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出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807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换出风装置(1),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2),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16),所述壳体(2)包括进气横截面(10)、至少一个具有穿孔(13)的第一侧壁(8)和第二侧壁(7),在所述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的连接管(11),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在所述第二侧壁(7)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14),其中,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为了提供不只适用于大面积的应用而且还具有技术上简单的结构的备选的置换出风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其中在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布置有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17、17′),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纵向侧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所述壳体(2)内能够从第一位置(21)转移到第二位置(22),在所述第一位置(21)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22),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置换出风装置引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换出风装置,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所述壳体包括:-进气横截面,在该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或者说进入的空气)的连接管;-至少一个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和-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侧壁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其中,喷嘴的出口表面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
技术介绍
工业用的通风设备出于成本原因通常在无制冷机的情况下被使用,并且通过输入外部空气实现通风。为了冷却室内空气,外部空气尽量沿室内顶板(或者说室内天花板)被导入,从而使外部空气缓慢流淌到室内地板上并且实现无回风的室内冷却。针对置换出风装置的主要标准在于以较小的冲量引入空气,从而使进入的空气与室内空气在高度上尽可能少地发生混合。然而,只有当外部空气比室内空气更冷时,才能实现这种类型的冷却。如果例如在夏季,外部温度超过25℃,则通常只能通过耗能的制冷机来实现空气冷却。专利文献DE102014107957A1展示了在夏季也可以用外部空气创造令人感到舒适的室内气候的可能性。为此,已知的置换出风装置在下端具有喷嘴体,该喷嘴体具有环绕布置的喷嘴,通过该环绕布置的喷嘴将送风以具有提高的速度的部分体积流的形式排出到室内。在室内温度较高时,这种提升的空气运动令人感到非常舒服,因为它促进了汗液蒸发。已知的置换出风装置构造为管状,因此一方面其具有较大的结构高度,并且另一方面只“逐点地”在工作地点上发挥作用。此外,已知的置换出风装置具有设计复杂的结构,因为它包括大量构件。由专利文献DE3921813A1已知一种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应在于,较少的灰尘颗粒与室内空气混合和分布,并且实现朝室内地板方向的更好置换,因此减少了工作区域中的灰尘浓度。专利文献DE2842727A1涉及一种具有控制阀的出风装置,能够这样调节所述控制阀,使得不会出现另人感觉不舒服的回风现象。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开发一种备选的置换出风装置,该置换出风装置既适用于大面积的应用,也具有技术上简单的结构。解决方案从本文开头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出发,上述技术问题由此解决,即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壳体的纵轴线延伸,其中,在空气分配空间中布置有平行于壳体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在纵向侧上可旋转地支承,其中,调节元件在壳体内能够从第一位置转移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该调节元件阻断(或者说封闭)进气横截面和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该调节元件阻断进气横截面和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按照权利要求1,“长形的”壳体理解为,壳体的长度为壳体的宽度和高度的多倍。壳体的长度至少是壳体的宽度和/或高度的两倍。根据安装场地的尺寸,壳体的长度还可以是宽度和/或高度的十倍或者二十倍。当然,壳体的尺寸可以与个性化的需求协调适配。通过第一和第二侧壁彼此平行以及平行于壳体的纵轴线的定向实现了使送风始终垂直于壳体的纵轴线流出。因此,壳体可以平行于室内顶板布置并且将送风在大约相应于壳体长度的长度上排出到室内。第一侧壁的穿孔和/或在第二侧壁上的喷嘴的布置可以沿侧壁的整个长度设置,但也可以在与侧壁的端部间隔不多于20cm的距离处结束。通过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将送风缓慢并且均匀地以较小的冲量排出到室内,其中,基本上在第一侧壁的整个表面上存在约0.6m/s至最大1m/s的流出速度。侧壁可以由穿孔板构成,其中,开口的部分应占侧壁面积的20%至35%。第一侧壁的封闭(或者说闭合)的部分形成对于送风的阻力,从而实现使送风与连接管的尺寸和位置无关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第一侧壁上。当外部温度小于室内温度时,通过第一侧壁通风是有效率的。若外部温度超过室内温度,则不再能够通过经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置换出风装置的第一侧壁输入送风来实现舒适的室内气候。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喷嘴的第二侧壁,以便保持有效的并且令人感到舒服的通风。送风以较高的流出速度离开喷嘴,从而产生湍流的混合通风,该湍流的混合通风在室内温度较高时令人感到舒服。流出速度大约为10m/s、即为第一侧壁的流出速度的十倍。因此,尽管送风温度比较暖和,但借助较高的空气速度并且因此作用使得人(身)上的汗液蒸发实现了舒服的室内气候,并且可以省去成本密集的制冷机。两个前述的通风方式之间的调节通过长形的调节元件实现,该调节元件在第一位置中防止送风通过穿孔流出,并且在第二位置中防止送风通过喷嘴流出。