传导而言需要水分,因此通常在将燃料气体或氧化性气体加湿后供给至催化剂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对阳极供给甲醇的甲醇型燃料电池中,阳极催化剂层含有阳极催化剂,该阳极催化剂包含以碳纤维作为载体的纤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层,其具备:第1纤维状导电构件、第1粒子状导电构件、第1催化剂粒子及第1质子传导性树脂,/n其中,所述第1质子传导性树脂的质量相对于所述第1粒子状导电构件的质量的比例I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25 JP 2018-1398031.一种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层,其具备:第1纤维状导电构件、第1粒子状导电构件、第1催化剂粒子及第1质子传导性树脂,
其中,所述第1质子传导性树脂的质量相对于所述第1粒子状导电构件的质量的比例I1/C1在1.0~1.6的范围内,
所述第1纤维状导电构件相对于所述第1粒子状导电构件100质量份的比例为30~50质量份,
所述第1质子传导性树脂的EW值为600~8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催化剂层,其中,通过汞压入法测定的对数微分细孔容积dV/d(logD)的分布在细孔径D为0.006μm~0.015μm的范围内具有峰。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村真一郎,南浦武史,石本仁,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