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7944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4: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包括主灯和若干辅灯;所述主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一发光模块;所述辅灯包括光接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使用光通讯的功能,将所需的照明策略通过主灯以光通讯方式直接传递给其它各辅助灯,各辅助灯具接收到主灯的光脉冲信号后,就可直接控制各辅灯的亮度,色温等参数,实现对整个家居照明系统的整体优化控制,避免使用多重开关或复杂灯控系统,使家居照明安装更简洁实用,操作简单,只需一个指令即可实现控制相应的主灯和辅灯进入对应的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
技术介绍
现在家居照明系统中,一般注重灯光的层次和造型,常常有多种不同功能的灯具搭配使用,以营造不同的灯光层次,主次分明,特定照明的效果,如水晶灯,吸顶灯,射灯,灯带,筒灯等等。通常照明系统中会有一个主灯,其它灯具按照不同类别的照明功用分别进行辅助照明,如主灯实现功能照明,其它辅助类灯具分别实现如重点照明,背光照明,装饰照明等,虚实搭配。这些灯在使用时,一般家居会设置多个开关相对应来控制,非常麻烦,且不便于调整每个灯处于最佳照明环境。在家居的灯光系统中,要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通常对每种灯具的亮度,色温,功用等要进行不同的配置,使每种灯在这个照明系统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样,常规的简单开关就无法达到要求。为达到照明系统的灯光要求,现在一般使用智能手机APP或专用的灯光集成控制系统,对这些灯具进行系统而集中的控制编程,以实现照明所需的策略。但这些系统需要配备复杂的系统设备,操作不方便,还要作相对麻烦的布线,或者作复杂的无线连接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解决了布线麻烦、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包括主灯和若干辅灯;主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一发光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向第一驱动电源模块发出包含若干个指令集编码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驱动电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脉冲电流、以驱使第一发光模块根据脉冲电流输出对应的光脉冲信号;辅灯包括光接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光连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发光模块发出的光脉冲信号并转化成接收信号后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解码接收信号中的指令集编码、比对预先设置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输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驱动电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电流,以驱使第二发光模块根据电流发出相对应的光。优选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一发光模块依次连接,光接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驱动电源、第二发光模块依次连接。优选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均为MCU控制器。优选的,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均为LED灯。优选的,第一驱动电源和第二驱动电源均为PWM控制器。优选的,光接收模块为光电传感器。优选的,指令集编码用于在特定的灯光模式下控制特定的辅灯发出特定的辅助光,包括:至少一指令用于控制工作的辅灯种类,至少一指令用于指示所在工作辅灯的发光百分比,至少一指令用于指示所在工作辅灯的色温调节度。优选的,其中控制辅灯种类的指令包括a、b、c,其中a代表射灯类,b代表筒灯类,c代表灯带类。优选的,其中控制辅灯发光百分比的指令包括T^\d{1,2}$,T用于标识发光百分比,^\d{2}$为正则表达式,表示两位数字,用于控制辅灯的发光百分比的大小。优选的,其中控制辅灯色温调节度的指令包括S^\d{1,}$K,S用于标识色温调节度,^\d{1,}$为正则表达式,表示至少一位数字,用于控制辅灯的色温调节度的大小,K标识色温调节度的单位。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使用光通讯的功能,将所需的照明策略通过主灯以光通讯方式直接传递给其它各辅助灯,各辅助灯具接收到主灯的光脉冲信号后,就可直接控制各辅灯的亮度,色温等参数,实现对整个家居照明系统的整体优化控制,避免使用多重开关或复杂灯控系统,使家居照明安装更简洁实用,操作简单,只需一个指令即可实现控制相应的主灯和辅灯进入对应的工作模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家居灯控系统的信号传输框图。标号说明:100、主灯;110、第一控制模块;120、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30、第一发光模块;200、辅灯;210、光接收模块;220、第二控制模块;230、第二驱动电源模块;240、第二发光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智能家居灯控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包括主灯和若干辅灯;主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一发光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向第一驱动电源模块发出包含若干个指令集编码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驱动电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脉冲电流、以驱使第一发光模块根据脉冲电流输出对应的光脉冲信号;辅灯包括光接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二驱动电源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光连接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发光模块发出的光脉冲信号并转化成接收信号后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解码接收信号中的指令集编码、比对预先设置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输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驱动电源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电流,以驱使第二发光模块根据电流发出相对应的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连接控制系统或者手机上的APP,通过外置的控制系统或者手机APP控制第一控制模块发出与选择的灯光模式相对应的指令集编码。具体的,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通信模块或者WiFi通信模块。当然,第一控制模块亦可通过有线连接外置的控制系统。具体的,主灯中的第一控制模块发出包含指令集编码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驱动电源模块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发出包含指令集编码的脉冲电流,第一发光模块在脉冲电流的作用下输出频率为两千以上的光脉冲信号,由于频率如此之高,导致人眼没法感知到光的变化,故,不会有闪烁感,用户体验较好。具体的,辅灯的光接收模块在接收到光脉冲信号后,将会产生与光脉冲信号相对应的接收信号,并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光接收模块发送的接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灯(100)和若干辅灯(200);所述主灯(10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0)、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和第一发光模块(130),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0)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向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发出包含若干个指令集编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脉冲电流、以驱使第一发光模块(130)根据脉冲电流输出对应的光脉冲信号;/n所述辅灯(200)包括光接收模块(210)、第二控制模块(220)、第二驱动电源模块(230)和第二发光模块(240),所述光连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发光模块(130)发出的光脉冲信号并转化成接收信号后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220),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用于解码接收信号中的指令集编码、比对预先设置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输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源模块(230)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电流,以驱使第二发光模块(240)根据电流发出相对应的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灯(100)和若干辅灯(200);所述主灯(10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0)、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和第一发光模块(130),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0)用于存储预先设定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向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发出包含若干个指令集编码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脉冲电流、以驱使第一发光模块(130)根据脉冲电流输出对应的光脉冲信号;
所述辅灯(200)包括光接收模块(210)、第二控制模块(220)、第二驱动电源模块(230)和第二发光模块(240),所述光连接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发光模块(130)发出的光脉冲信号并转化成接收信号后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220),所述第二控制模块(220)用于解码接收信号中的指令集编码、比对预先设置的灯光模式对应的指令集编码、输出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源模块(230)用于根据第二控制信号发出相对应的电流,以驱使第二发光模块(240)根据电流发出相对应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0)、第一驱动电源模块(120)和第一发光模块(130)依次连接,所述光接收模块(210)、第二控制模块(220)、第二驱动电源、第二发光模块(240)依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家居灯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220)均为MCU控制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强郭光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零奔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