因此,对室内的通风在第一位置中通过喷嘴实现,并且在第二位置中通过穿孔实现。调节元件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提供了完全关闭第一出气横截面(穿孔)的可能性,因此全部送风可供用于喷嘴的迎流(或者说入流)。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装置的效率在湍流的混合通风中是最大的,并且相对于已知的出风装置得到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出风装置或者以“湍流的混合通风”的通风方式、或者以“低湍流的置换通风”的通风方式运行,因此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通风方式。例如通过覆盖穿孔或者喷嘴入口横截面实现对进气横截面和第一或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的阻断。因此出气表面被直接封闭。备选地还可以想到对出气表面的间接封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扩展设计规定,调节元件能够转移到第三位置中或者多个其它的位置中,在该第三位置或者多个其它的位置中,调节元件伸入空气分配空间中。由此实现了,送风既通过第一出气表面、也就是穿孔,也通过第二出气表面、也就是喷嘴离开置换出风装置,并且存在层流的和湍流的通风的混合形式。在此还有利的是,调节元件能够在空气分配空间内锁定在不同的位置中,从而能够实现将送风不同地分配到穿孔和喷嘴上。因此送风可以或多或少地产生湍流并且能够个性化地调整从出风装置流出的送风的流动配比。每个用户可以对空气运动进行个性化的调节并且无级地选择层流地和湍流地流动的空气份额。有利的是,壳体具有有角(或者说有棱角)的横截面,因为由此能够形成在技术上简单的壳体。第一侧壁则可以例如由简单的穿孔板构成。虽然可以考虑将壳体的横截面设计为三角形,但四角形的或者多角形的横截面更实用。对于壳体的四角形的横截面还可以考虑的是,这样划分朝向需通风的室内的侧壁,使得该侧壁一部分构成具有穿孔的第一侧壁并且另一部分构成具有喷嘴的第二侧壁。在壳体的构造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壳体具有水平定向的上部侧壁和两个连接在所述上部侧壁上的垂直(或者说竖直)定向的侧壁,并且第一侧壁相对于水平面在30°至50°之间、优选45°地倾斜,并且第二侧壁相对于水平面在10°至20°之间、优选15°地倾斜。因此存在壳体的至少一个五角形的横截面。通过侧表面的倾斜实现了,送风朝室内地板的方向倾斜地定向并且直接地或者以直接的路径到达人们的工作区域。为了提高层流的送风进入室内的水平穿透深度可行的是,使垂直定向的第三侧壁邻接在第一侧壁上并且配设有穿孔。送风大约水平地离开第三侧壁并且先沿水平方向继续流动,由此提高了进入室内的穿透深度。在此还可行的是,第三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换出风装置(1、1′),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2),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16),所述壳体(2)包括/n-进气横截面(10),在所述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的连接管(11),/n-至少一个具有穿孔(13)的第一侧壁(8),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n-第二侧壁(7),在所述第二侧壁(7)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14),其中,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其中,/n-在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布置有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17、17′),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纵向侧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所述壳体(2)的内部能够从第一位置(21)转移到第二位置(22),在所述第一位置(21)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22),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30 DE 102018112959.91.一种置换出风装置(1、1′),所述置换出风装置具有长形的、具有纵轴线的壳体(2),所述壳体包围空气分配空间(16),所述壳体(2)包括
-进气横截面(10),在所述进气横截面上布置有用于供应送风的连接管(11),
-至少一个具有穿孔(13)的第一侧壁(8),其中,穿孔的总和构成第一出气表面,
-第二侧壁(7),在所述第二侧壁(7)上布置有至少一行喷嘴(14),其中,喷嘴(14)的出口表面(15)的总和构成第二出气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8)和所述第二侧壁(7)分别具有纵轴线,所述纵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其中,
-在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布置有平行于所述壳体(2)的纵轴线延伸的、长形的调节元件(17、17′),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纵向侧上能够旋转地支承,其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在所述壳体(2)的内部能够从第一位置(21)转移到第二位置(22),在所述第一位置(21)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一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在所述第二位置中(22),所述调节元件(17、17′)阻断所述进气横截面(10)和所述第二出气表面之间的流动横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元件(17、17′)能够转移到第三位置(23)或者多个其它位置中,在所述第三位置(23)或者多个其它位置中,所述调节元件(17、17′)伸入到所述空气分配空间(1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有角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水平定向的上部侧壁(5)和两个连接在所述上部侧壁(5)上的垂直定向的侧壁(6、9),并且第一侧壁(8)相对于水平面在30°至50°之间、优选45°地倾斜,并且第二侧壁(7)相对于水平面在10°至20°之间、优选15°地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定向的第三侧壁(9)与所述第一侧壁(8)邻接并且配设有穿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的置换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马库拉D罗斯布鲁赫
申请(专利权)人:克兰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